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菜花:本是菜,自以为是花

只为整理零星思路,想哪儿说哪儿,全无章法。如果您有耐心读上一篇,这里就谢过了。
个人资料
正文

美国高中生比中国学生更苦

(2014-03-19 00:25:38) 下一个
近来生病被迫卧床养,来无事写一篇博文为美国孩子平反正名,也算是一件功德。中国人美国教育的一大区是为美国学生学业轻松,玩儿。这种念其是对美国的教育理念缺乏理解。下面我们先介美国大学招生的要求,然后一讲高中生是如何拼命的。
每一个孩子都是唯一的,他们的性格千差万别。有的孩子胸怀大志,非CEO不当,非扎克伯格不嫁。有的孩子目标不明,有工作有饭吃便高枕无忧。一般来说,这后一类孩子不需要用功,他们可以有大把的时间用来娱乐。但我不想拿这类孩子和中国的学生比较,那是对中国孩子不敬。我今天要说的是积极向上那一类。
如果谁家孩子是出类拔萃型,那就苦了。为了叙述方便,在此我们假设这个学生叫JenniferJennifer 从内心里希望成为一个优秀的学生。什么才算是优秀呢?这个定义对本文至关重要。我们暂且用大学的录取标准来衡量什么是优秀学生,一个大学申请包含如下几大部分:平时成绩(就是高二和高三两年的各科考试成绩),统考SAT成绩(这个有点像中国的高考,但二者的作用和方式都有很大不同),学校推荐信,预设题目的短文写作,辅助资料比如画作或音乐光盘等。SAT成绩的重要性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每个大学有个大致的最低分数线,过了此线分数高低就不是唯一考虑因素了,录取与否要看综合素质。每年SAT数学部分考满分被常春藤拒之门外的例子比比皆是。但是如果SAT没有达到分数线,那么它就很致命。在申请大学之前,你可以重复多次参加SAT考试,用最高的那次成绩来申请。学校推荐信主要是根据这个学生的特点来描述他的综合能力。因此推荐信非常重要,因为每个大学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推荐信包含的综合信息可以判断这个学生是否适合这个学校的氛围。比如一个申请人科研项目出色,或者数学竞赛获奖,或者平时数学表现优异,各科考试成绩突出,但是朗诵演讲辩论体育等等表现平平,那么加洲理工或MIT更适合你,在哈佛耶鲁就没优势了。当然,这些经验不能绝对化,很多未知因素也会影响到录取。总的来说州立大学把考试成绩看的更重一些,私立大学的花样更多一些。很多学校要求申请人写一至三篇命题短文,这是直接了解学生心灵和写作表达能力的方式,也对推荐信的内容做一个验证。美国教育十分注重阅读和写作,会演讲能写作的人往往在职场之上处于制高点,这是我多年教授生涯的体会之一。在这一点上第一代移民大多处于弱势。申请人的辅助资料那就五花八门了,这里不再一一赘述。总之要让大学知道这孩子有特长,与众不同。如果你的钢琴弹得和波士顿乐团差不多,那绝对加分。
 好了,Jennifer 通过学校的咨询老师和以前同学的升学经验懂得了什么叫做优秀。她首先要在各科考试成绩上名列前茅因为平时成绩是大学申请的一部分(很多高中都是有排名的,但是Jennifer 只能知道自己的排名,其他同学的排名属于隐私)。很多作业和考试都包含写作要求,特别是英文和历史。写作最头疼,因为这个要靠平时积累知识和磨练技巧,更要有自己的独特观点,它没有一定之规。一篇文章写十分钟也行,写一天也行,就看你的要求了。可是Jennifer很优秀,她必须查到更多的资料,想出更好的视角,创造更鲜活的语言。所以阅读和写作占用她很多时间。考试也有写作。比如Jennifer上次的历史考试,总共200分,100 分是标准的问答题,属于死记硬背型。答完之后老师马上拿出第二套考卷,100 分包括四个题目,每题25分,当堂出题当堂写作,表达自己对四个历史事件的看法,没有标准答案。这种考试事先复习临阵磨枪有一定效用,但是至少一半分数是靠平时积累和英文写作课上磨出的功底。
