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丁在枫叶国

丁丁四岁那年,我们全家搬到了加拿大,而我就没有了自己的名字,成了丁丁妈
正文

如何在家管理孩子的上网活动

(2016-04-18 07:18:21) 下一个

有妈妈留言问孩子孩子喜欢打游戏怎么办。周围有妈妈为了防患于未然直接把电脑没收,网掐了的。我想起刚来加拿大的时候儿办公室的一个印度男孩儿,给大家说说。

那个男孩儿特憨厚,对每个人都很好,还特别勤奋。中午经常和我们午饭,把怕胖的姑娘们碗里的肉都提前拨走。我推荐过一回川菜,点了个重庆辣子鸡和水煮肉片儿,小伙儿最后把辣椒和菜底包圆儿了,汤儿都没剩,说没想到肉还能这么做,真好吃。我问他不是印度人民很多素食者么?还有宗教原因不吃猪肉或牛肉的。你怎么不忌口啊?他说他父母都是严格的素食者,他十几岁上才第一次偷吃了肉,直接疯了,觉着以前白活了,所以见了肉没够。他每天下班儿都犒劳自己一个麦当劳巨无霸,无论多冷,一进屋就钻自己房间开窗户吃汉堡,然后刷牙、含漱口水、洗澡、喷香水儿。

我怕孩子以后对电脑这事儿也向往成这样,所以虽然觉着对他视力和神经系统的发育不好,也不敢完全禁止。

几周前我写了他想当科学家,自己在家上网自学的小故事,留了个引子,今天详细说说他是怎么建立起自学的能力和习惯,以及我们家的电脑使用规则,给大家作个参考。

他有两套儿童科普的书,分别叫《小小牛顿》和《小牛顿》。当年搬家,丁丁已经初步有了中文的阅读能力,我就把这百十来斤儿寄过来了,一来是想让他对新环境不要太陌生,带着自己熟悉的书和玩具,二来也是奢望他别把中文都扔了。

《小小牛顿》里面有许多手工,他六岁以前经常看,他爸带着他每天剪书。

大了些以后他自然把注意力转到了《小牛顿》上,我猜是因为里面的内容更丰富的缘故,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这些书都是他的睡前读物。其中一册的封面故事是关于星体的生命周期的。好像是六岁的时候吧,看见他反复地看那本书,我就随手教他在网上google了几张图片,于是他自己有时间就去找图片、讲解和小视频,还抓着机会就试图给我和他爸讲讲星体最后是怎么演化成白矮星和黑洞的。亲妈我偶尔会在网上注册免费的课程打发些时间,也是各种门类都有,多数看个开头发现和自己的预期不相符就扔下了,也就随后收了无数推送的课程广告。

去年冬天我收到一门关于猎户座的课程推荐,一共四周,问他是否感兴趣,他说是,就给他开了个账号注册了那门课,打算陪他看看。课程设置很精彩,有大纲,有讲义,有视频,有延伸阅读,还有课程讨论。陪着他学了一周的课程,是从古希腊的神话开始,讲解构成星座的星星、它们相对的位置以及随着季节变换不同星座在星图上的变化。第二周开始课程深入到星体生命周期的演化,是他特别有兴趣的内容,我就留他一个人学了。对这个课程感兴趣的妈妈可以搜“future learn orion”,就是文章开头贴的那个网站。

这里插一句,丁丁有一台自己的电脑,其实是个大Pad,触摸屏的,立在桌子上,正对着厨房,我做饭的时候随时可以看到他浏览的内容。有几天发现他没完没了地看人体解剖和器官移植手术的视频,满屏的断肢和血。我问他害怕么,说一点儿也不,虽然我无法判断这样的内容对孩子是否有害,自己还是挺恐惧的,吓得我趁他不在家做了内容限制过滤的设置,他就搜不到相关的视频和动画了。他的电脑我们没有设开机密码,丁丁征求了我们的同意就可以自己上网找自己喜欢的内容。对于电脑的使用我们家还是比较宽松的,倾向于在保护视力的前提下允许他自由使用电脑学习,但任何手持设备不得进入卧室。除此以外,丁丁还有一台Xbox游戏机,也是接在面对厨房的电视上。我们每天给他半小时电子游戏时间,他可以自行选择安排游戏或者看自己喜欢的视频娱乐节目,但在电脑上学习的时间不计入在内。最近这半年他痴迷于Minecraft游戏,所有的电子游戏时间都花在这个上面了,不是在游戏机上造房子就是在Youtube上看其他人边玩儿边讲。说好出于安全的考虑他不得加入网络游戏和网络聊天儿,我盯得紧,目前看执行的不错。开始游戏之前他会到炉灶上设个闹钟,到时间了自觉会关掉游戏。归根结底,放手给他自己决定的前提还是家长要随时能够监管,这一点管个孩子和管个复杂的机构道理是一样的,成功的原因是有依有据,奖罚分明,只是孩子的自控能力更差,自觉作家长比当老板还要更辛苦些。另外,丁丁的课外活动多,每天九点以前又必须上床,所以虽然我们说是不限制,他每天能够在网上学习的时间也并不是很多。

