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人物系列:争议徐永光1 简介徐永光

(2007-03-29 06:11:35) 下一个
徐永光,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法学硕士,中华慈善大会组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第九、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政法大学兼职教授。

1988年辞去团中央组织部长职务,以10万元注册资金创建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创立希望工程。希望工程17年,募集海内外捐款逾30亿人民币,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儿童289万,建设希望小学12559所,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社会公益品牌。


希望工程及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简介

为了帮助失学儿童,1989 年10月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发起并组织实施了一项大型社会公益事业——希望工程。她旨在通过动员海内外财力、物力、人力等资源,建立希望工程基金,资助中国农村贫困地区失学的青少年儿童继续学业,改善贫困地区的办学条件,促进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的发展,积极推动中国社会向现代化迈进。这项被认为是20世纪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公益事业,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海内外各界的踊跃参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简称中国青基会,是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全国性非营利性社会团体,由共青团中央、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和全国少先队工作委员会于1989年3月联合创办。其宗旨是争取海内外关心中国青少年事业的团体、人士的支持和赞助,促进中国青少年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卫生、社会福利事业和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推动现代化建设和祖国统一,促进国际青少年间的友好关系,维护世界和平。


从1989 年到1991年,中国青基会运作希望工程,采取的是用捐款建立基金、基金利息用于资助的办法,虽然希望工程的宗旨被社会认同,但获得的捐款不多,救助力度不大。1990年救助失学儿童40,000名,1991年救助失学儿童39,600万名。1992年,中国青基会明确规定捐助标准,并通过基金会和各级团委组织的牵线搭桥,把捐赠者(个人或集体)与失学少年结对挂钩,互通地址,建立直接联系,形成“一对一”的定向资助对应关系。这项开创性的制度设计使捐助双方能够对话、见面,进行感情交流,受助者不仅得到了物质上的帮助,而且感受到捐赠者温暖的关爱,捐赠者也能够看到受助者的成长过程。同时使捐款是否及时足额安排资助、受助者是否符合条件等工作均公开透明,便于监督,提高了基金会廉洁运作,赢得了捐赠人的信任,受到了社会的极大欢迎,从而扩大了资助规模。仅以1992年当年为例,救助失学儿童231,359名,约为1990年的6倍。

希望工程项目启动阶段,中国青基会仅有10万元注册资金和1万工作经费。在没有政府财政资助的情况下,希望工程广泛发动海内外社会力量,创造了一系列筹款方式:

开展募捐巡回义演,举行足球义赛,致企业募捐信函,在媒体上作募捐广告,在报纸上刊登结对救助报名表。与艺术协会、网站等合作,举办义展、义拍、义卖。与邮政系统合作发行希望工程邮票邮资附捐、希望工程纪念币、希望工程特种邮资明信片、希望工程附捐电话磁卡。委托商业银行组织募捐,由银行发募捐信、填写结对卡、受理捐款。招募数万非职业的志愿者进行劝募行为,将“募捐箱”直接送到捐款者的身边。

截至2003年12月,全国各级希望工程实施机构累计接受海内外捐款24.41亿元,共资助258万多名失学儿童重返校园,建设希望小学10880多所,培训希望小学老师12000多名,为13000多所农村学校配备小型图书馆——希望书库,资助182所农村学校配备希望网校来实施远程教育。

从冰天雪地四面透风的校舍到烟雨蒙蒙的瑶寨,从默默流淌的黄河入海处到云雾缭绕的青藏高原,贫困地区都有希望工程的足迹:希望工程救助失学儿童活动的县覆盖率达到74.7%,在国家级贫困县受助生的乡、校、村覆盖率分别为96.3%、63.3%、41.3%。目前,全国援建希望小学10881所,覆盖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16个地、市、州的1748个县、旗、市。

希望工程超越了年龄、性别、职业、地位、贫富、阶级、民族、国籍、信仰的鸿沟,成为了一项牵动千万人情感、吸引全社会踊跃参与的扶贫事业。从皓齿孩童到白发老妪、从国家领导到普通市民、从腰缠万贯的企业老板到以捡破烂谋生的拾荒人……都在积极投身于希望工程。国内外很多知名企业,如可口可乐、摩托罗拉、宝洁、朗讯、沃尔玛、微软、索尼、菲利普莫里斯、麦当劳、百盛(肯德基)、中国石化、中国移动通信、宝钢、嘉里粮油等,均持巨资持续捐助希望工程



希望工程在同类项目中,历时最长,规模最大,范围最广,惠泽人口数目最大,创新最多。项目内容丰富,筹资数额巨大,筹资手段多样,管理科学规范,信息公开透明,社会效益显著。已经成为我国90年代社会各界最广泛参与的公益事业,具有重要的社会影响。



特别奖候选人—徐永光简介

徐永光,男,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法学硕士,生于1949年3月12日,浙江省温州市人。

他幼年丧父,兄弟姐妹5人,靠母亲给人缝补衣袜维持生计。9岁才读书,因为母亲顾不上,是自己偷偷去报的名。少年时代在贫困中度过,知道生活的不容易。

“文革”开始,学业荒废,在上山下乡浪潮来到之后应征入伍。在部队干过炮手、机枪手,种过地,盖过房子,最高职务是班长,带过十几个兵。部队生活磨炼了他的意志。

退伍后在温州邮电局当机修工,车、钳、铣、焊、电诸活无师自通。搞过几项技术革新。当时的理想是为邮政通信自动化做点事。

1978年调团中央工作,历任团中央组织部干事、副处长、处长、副部长,1986年任组织部长,1988年任团中央常委。10年内,致力于共青团组织建设和改革,许多改革和实验具有超前性。1987年任团中央共青团体制改革研讨小组组长,主笔起草的《关于共青团体制改革的基本设想》,在 1988年共青团十二大上获得通过。

团十二大后,决心亲身探索《改革设想》中提出的共青团要为青少年发展创造物质条件的途径,以10万元注册资金成立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出任秘书长,法定代表人。设计并推出以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为主旨的希望工程。希望工程实施10年,成果卓著,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230余万,建设希望小学近8000所。支持和参与希望工程,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种时尚。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