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客情怀

人生,便是我们走入时间,周遭看看,留一点痕迹罢了。
正文

无伦次絮语(1)---还是“屠婴”

(2007-05-15 09:31:11) 下一个

题目是一个朋友送的,不用不恭,用亦无它,徒增笑耳。

对耶和华神的赞美,仅因为他是耶和华。他是耶和华,他就当得赞美,配得赞美。当然,你得以他为你的神,这是前提,不然一切免谈,谈也是白谈。

对耶和华的赞美,也因着我们所能看到,所能体认的他的作为。他的创造,他的救赎,他的慈爱公义。但我们不可能理解他的每一个作为,不知道他为什么如此如此,为什么这般这般。这也好理解,人不是神,对于神,他告诉我们多少,我们就明白多少,多出的解释,只能是瞎猜。

对于我们不明白的只能存疑,比如“屠婴”,那些孩子们们的归宿是什么,神没说,我们就不知道,仅此而已。对于神的我们不理解的作为,自然赞美不起来,否则就是违心的赞美了。

我们的不理解也是基于神是慈爱公义的这一前提的,正因神的慈爱公义的属性,才让我们不能接受“屠婴”的发生。希律王屠婴就没有争论。所以,对耶和华慈爱公义的赞美,和对他某些作为的存疑,在某种意义上是“对立的统一”。

那我们怎么看待“屠婴”呢?个人以为要从神和人的互动全过程入手,稍系统地从圣经中看神的行为方式,也许有所帮助。

神只用人能懂的语言和人沟通,而屠城就是人们在很长的历史中的通用言语。人们的冲突的最后解决就是战争,而屠城便是战争的结果。直到近现代,殖民主义在非洲,在美洲还是实质上的屠城;左宗棠高歌“湖湘健儿满天山”时,准葛耳部落的命运就是灭族。

从圣经中我们看到神在用人的方法和人打交道,很有点以其人之道,致其人之身的味道。但神并不认同人们的作法,就在群众欢呼“扫罗杀死千千,大卫杀死万万”时,拒绝了大卫为神修建圣殿的请求,原因就是大卫的军功有太多的血腥。

所以,神不会对两千年前,三千年前的人讲民主共和,也没要求我们在今天为“屠婴”一事辩解讴歌。倒是借着历史把他对我们的苦心表现了出来,把期待我们回家的意愿表达了出来。

先到这里,不然网友朋友会没耐心读的,如有必要,且听下回分解。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