接下来的几周我零星过去看了几眼课程的内容,有关于星云和宇宙的介绍,也提到关于星体内部进行的氢氦转化,也就是核裂变、聚变的简单说明,还看见他反复看里面自己喜欢的图片和视频动画。课程快结束的时候看见他正在看元素周期表,我好奇地凑过去,发现是Khan在讲解,在黑板上涂涂写写的,这才知道熊孩子同时在Khan Academy上自学天文学课程。

Khan Academy是我看了新闻去网站上浏览了以后推荐给丁丁他爸的。他爸有空带着他上去玩儿过几次early math,也是希望能够起到数学的辅助教学作用。Khan拥有MIT(著名的麻省理工)的好几个学位,他是从数学课程开始的网上教学,做的非常成功。我们倒是没太在意网站的其他课程,觉着五年之内跟我们家没什么关系。因为数学习题的设置是闯关游戏、积分奖励性质的,丁丁特别喜欢,一直在不定期地“玩儿”数学。这个网站设计最好的部分是它的评估反馈系统,能够根据习题的正确率推算使用者的知识掌握程度,从而提供个性化的习题种类、数量和难度。更好的是,所有的知识点按算术、几何等分成不同模块,不用按部就班像课本学习一样刻板。跳着学虽然看上去不够系统连贯,孩子却可以自己选择喜欢的模块获得积分,保持兴趣,日后再返回去继续完成通关。某个模块都有技能掌握进度,100%掌握后,他会特别得意地向我展示。我也会给他一个大大的拥抱,由衷地赞扬他的努力和勤奋。不知不觉,熊孩子自己学了整数、小数和分数的四则运算,角度、面积和体积等简单的几何知识。虽然准确度达不到掌握同等知识的国内孩子水平吧,他是真的爱数学这个有意思的“游戏”。

Khan Academy的天文学课程相对四周的星座公开课要系统的多,比如针对裂变和聚变都有详细的讲解,演示不同元素相互转化的过程。元素周期表在这个过程中被提出来标示氢、氦、铁等宇宙中普遍存在的元素在其中的位置。第一次瞄见这个我也是大吃了一惊,看见Khan的粉笔在黑板上不停地修改着质子和电子的数量,内容却真的是深入浅出,就某些碎片性的知识来说,孩子理解起来倒不是太难。过了几天,我发现Khan讲解的时候元素周期表就停留在屏幕正中了。我又好奇地过去看了一会儿,发现熊孩子在学化学课程。应该是天文学课程里引申出来的吧。我指了几个元素符号,发现他能叫上来一多半儿,当然都是英文的。最近我又发现他在看医学方面的课程,吃饭的时候徒手画了个图,非给我讲细胞癌变的过程。由于这方面的单词量和熊孩子实在差距很大,我听他说的时候差不多要猜上一半儿。那天我把这个图贴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儿了,有学医的朋友回帖说是她医学院研究生阶段的血液课程。

我一方面惊叹于现代自然科学之间如此密集的交叉知识点,即使孩子凭兴趣只是碎片性地学习和收集,都会对激发孩子的好奇心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一边由衷赞叹优质的远程教学为孩子自由探索世界带来的无限可能。

丁丁在网上自学也是阶段性的,有时候勤些,有时候就会放上一段时间。碰到我觉得有意思的课题我也会推荐给他,但是他看了开头不喜欢或者这段时间兴趣被其他事情牵扯着,我也不会催他。Khan的数学题他是经常去做的,因为可以积分儿换奖牌,还可以激活一些卡通头像,蓝的绿的小恐龙什么的,特别是自己有了心得的时候他真的会手舞足蹈,特别高兴。这个周末我刚和他中文学校的班主任学了个新词儿,说他是个“自推”的小孩儿。还是那话,我觉着在支持孩子的兴趣、培养他的学习习惯这件事上,父母的作用很大。新读者如果对如何支持孩子的细节感兴趣,可以参考我上周的文章《除了等待,父母要做什么》。
 

请长按二维码关注丁丁成长的小故事。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