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踪

本人有残疾,退休后回忆一生平凡,记下来以打发无聊,并望与网友共享。
正文

三十三章

(2016-05-26 22:54:38) 下一个

效率

 

 

棘家的屋子买于那轮房价的最高峰,是小区里最陈旧的,建于1971年。搬进去不久,就不得不换房顶,花了一万多元。天气渐渐转热,起居室的玻璃窗掀不开,据说是被胶粘住了。他信心满满自己做过木匠,从里面拉开纱窗,拿工具锤往外敲。头两下敲在窗棱上,纹丝不动。使劲挥锤,大约是手抖,一下砸到玻璃上。那玻璃倒还结实,没有粉碎,但留下个大洞。那是隔热的双层玻璃,左看右看都摸不到更换的头绪,闯下大祸,最怕女婿看他的眼神。女婿说几个窗子都不好开,干脆入冬前把它们全换了。师傅来评估,要价两千多元,单换破洞的那扇也需两百元。有些心疼,让棘再联系一下。最后问到一家作坊,可以把破窗运过去单换玻璃,120元。他小心翼翼地在莉的帮助下,下一米八的木窗,换好后又重新装上。

卫生间地上贴的是层塑料膜。棘生美娅后决定换成磁砖,连带锈渍斑斑的浴缸和效率低下的顶灯换气扇同时更换。两拨装修公司的人来评估,包工包料,一家要九千多元,一家上万。棘咨询买房时的经纪人。那人很热心,领着个巴西人的包工头来看,自己备料,工价3000元。其实只需要自己把浴缸和磁砖,抽气扇买回来,其余的水泥、沙漿、粘胶、涂料都由包工头买,凭据报销。总开支四千上下,当然便宜得多。开工那天是个周六,一大早包工头带着两个工人,把车停在屋前草坪外的路边。只见三人端个饮料纸杯,一会车内,一会车外,说说笑笑,他以为人家在早餐,语言又不通,没有开门。一个钟头过去,他才明白大约是见他家柴门紧闭,不敢打扰,赶紧把棘叫起床。果然门一开,师傅们就过来了。揭地膜,撬浴缸即花了整个上午。不断地说说停停。有时与主人解释什么也是又比又画,欲罢不能。中饭前走后再也没有回来。

棘夫妇去买浴缸,他叮嘱先量好尺寸。女婿说所有的浴缸都是一个尺寸。第二天师傅安装时才发现比原先的长了三英寸,两头的墙抵住,放不进去。幸好老美是无条件退货,而那家商场的浴缸,此款是最短的。又跑了几处,终于买到跟原先一样尺寸的浴缸。两个师傅一面贴地砖,一面东磨西蹭,又是大半天。第三天的工程即是安浴缸和未完成的地砖。下午包工头没来,由工人自己干。第四天包工头带来个精廋的老头,说是专门的管道工兼电工。浴缸龙头和下水道都只能由其接通,加上安装换气扇。二人一会儿到地下室察看管道,一会儿爬上天花板理清电路。末了可能在讨价还价。叽哩咕噜又是比画了三四个小时。第五天廋老头开来一辆工具车。车斗里还有部机器。从机器里拉出一条长长的胶管直通到地下室。嘣嘣嘣地把机器发动起来。他没有见过,始终不明白那机器在干啥。老师傅倒是鼓捣了一整天。最后两天刷浴缸墙上的涂料,勾砖缝,把场地打扫干净。所有的活确实干得巴巴实实,而且承诺有不满意的地方随喊随到。然而,不超过三平方的地砖,整个工程在中国满打满算两个人两天定能搞掂。按当年的工价,300元不会超过吧,而且是人民币。这点小事就可以看出老美如何竞争得赢中国?棘付款给包工头时,问电工老头挣了多少钱。回答是1000元。包工头自己,尤其是两泥工又能落下多少呢?

建筑垃圾的清运是主人家自己的事,而且不能倒进垃圾桶,因为每周到小区一次的垃圾车只收生活垃圾,发现桶内有建筑垃圾就会开走不管,连生活垃圾也被留下。换下来的浴缸和抽风机运到处理金属制品的地方,交20美金。建筑垃圾填埋场1000磅以下53元。他家东搜西搜凑了一皮卡,不超过500磅照付53元。原先售房人留下的七个破轮胎要单独计算,每个8元。在中国可以卖钱的废品,在美国要出钱才丢得脱。

 

老美政府工作的效率也乏善可陈。他们的半年签证即将到期,规定必须45天以前申请,方能受理延期。棘早早地就向移民局提交申请,并付款300元。原签证到期后,他和莉当了两个月的非法移民,顺延六个月的批准书才寄到。

 

一次美娅感冒,咳嗽还带气喘。她妈带她上医院。天擦黑了,他见窗外有直射的车灯,以为是自家人,听到敲门还奇怪为啥不带钥匙。开门才是个老外送来一纸盒,并有几张表格要他签收。他按老外指的地方签字后,看那纸盒的大小和面上的图形像是麦克风之类。棘回来后一看说是呼吸机。原来医生给美娅听了肺部,看了耳朵、咽喉,并没发现什么大问题。只是呼吸有杂音。便用电动呼吸机,配上一种药剂让她吸了几分钟。咳嗽立即止住,也不再喘。医生开了些药,建议到药店买个呼吸机备用。并马上打电话给药店。几家药店,不是没货,就是不接受医保。医生要棘先回家,称联系好了让店家直接送货上门。因为美娅就医后精神焕发,棘带着她又去逛商店。结果人没回来,货还先到。这可以说是人性关怀,也是老美的另一种效率吧!

 

他们带美娅常去的一家诊所,没有住院部,也是四层楼。外面的停车场起码能容百辆。上二楼都是电梯。一个儿科医生就半层楼。手下护士、挂号、查档案等等的就十好几个。医生每次接诊最少半个小时。有次打疫苗,棘母女进去后他和莉在候诊室活活等了55分钟。而这候诊室不下六十平方,有桌有椅有沙发,坐二三十人没问题。还有杂志和咖啡以及儿童玩具。大概都是预约看病,在候诊室等着的人从未超过两家。有必要如此排场吗?他目测了一下,医生一天顶多能看十个病人。老美的医疗费不贵怎么拿得下来?美娅出生后的第一个月,每周都看医生。第二次只量了身高、体重、头长,计费二百余元。所幸棘的老板名声在外,基金丰厚,每年给她全家交医疗保险一万多元。每次诊疗自己只付十元。女婿洁牙,棘200美金的眼镜都能报销。要说人浮于事,老美比中国更甚。可能是奉行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有活分着干,有钱大家挣的思路吧!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闲闲客 回复 悄悄话 很特别的博客!写得不错。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