统考SAT有很多复习资料,还有各种明目的暑假补习班。 Jennifer 决定平时不考虑SAT的事情,等到高二用一个暑假准备一下就行了,这样可以节省一些时间用于其它的活动。Jennifer了解了一些哈佛录取的情况,学生中较低的四分之一SAT分数大约在690(阅读和写作)和700(数学)。最高的四分之一SAT分数是790 800(满分)。她的策略是用最少的精力和时间争取达到这些分数的中间直,也就是总分2300左右。如果达不到还可以考第二次。
课外活动(extracurricular) 很重要,这里选择太多了。钢琴小提琴Jennifer没有兴趣,听说邻居迈克尔家请的俄罗斯钢琴老师从来不会笑,迈克尔说那老师比恐怖份子更可怕,因为你至少可以跟恐怖份子讨价还价,但那个俄国佬绝对没商量。Jennifer的数学不错,老师已经鼓励她参加数学竞赛。可是一想起班里的几个华裔同学,Jennifer觉得有点儿泄气,听说他们课外奥数练习题都是成百上千的做。2011年美国奥数前十二名里一半是老中,包括前两名。Jennifer运动天赋一般,游泳还算不错,但是校游泳队员天天都有训练,最少两个小时,队员还在校外参加俱乐部每天又额外训练24个小时,经常早晨5点就下水开练了。另外还要参加比赛,做作业都没时间了。舞蹈或者芭蕾是Jennifer 比较热衷的。她最佩服的是一个闺密,一个典型的美国白人富裕家庭里的小姐,为了跳芭蕾那叫能吃苦。从十三岁起每天一放学老妈开车带她单程八十多公里去芭蕾舞团训练演出,在车上写作业,晚上到家已经筋疲力尽,但是仍然乐此不疲。还在初中就已经时常的跟专业芭蕾舞团登台演出了。不过Jennifer还是决定报名校舞蹈队。舞蹈是女生最喜爱的活动项目,万一在学校变成个小明星,那叫一个酷。Jennifer从小学开始就参加舞蹈俱乐部的训练,所以还是有基础的。更何况女生本应每天练习舞蹈,身材和举止都会与众不同。还有一个原因,Jennifer知道她对高中的那几位热门男生并不是一点都没有企图。舞蹈队每年都有演出和比赛,甚至飞去其它州比赛。为了争取在舞蹈队有所发展,Jennifer 平时还要参加校外舞蹈俱乐部或者请私人老师专门训练。Jennifer觉得一门课外活动有点不保险,可是时间有限,如果选了第二门,肯定不能太投入。所以像辩论,国际象棋等等就不考虑了。也许可以联系一家医院做义工。如果坚持三年,这表示她是一个负责任有爱心的人,对于大学申请是很有利的。不过在联系到一家满意的医院之前,还是先盖一次房子吧。这种盖房子活动是大家捐款,然后一组包括大人和高中生一起去南美或者非洲的一个穷国,旅费自付,用捐款在当地买材料,然后大家一起为当地人建一栋房子。告诉老爸欧洲旅游的计划取消吧,用那钱去一趟非洲盖房子。
关于学校的推荐信,到时候把自己的材料交给老师们就行了。老师会根据情况建议几个学校,然后有针对性的写信。命题短文各大学的要求是不一样的。这个只能靠平时多积累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Jennifer 努力的实现着自己的计划,高二之后她的成绩排在全校最高的10%之内,这已经相当不错了。她没能成为舞蹈队的台柱子,但是她心里清楚,想要努力成为领舞,那就必须参加更多的训练,这会影响到她的学习成绩,很可能滑出前10%。她认为目前的状况是比较平衡的。Jennifer决定在计划里新添一点内容。听说去年一位高年级男生凯文,跟一个叫八里台的数学教授做了一个暑期科研项目,不光挣了点钱,更重要的是他的科研成果居然在县里拿了第二名,并获得陆军特别奖,最后甚至进入英特尔科技奖的决赛。尽管最终没有获奖,这个男生最近还是被加州理工录取了,而且是提前录取哎。Jennifer 决定下一个暑假也到各大学或者高科技公司试试运气,看能不能也做一个科研项目。拿不拿奖都行,只要有大学雇用的记录,这个含金量还是很高的。
