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淡微风

明月清凉地,佳茗在握时。   淡淡微风起,停杯欲语迟。
个人资料
淡淡微风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感怀大雪——对一位亡者的追忆

(2008-08-31 02:48:18) 下一个

感怀大雪——对一位亡者的追忆


  这篇东西,实际上是一个未完成系列的最后一篇。
  一定是最后一篇了,因为最需要看这个系列的读者,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
  这一次,没有人再告诉我,也许是因为我的冷漠吧。
  死者已矣,在一个人死后,说一些不三不四的话,甚至有些不敬的话,大约很多人是不喜欢的。然而,有些话还是要说,不是为了自己什么,只是希望,后人能从前人身上得到些经验。
  只是对事不对人,包括我自己的每个人都会离开这个世界,说白了,每个人都会死,区别仅仅在于,每个人的死法不同。如果我们不能正面死亡,在前人的基础上学会点儿什么,吸取点经验教训,那么前人的死亡,也就失去了若干价值。

  与大雪的缘分,起源与一个热心的朋友。了解事情的朋友都知道我指的是谁,我也就不再罗嗦。
  那位朋友介绍了一下大雪的情况:癌症晚期,医生说,最多只有三个月到半年。
  朋友让我给大雪打个电话。
  我没有推辞,只是苦笑:我又不是医生,打个电话,能有什么用呢?
  朋友说,鼓励一下安慰一下嘛。
  我只能说好。
  于是,给大雪打了个电话,聊了很久,告诉了他我的一些建议。我比较喜欢说实话,直来直去,既然医生已经下了那样的决断,那就做最坏的打算,少学世俗中那种自欺欺人的劝人方法,指望什么奇迹发生什么的。呵呵,从古到今,还没有人不死的,那样的奇迹,又能如何?不如踏踏实实,为家人为自己做点实际的事情。
  大雪那时候情况还不错,声音洪亮,中气较足,我觉得他的情况并没有医生所说的那么坏,就教了他一些办法。当然,他到底有没有练习,我不得而知,所以,有没有效果,我也没办法确认。
  后来我给朋友电话,说:我已经尽力了,也告诉了他我的电话,“药医不死病,佛度有缘人”。如果他找我,我会继续告诉他以后怎么做,如果不找我,证明无缘,就没办法了。不过,我会针对他的情况,写一些东西出来,希望他能认真看,不要对我的用辞有意见。
  于是,就写了一个“临终寄语”的系列,说些大实话大白话。开始的名字就叫“寄语大雪”,后来有朋友看着不舒服,就改成了“临终寄语”,又有些人觉得不吉利,又改成了“寄语”。呵呵,唉,讳病忌医的人和事,哪里都有的是,无可奈何。
  把那个系列的名字列在这里,希望一些有心的朋友,可以琢磨出点儿什么。
  “该清醒了”、“如何珍惜剩余的生命”、“卧床康复阶段的对治方法”、“帮助入睡和静养的观想方法”、“如果有来生”、“为来生作些准备”。
  本来这个系列还有最后一篇“怎样处理死亡问题”,有人提意见,说人家还没那个呢,说这个多不吉利啊。呵呵,吉利就能不那个吗?可是无可奈何,人同此心嘛,恰好当事人也没有反馈,就停在了那里。东坡先生说,行于所当行,止于不可不止,既然缘分到了,也就是了。
  我不知道那个系列有没有对大雪产生作用,我想是没有的吧,因为后来他并没有给我电话。如果他真的做了,一定会遇到不明白的问题,既然没有问题,自然是没有做。
  于是,这件事与我的关系,就此告一段落。
  后来,还发生了一些事。
  那位热心的朋友,又张罗着让大家写文章鼓励他,还张罗着给他出诗集什么的,我再没有参与。
  没办法,那种世俗中的所谓鼓励,大家慷慨激昂激动到把自己感动到涕泪交流,说希望发生奇迹,只要有信心奇迹一定会发生什么的,到底有多少用,不用想也知道。让我去做那种自欺欺人的事情,还是免了。我只做对实际有用处的事,奇迹只会发生在有准备的人身上,而不是发生在不懂得实行的空想者身上。
  至于出诗集,据说是大雪的终生愿望。我对朋友说,在这个时候,我觉得他更应该好好治病,多考虑些自己的身后事,在家庭条件不怎么宽裕的情况下,还是应该多考虑一些自己一旦故去以后,孀妻幼子的生活问题,而不是忙活什么诗集。写的好,哪里用得着自己出,都到了这步田地,还在想这些事情,虽然对于完成心愿来说无可厚非,但是,这时候还只想自己的事情,我是不欣赏的。
  这些话,是我的私下话,当然不好听,但也是实话。
  后来,那位朋友偶尔跟我通报大雪的情况,他真的是很热心,还花不少钱找来了秘方偏方,据说效果还不错,我虽然心存疑惑,却也为他们高兴,希望真的有那种秘方,能有那么好的效果。
  我倒不是一定不相信秘方,只是对那种一定要花大价钱才能得到的东西有所迷信的做法,持保留态度。然而这也是人之常情,无可奈何。
  我很欣赏他,钦佩于他的菩萨心肠,自己却没有再参与。
  我想,我已经尽力了,为他也做不了什么了。

