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小说《名画物语》(十三)

(2016-03-09 08:40:31) 下一个

 

梁老六,学名梁永盛,在叔伯兄弟中排行第六,故被人称梁老六。上私塾时,几个本家兄弟使坏,教他如何背《百家姓》,并骗他说第一天上课能背诵者,先生会赏糖果一块。

上课时,老先生捧着长杆烟袋吧嗒吧嗒抽两口,慢条斯理的问道:“谁能把昨天学的背诵一遍?”抬起厚厚的眼皮,环顾左右,见只有一名新生举手,于是干咳了两声说:“怎么就一个人会背?”

族中子弟私下里早已串通一气,一个个都低着头,佯作不会。老先生气得摇摇头,用烟袋锅指着梁老六说:“新来的,你背背看。”

梁老六勇敢地站起来,大声朗诵道:“赵钱孙李,先生欠我二斗米;周吴郑王,老师短我二斗粮。”

话音未落,头上重重的挨了一烟袋锅,顿时起了个大紫包,疼得梁老六龇牙咧嘴,同学们却哄堂大笑。

从那以后,梁老六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经常翘课,即使上课,眼睛也不在书上,而是紧盯着先生的烟袋锅,生怕再落到自己的头上。就这样混到十三岁,斗大的字识不得一车,老先生告诉他父亲说这孩子不是读书的料,趁早送他去学徒。梁老六的父亲回家后,把他大骂一通,思前想后,最后决定将他送往在“新京”开绸缎庄的堂兄梁永昌处学徒。

几年下来,整天端茶倒水,扫地帮厨,梁永昌逐渐发现这个堂弟也不是一块做买卖的料,这天,把他叫来,当面问道:“告诉我,你最想做什么?”

梁老六支吾了半天,小声说:“想当厨子。”

“当厨子。”梁永昌想了想,表情严肃的说:“我再帮你一回,如果还学不好,你干脆回老家种地去吧!”

接下来,梁永昌四处托人,找关系,最终把他送到“满福楼”,在名厨孙老师傅手下学厨艺。说来奇怪,梁老六学别的不成,可学起厨艺来是一学就会,一点就通,几年的工夫,煎炒烹炸熘,样样精通;各式菜谱,烂熟于心,尤其他那一手切菜的功夫,又快又细,最令孙老师傅满意。

这一年,孙老师傅被召进“皇宫”的御膳房,梁老六也跟着进宫侍奉皇上,吃起了“皇粮”。这消息传到老家后,成为当地一大新闻,虽然此时已是民国,可在百姓心目中,皇上终究还是皇上,总统再大也大不过皇上啊!一时间,亲朋好友,三姑六婆纷纷前来登门祝贺,攀亲道故,保媒拉纤。梁老六的父亲乐得合不上嘴,从早到晚,烟袋锅不离手,挑来选去,最后看中当地财主家的三小姐,送过彩礼,订下亲事,即刻捎信给梁老六,要他尽快回家成亲。

梁老六接到消息后,马上来找堂兄梁永昌商量。梁永昌见他身上的衣服已旧,便将自己压箱底的“利福呢”马褂和礼帽借给他,梁老六穿上马褂,头戴礼帽,又不知从哪里借来一双皮鞋,拎着大包小包的礼物,“衣锦还乡”。

婚礼办的既体面又热闹,镇长和乡长也亲自来贺喜,梁老六的父亲更觉得脸上有光,高声嚷着让几个儿子轮番给镇长和乡长敬酒递烟。

三天回门后,小两口拜别父母和亲朋好友,满心欢喜的登上开往东北的列车。一路上,梁老六对妻子关怀备至,照顾有加,令三小姐感到无比的温暖和幸福。

到了“新京”,发现梁老六房屋一间,地无一垄,连身上穿的衣服都是借来的,三小姐惊呼上当,抹脖子上吊,哭着闹着要回老家。梁老六百般劝说也不顶用,没办法,只好请来堂嫂。都是女人,女人最知女人心,堂嫂苦口婆心,好言相劝,说得口干舌燥,唾液横飞,幸好三小姐进过学堂,都过几天书,还知道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道理,最后含泪说自己命苦,只能认命了。

第二年,他们的女儿降生了,取名叫梁志娟,一家三口,生活虽不十分宽裕,但也过的和和睦睦,妻唱夫随。

这天晚上,梁老六慌慌张张地从皇宫跑了回来,手中抱着一堆东西,进门后,急忙将门关上,生怕被人看见似的。

“你鬼鬼祟祟的干什么?”妻子问。

“满洲国垮台了!”梁老六小声说。

“那皇上呢?”