基本上从初中二年级开始,Jennifer 每年都觉得比上一年时间压力大。先是十点睡觉,七点起床。然后是十点半,然后是十一点。到初中毕业时她已经是经常性的十一点半或者十二点才能上床。进入高中后时间就更不够用了。这两年十二点半睡觉算是常态。凌晨两点钟还在赶着写项目报告也时有发生。但是她庆幸当初选择了舞蹈这个有氧运动,让自己体力充沛。有一位硅谷名人来学校演讲时说:有时候战胜对手的唯一希望是每天比他多工作一小时,所以你们要选择一项自己热爱的体育活动,并且坚持下去。” Jennifer 认为她目前的方针是正确的。
好了,这个虚拟的Jennifer 我们暂时聊到这里。美国精英学生对自己的要求是多元化的。这很自然,因为美国本身就是多元化的社会。而中国的文化里有着强烈的指标情节,所有事情都转化为一个指标来衡量,从科举的八股到高考的分数,从论文数量到职称评选,处处体现出对指标的推崇。一个中国的精英高中生,如果各科考试名列前茅,那么他就明确的知道自己足够好。但是一个美国的精英高中生,他永远觉得自己还有待提高。学习成绩高了,舞蹈队里可能就没有作为了。学习好了,也变舞蹈队明星了,但却发现有同学科研获奖了。那位科研获奖的学生也觉得自己还不够好,因为校蓝球队主力提前被大学教练盯上了。。。。追求优秀,这简直就是一个无底洞。所以美国的精英高中生热衷于不断发掘自己的天赋,直到极限。而这种极限的发现,就是基于最终失败的尝试。所以美国精英的特点就是脸皮厚,失败了还会大言不惭的说:我试过了,问心无愧。我们说人受了挫折才会成长。这句话在美国不是说说,而是根植于其教育系统之中。不冒点险,不摔摔跤,你不会知道自己的极限在哪里,在高中已经是这样竞争了。每个人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长远战略,读书好的,体育好的,领导能力强的,能说会写的,每个人都要根据自己的特点强项来选择参与哪些活动,最难的是时间如何分配,最关键的是要在各方面取得一个平衡。
本人并没有真的叫劲要比比哪国的学生更苦,所以标题有点噱头的意思。不过拿精英比精英,美国的绝对不比中国学生活的轻松。只是美国这边参与的活动多有兴趣在理面,有时候他们过多的炫耀参与活动的快乐,而没有解释这背后的激烈竞争。所以让中国人觉得他们在玩儿,不努力。部分读者可能会问,你说的这些都是老中老印的孩子吧?老美一定不是这样的吧?这个问题本身可能忽略了美国文化的多元性。老中老印都是美国人,他们身上的亚洲文化烙印也是美国文化的一部分。特别是加州,只有大约40%是传统白人,其次是中南美洲裔37%,亚裔 13%。在硅谷湾区,亚裔的比例应该远远高于这个数字。北加州的两个知名大城市,旧金山和奥克兰,市长现在都是华裔,中小城市里华裔市长议员更是数不过来。你还真别不把豆包当干粮。所以千万不可轻视亚洲文化因子对美国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即便是传统白人,中产阶级对子女教育的重视一贯是出名的。著名的soccer mom 一词和老中没有任何关系。维基 (Wikipedia) 对此的解释是:中产家庭主妇,一般是白人,开一个多功能越野车或者旅行车,每天疲于奔命的把孩子送去各种课外活动,为了孩子不惜牺牲自己。soccer mom 也受到很多指责,认为他们给了孩子过多的压力去参加太多的课外活动。高中生压力过大已经是一个社会问题。举一个例子,加州湾区这里最棒的公立高中就在斯坦福大学边上,人才辈出,但于此同时那里的学生自杀率也是出名的高,时常有人撞火车。每天放学后家长都自发组织到附近的铁道口值班放哨。
