第五章《大地画派》的中流砥柱《大地》六君子八十年代初的中国,处在一个躁动不安的时期,经历着社会转型的剧烈阵痛。这种躁动和阵痛,来源于对长期以来禁锢人们思想的极左思潮的反叛和对红色经典的反思。十年的闭关锁国和与世隔绝,幅员广阔、人口众多的中国,已经被崛起的亚洲四小龙远远地抛在后面。当年刘少奇一句充满智慧的“中国可以发展一点资本主义”[
阅读全文]
写尽江山万种情在中国画的山水、花鸟、人物三大门类中,清智最钟情于写意山水画。而在众多的山水画家中,清智最推崇黄宾虹先生。在中国近代美术史上,黄宾虹先生是个承前启后、里程碑式的人物。他把中国传统山水画南北两宗的精华炼于一炉,以“黑、密、厚、重”的画风,给中国山水画带来了崭新的气象。所画山川,层层深厚,气势磅礴,烟云苍润、迷茫奇幻,毫[
阅读全文]
天道酬勤1981年春天,江汉大地正是山花烂漫时节,一纸调令使清智离开江汉大地来到了北京西郊的军委空军大院。十年浩劫空军是备受破坏的重灾区,各类人才严重流失。此时正是用人之际,鉴于他特出的绘画才能,空军领率机关把他调到《航空杂志》社担任美术编辑室主任。清智接到调令,高兴得跳了起来,这一步使他走上了专业美术的创作道路,终于实现了当画家的梦想[
阅读全文]
免除站岗1977年秋天,清智从湖北艺术学院毕业回到部队,旋即又被选送到信阳陆军军校,那位具有远见卓识的李良辉军长要把这个年轻的小伙子培养成为文武双全的部队基层主官。此时的清智已经是穿着四个兜军衣的干部。信阳陆军军校,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的军校系列中规模虽然不大,却有着“小黄埔军校”、“小西点军校”的美誉,培养着来自全军的精英,毕业以后回[
阅读全文]
走进艺术学院武汉,江汉重镇,五省通衢,一条白链似的长江把它分成两半,一条大桥又把它联系成一个整体。一个瘦小的青年站在长江大桥上,睿智的目光射向远方。桥下,千帆竞渡,百舸争流;江面,鹰击长空,沙鸥翔集。顿时他那心灵的窗户朝四方洞开,承载着八面来风,耳边响起了苏东坡的词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从远古走来的长江,烟波浩淼,横无[
阅读全文]
第四章从军人到画家
列车一声长啸,把清智载到了位于荆楚大地的空降兵十五军驻地。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系列中,隶属于空军的空降兵十五军是唯一的一支空降兵队伍。在挂满锦旗的连队荣誉室里,清智聆听了指导员讲述的军史。空降兵十五军的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十五军,这是一支英勇善战、勇猛顽强、有着光荣传统的英雄部队。1947年8月由太[
阅读全文]
青山遮不住清智当上了文化站长,登上了一个更为广阔的舞台。这使他尽情地发挥聪明才智,为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创造了前提。19岁的年龄,正是意气风发、风华正茂的年龄,他的胸中涌动着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豪情。
值得庆幸的是公社书记非常器重这个年轻的小伙,放手让他工作。清智用他那支色彩斑斓的画笔给全公社的每个大队画了宣传画,书写了毛主席语录。那[
阅读全文]
第三章柳暗花明又一村从小学老师到文化站长没有了母亲,家里塌了半边天。过度的劳累和伤感,一个接一个的灾难和打击,使父亲迅速地苍老。爷儿俩真正是相依为命。
转眼间高中毕业了。清智这一代人,是伴随着文革成长起来的一代,尽管荒唐的岁月在他们身上留下了这样那样的伤痕和缺陷,但他们依然是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一代,风华正茂激扬文字的一代,满腔热诚[
阅读全文]
大难不死老祖宗说:“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苦其心志。”
那是清智7岁的那年,跟着母亲去看望在上中学的大哥,回来的路上,他突然感到脚脖子上凉飕飕的,低头一看,一条小青蛇盘缠在脚脖子上,他一声惊叫抬脚把蛇摔得老远,正要拿起石头去砸,却见那蛇昂起头来朝他晃了几晃,眨眼间就不见了。母亲怕吓坏了孩子,回来请了个神婆给驱邪[
阅读全文]
中学记事1966年,清智12岁。在他的人生道路上这是一个转折点,他凭着优异的成绩考上了离家不远的尚岩中学。他非常喜欢这所中学,甚至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因为他的大哥就是从这所中学考上了大学。进了中学,意味着距离大学的距离越来越近。然而他还没有踏进校门,一场长达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运动”开始了,尚岩中学开始停课闹革命。
正当清智感到茫然不知[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