“早跑了,不知去了哪里。”说着,将东西放到炕上。

“这是什么呀?”

“宫里的盘子,碟子,碗和象牙筷子。”

“你怎么拿回家来?”

“大家什么都抢,厨房没别的,只有盘子碗。”他拿起一个紫檀木盒,接着说:“这个是在‘小白楼’(溥仪的藏书楼)捡的。我去晚了,里面的名人字画都被抢光了,只看见这件东西,便顺手牵羊拿了回来。”

打开一瞧,是一幅画,妻子边看边念上面的字:“渔翁泊舟图,观雪,书于昭和十五年,东京。”随后叫道:“这是一幅日本画呀。”

“我说怎么没人要呢?原来是小日本的东西。”梁老六表情失望的说:“这画轴两边的象牙还不错,明天敲下来刻两个手戳。。。”

“你可别胡来!这宫里的东西哪能是咱们普通百姓随便乱动的?即使是张日本画,能送进宫里,也不是一般人画的,瞧这装饰和盒子,肯定是个值钱物。”

“这么说,咱也算白捡个‘洋落儿’了?”

“是啥落儿不敢说,反正宫里的东西准错不了!”

“那这幅画怎么办?“梁老六一脸茫然的问。

“怎么办?先藏起来吧!”

梁老六赶紧卷起画,连同盘子碗筷一起交给妻子说:“还是你藏吧!你藏东西比我藏的严实。”

 

在家呆了没几天,梁老六又跟着孙老师傅回到“满福楼”。抗战胜利,人人欢喜,“满福楼”顾客盈门,各种宴席,应接不暇。这天,来了一帮客人,可师傅和大师兄都不在,掌柜的要梁老六掌勺,做了一桌满福楼的招牌菜。客人吃得高兴,便询问厨师是谁?掌柜的忙将梁老六叫出来,并吹嘘说他曾是宫里御膳房的御厨。

客人打量着梁老六,笑了笑说:“年轻有为!前途无量啊!”

第二天,一位年轻军官带领两个士兵来到店里,一进门就嚷着要见梁老六。梁老六不知何故,急忙跑出来,点头哈腰的问:“长官,找我有何贵干?”

“听说你菜做的不错,我们师部正缺个人手。”说着,一挥手,两个士兵捧着一套军服过来,放在梁老六面前。梁老六一看,马上跪下说:“长官,我家里有老婆孩子。。。”

未等他说完,年轻军官抢着说:“我给你两条路:一条是老老实实去师部做饭,另一条是扛起枪到前线作战,你选哪条?”

“我去师部做饭。”梁老六一脸苦相的穿上了军服。

 

今天,他从师部偷偷的溜出来,想回家看看妻子和孩子,途径福生堂,结果看到林福生被打的那一幕。

搀扶着林福生回到家,敲了半天门,良子和舒雅才出来开门,见到林福生满脸是血,良子大吃一惊,舒雅则吓得哭了起来。

“先别哭,快把二哥扶进去。”梁老六催促道。

进屋后,良子赶紧为林福生擦洗伤口,并涂上药。

“本来想出去找点吃的,没想到啥也没找着,反倒挨一顿打。”林福生一脸愧疚的对梁老六说:“老六,家里啥都没有,哥哥不能招待你,坐吧!”

“二哥,别客气!”说完,梁老六转过身去,解开军裤,从裤裆里掏出两个馒头,放在桌上说:“别嫌弃!”系上裤子,扭身就走。

舒雅看见馒头,两眼发光,跑过去抓起一个馒头,张嘴就是一口。良子把另一个馒头递给林福生,林福生掰了一半给她,三个人干嚼着馒头,觉得喷香无比,嚼着嚼着,眼泪不知不觉的流了下来。。。

没过两天,梁老六又来了,这回从裤裆里掏出四个馒头,放在桌上。看着馒头,林福生有些担心的问:“老六,你拿馒头,要是给人发现怎么办?”

“发现不了,我人瘦,裤裆大,又有绑腿,根本看不出来。即使看出来也没事,哨兵跟我混得都很熟。”

“这仗什么时候能打完呢?”林福生哀声叹气道。

“我也正为这事发愁呢!听说部队要突围,能不能出去还不知道,我最担心的是老婆和孩子,她们现在住的地方离突破口较近,万一打起来,炮弹可不认人。我想找个安全的地方让她们娘俩躲一躲。”

林福生明白了他的意思,忙说:“不用找地方,伙计不在,西厢房空着,让她们娘俩搬过来,相互也有个照应。”

“能搬到二哥家,我就放心了!”梁老六千谢万谢地走了。

 

然而,妻子和女儿搬到林福生家不到一个星期,梁老六所在的部队却起义投诚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