写到此回头看这篇文章,感觉不太满意,因为爬藤和名校说得太多了,仿佛美国的高中生没有别的追求。看待美国的任何事情你都必需放在多元化这个基础之上,不然你的结论很可能以偏概全。本文谈的只是大学对于优秀生的定义,但是这决不是唯一的定义。每个人都有自己关于优秀的界定。进入名校并不是所有高中生的目标。大多数美国中产家庭只是希望孩子能够尝试更多的东西,并且做得更好。其实教育可以当作对人生旅途的一种投资,期望日后得到相匹配的回报。所以大多人的态度是不反对进入昂贵的私立名校,但这不是必须。如果你是加州居民,并且你的成绩在前10%,你保证会被加州大学的某一个分校录取。由于加州大学大部分分校都相当出名,很多高中生便争取进入前10%,然后用其余的时间来充实自己的生活,追求自己的兴趣。当然,这个前10%有时并不轻松,在好学区那就意味着起五更睡半夜了。但是遇到比较一般的学区,那就相对容易一些。比如我对过的邻居男生,读书之外还有两个个人兴趣,一个是钢琴,没人教,自愿的每天早晨七点弹琴半小时然后去上学。他的另一个爱好是脚踏车,每天看他骑着心爱的自行车在附近游荡。他很小就去参加衣阿华州举行的年度自行车拉练,由于成绩好年纪又小,有一年还上了当地一个知名报纸的头条,颇为自豪。我的另一个邻居,选择了图案设计,比如广告书籍产品包装等等。这种专业不需要接受名校教育,但如果日后做的成功回报可以相当高。所以他只是选择了一个特别便宜的社区学院,两年后转入圣何西州立大学完成学位。他的老爸从金融危机一开始就失业了,这位小男生很负责任的半工半读,一直在COSTCO 工作,自己养自己。这样的选择是很安全的。大学毕业后希望他在专业领域成功,但是万一没有工作,他可以轻易的转入COSTCO 全时工作。如果努力加点运气提了职位,那么就算进入中产阶级了。
多元化也体现在学校的风格上。从中学到大学,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独特属性,选用不同的教材,推动不同的体育项目,课外活动更是从艺术到养马,五花八门。私立学校是要针对一个市场的,如果特点不突出,就争取不到某个特定的学生群体,那么这家学校就倒闭。我所在的城市一个私立学校基本倒闭了,后来有一个富人决定注资接盘,改变了一些策略,现在高中有回升的势头,祝她好运。公立学校一般没有倒闭的事情,但是学区委员是民选的。比如这个学区搬来很多老中老印,可是学校考试成绩老是上不去,那么大选年这几个学区委员可能就得下课,选上一批老中,大推数理化课程,鼓励数理化各科竞赛,没几年这家学校的标准考试成绩就上去了,然后就是房价跟着涨,再然后蓝领感觉不对路数,纷纷离开。这个学区的风格就逐渐形成和固定了。对于不同风格的学校,每个族裔有自己的要求。白人里面各种情况都有,有人喜欢精英教育强调学术水平,有人实实在在的就想学点技能日后谋生,当然还有酒鬼父母不在乎子女教育,彻底放养,等等不一而足。亚洲人特别是中国人还是强调教育的学术水平,而且子女普遍在学校表现突出。这种现象是有历史根源的,因为中国留学生20年前来美国的现在不是硕士就是博士,当年在国内没一个是省油的灯。他们的子女读书表现比白人子女平均水平高一点不足为奇。老印的情况也类似。老墨很多是怀揣着水和干粮偷越边境横穿高速公路闯入美国,从事体力劳动者居多,对于教育不太重视,由于低收入他们的子女也不能获得和富人区孩子同等的机会。比如体育俱乐部,一年两千到一万的费用就是一个高门槛儿。这种低收入学区往往管理松懈,成绩落后。政府一直都有特别的补助措施,但是收效甚微。
本文还只是涉及了学术方面的竞争。美国很多孩子热衷体育,水平高的目标就是大学奖学金,然后职业运动员或者教练。这里从父母到小运动员对于体育的追求简直是疯狂。当然,他们的学习成绩普遍会低一些,但是必须和所有孩子一样通过高中毕业。这是另一种高强度竞争,留着以后再聊吧。
成长是快乐和痛苦的混合体。中国也好,美国也好,但愿孩子们通过努力能够把自己培养成一个诚实的有能力有爱心的人,为他们日后健康快乐的生活提供一个坚实的基础,这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其它的,都是浮云。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