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处人心

职业,家庭,信仰,人生,文化,世界,尽在人心
个人资料
博文

宗教战争与和平,可以从儿子的大学毕业典礼谈起。依据美国的传统,多数大学在正式毕业典礼前几天,有一个宗教仪式(baccalaureate),讲一篇带宗教色彩的道。这所大学设有神学院,自然由神学院长主讲。令人意外地,他讲的是“出伊甸园”的故事。出伊甸园的故事算是美国的通俗文化,非教徒也耳熟能详。大意是神造了亚当和夏娃,把他们安置在伊甸园,由他们管理[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小时候和妈妈上菜市场,常看到妈妈和小贩讨价还价。有时争争吵吵,有时苦苦哀求,你来我往地大战几个回合,倒也不伤和气,最后大都是顺利成交,下次再战。那时候我太年轻,不懂得欣赏讨价还价的艺术,只觉得有点尴尬和不屑:要买就买,不买拉到,何苦不干不脆,拖泥带水的?
若干年后,我开始自己赚钱自己花,亲身体会“钱到用时方恨少”的滋味,巴不得[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消失了一段时间,因为实在太忙。起初是忙着谈机会,谈成后忙着一堆买卖房子搬家的事,同时要开始适应新的公司,老板,同事和部属。当初该警觉到:公司不嫌麻烦从东岸找一个人到西岸来,一定是有原因的。来了以后才知道,这里像是森林大火,到处都危机重重。想来他们千里迢迢,是要找肯卖命整顿的救火员。先谈谈这个机会。我想换工作有一段时间了,一直[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2011-02-21 10:47:33)

海外华人常提到歧视的问题。有的人很敏感,常常觉得被歧视;有的人很大条,似乎很少经历过歧视。大家凭感觉决定有没有歧视,很少人能客观地说明什么是歧视。就像是色情图片和艺术图片的差别,无法定义,大家都说是一看就知道。
大概是学理工的缘故,我很怀疑这种凭感觉作决定的可靠性。慢慢发觉,大家通常讲的歧视,其实是三个不同的观念,常常混杂在语[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7)
 重要的人际关系,像家人,同事,老板,邻居,主要靠言语沟通来维持。大家天天都讲话,但是从小到大,除了牙牙学语,却很少人学过如何讲话。一个人如何讲话,其实是不知不觉中,从身边的人学来的习惯。在许多环境里,如何讲话就像是一种仪式,大家慢慢熟悉了那种仪式,讲起话来就是那种调调(communicationstyle)。直到,有一天,你遇到另一个人,和你讲不一样[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8)

在职坛读到一位老中名校物理博士,有40多篇论文,40多岁,却想转行,到工业界,因为英语口语不好,没有希望。我忍不住要问:为什么有这么多老中舍近求远?你在物理研究的领域有杰出的成就,关键是英语口语不好,你自己看得清清楚楚。转工业界给你一个新开始的希望。只是,工业界对英语口语的要求通常更高。我在大学教过几年书,后来到工业界,才发觉自己英[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7)

前途茫茫,是职场里普遍的感觉。等升迁,似乎是可遇不可求;跳槽,似乎是冒险重新来过。向钱看,跟着高薪走,是不是最好的路标?从公司的角度,留住优秀的人才,是当经理人很重要的工作。留人在于平时预防;等到员工在外面找事,心不在焉,公司已经受损了。许多大公司有事业发展计划(careerdevelopmentplan)让老板和员工一同规划前途,上该上的课,学该学的技能[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我在职场的前十年和猎头没什么接触,也不清楚他们扮演什么角色。直到网路泡沫期间,我在咨询公司作E-commerce,人才市场火热,才常常遭到猎头的骚扰。说骚扰并不夸张,因为这些猎头不便公然挖角,讲起话来总是拐弯抹角,试探连连。和他们打交道还得压低声量,近乎偷鸡摸狗。所以我对猎头存着“防小人”的心态,怕他们打探消息来公司挖角。不论是猎头的电话留[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2010-10-10 13:43:00)

刘晓波是第一位持中国国籍的诺贝尔奖得主。然而他得和平奖的贡献,正是他被关在牢里的罪状。中国人有的兴奋,有的尴尬,有的生气。和平奖显然不是和睦奖。他的贡献或罪状不是来自惊天动地的理念。他要求民主,要政党守法,要政治改革;许多政府高官和小老百姓也有一样的要求。比较不同的是,他敢出头高呼,他愿意冒险,他没有对牢狱之灾低头,他选择走一条[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6)

美国的期中选举,即将在十一月二日落幕,改选全数众议员,三分之一的参议员,和过半数的州长。从几个月来的竞选和党内初选,可以看到选情的两大趋势:“民主党危急”,“共和党分裂”。经济景气低迷,当政的民主党危急,不难理解。共和党的分裂,却是耐人寻味。共和党“党中有党”,已经醖酿了一阵子。自从2008年大选失利,共和党内部就陷入群龙无首,方向[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7)
[1]
[2]
[3]
[4]
[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