  大雪走了,一定有不少朋友感触良多,毕竟,这件事曾经牵动了不少人的心。我却相对比较冷漠,一则是早已经知道结果,心理上没有突发事件的激荡感。二则,这件事情,我从一开始就是医者患者的冷静参与,没有感情投入。三则,对他的一些做法有不同意见,造成心理上的隔膜,自然就少了感情投注。四则,这阵子类似的事情接连而至,我的感情有些透支了。
  就这几天,一位同修,曾经住过一个房间激烈辩论到互不相让也曾经开心玩闹调侃贬损的师兄,也是癌症晚期住在异乡的医院里,等待终点。而且,一向坚强的他,拒绝任何人去看他,除了另外一位一直陪伴他的师兄。
  蹉跎岁月,人生几何,他也不过才刚刚四十岁。
  忍看朋辈成新鬼的事情,实在太多了。
  逝者已矣,多言无益,只是希望,他在某一刻,能想起我那些话,能对他的死去生来产生些作用,能对他的来生方向,有些好处。然而那是他自己的因缘,我的话有没有作用,不得而知。如今我能做的,只能是为他念几声佛号,回向给他,希望给他来生,多种一些佛法的种子,使他对生命的真谛,多明白一点儿。
  南无阿弥陀佛。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3)
评论
罢了 回复 悄悄话 太刻意了,说别人跳不出圈子,自己又何尝离得开这个圈子?看透的学问易学,放下的工夫难练,倒不如学学我,由着性子走哪儿是哪儿,图个自在。看人家鲁智深吃肉杀人照样立地成佛,哪有你学个佛搞得这么复杂。哈哈哈。。。
淡淡微风 回复 悄悄话 回复玄米的评论:
呵呵我脸皮比较厚:)
淡淡微风 回复 悄悄话 回复淡无忌的评论:
当然需要规划,世间法出世法不相违背。一定要尽力安排好。
不过这时候就不能过于儿女情长了,还是要看一看轻重缓急,重要与否。我们古代的伦理,叫忠孝不能两全,在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出现冲突的时候,一般来说倾向于牺牲小我成全大我。
我们看佛本行赞,佛的父母实际上对佛要出家早有心理准备,但是人的感情并不因为有所准备就没有反应,所以伤心还是会的。
不过,与度化世间众生相比,父母还是要往后放一放了。
后来佛悟道以后,就回国给父亲与养母讲经说法。也曾经去母亲往生的兜率天为之讲经。比起赡养父母或者在他们身边服侍的事情,启发他们的慧命,度化他们,要重要的多,对他们自己来说也更有益处。
琼宇 回复 悄悄话 你没看透!

南无阿弥陀佛。。
琼宇 回复 悄悄话 回复玄米的评论:
还应再勤励学佛啊!因你没看透!

南无阿弥陀佛。。
玄米 回复 悄悄话 南无阿弥陀佛。
我看过那几篇文,我觉得写得很有益,只是当事人不一定接受,我记得我也说过别人不容易感受到诚意的话。很多人对于这些东西很陌生,所以牵扯到人生观价值观的东西不一定立刻欣然接受。人总是对看得见的东西更容易接受。
出诗集的事和您的看法一样,呵呵,不好意思说出来。
衲子 回复 悄悄话 回无忌兄,

无始以来,我们一直轮回生死。生生世世以来,我们喝过的母乳,比大海的海水还多;我们因早夭而让母亲哭泣,母亲所流的眼泪也比海水还多。

(顺便一说,印度为什么不注重历史? 因为这千百年的戏剧,在千万亿亿年不断重复的活剧中,只如弹指一挥间,不值一提。)

静爱孤云 回复 悄悄话 “佛度有缘人”。。
南无阿弥陀佛。。
淡无忌 回复 悄悄话 风师兄所说的非常踏实。

心中一直有个疑惑,出家人出家后对其父母家属的生活安排,是否也应当有所规划?佛陀当年出家,虽说父母贵为国主无须生活保障,父王母后却也因太子离家而伤透心哪。这,是否有未尽踏实责任的缺憾呢?
桃叶 回复 悄悄话 良马见鞭影而驰,习气难断,都是菩萨。
楚天碧霭 回复 悄悄话 南无阿弥陀佛...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