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干枯的胡杨^_^

一些文字与几张图片Email: dream_land_there@yahoo.com

WeChat: sunsetset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博文
第十节心怀故土(完)时光飞逝,沧海桑田,一些人己逝,一些人正在老去,许多老屋经不起岁月的浸蚀,也已倒塌了。故乡早已面目全非,曾有的情仇恩冤,都淡化为一阵轻烟,在故乡的田野上飘过,消失在天边。曾熟悉的村庄,渐渐地消失在了时空的风尘里,只有浦阳江的水,还是一如既往地潺潺流淌。这潺潺的江水,时时流淌在丁夏的心里,这辈子也走不出这块曾咒了千遍[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0)
第九节文中人物现状时光如梭,一眨眼几十年过去了,官岩山脚,冰冷的坟墓凝固了岁月,永远二十七岁的贝仙霞长躺于此,晨曦晚霞里,只有野草在她坟前摇曳,伴她渡过一个又一个的春夏秋冬。贝钢铁
丁夏的舅舅,在杭州当西湖区飞虎队队长时,因得罪了不少人,浙大毕业后浙江留不下去了,自己也已心灰意冷,主动要求分配去了四川乐山地区水电工地,婚后生有二男[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7)
第八节 无锡的日夜 在单位报到上班后,丁夏步入了另一个人生阶段,终于完全自食其力了。第一年为助理工程师,第二年升为工程师,基本工资六十五元。 这是个部属国营研究单位,是专门为以前上海知识分子支援落后地区建设的人所立,这些分散在全国各地的工程师们步入中老年后思乡心日重,上海名额紧张调不进,为了照顾他们,工业部就在无锡成立了这么个单位[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第七节千里单骑四年大学将近毕业,人生要进入另一个阶段。八十年代中还是计划经济时代,职位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在可见的将来,社会不会有多大的变化,人生也不会有多大的起落。毕业后,生活进入预知的轨道,朝九晚五,日复一日。在毕业前,丁夏想体验另一种生活,经历另一类人生。他想考验自己,看看自己可否从零点出发,在极困难的境况下生存与发展。以前听[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第六节大学的日子恋母情结青年时期对情感的需求比以往更甚,一路来内心留下的情感空白,象块龟裂的土地,张着条条长长的口,在燥热空蒙之风吹刮下,“呜呜”作响,似不停地在说:“我渴,我渴”。这饥渴不但在心理上,还表现在肌肤上,丁夏很想有一位妈妈来摸摸他的头,很想在黄昏中看她为自己做饭,然后在她慈爱的目光里吃完。心理学上说,缺乏母爱而形成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第五节弟弟丁夏上大学的当年,丁浩从朱老师处回老家过农村的庙会,天晚了还不想走,催了几次还是扭扭捏捏地躲在门边不肯回去,丁根茂看着可怜,他的朋友也在一边劝丁根茂:“儿子是自己的,今后长大了还是会回来,不如现在就留下来,不要叫他走了”。于是丁浩就留在了老家与丁根茂一起生活,对他来说,这不知是福还是祸,丁根茂的坏脾气,不知丁浩如何去消受[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第四节初入大学在上海转车后,经两天一夜列车车箱走道的站立,丁夏终于到了只在地理课本上读到过的文化古都,西安。一切如在梦中,但新生活真真实实地开始了。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们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男女之间也没有了高中时的隔阂,大家在一起如同一家人。班中有三位留级生,可见学习并不轻松。但丁夏的高考分数在班内算高的,再加上勤奋的学习习惯,大学里[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第三节年轻的冲动丁夏情感细腻内心体验深刻,经常受到喜怒哀乐的煎熬。傍晚经常从二楼教室的窗口望出去,看西天如血残阳,莫名其妙地忧伤。他既内向又外向,当遇到感兴趣的话题,会与同学们滔滔不绝地说个不停。最热闹的是在晚上熄灯后,同学们七嘴八舌天南海北地聊起来,经常要等到巡夜的老师来敲门,大家才会硬硬停住。聊天时难免有争论,丁夏课外书看得多[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第二节丁鹰顶职八十年代初,国家有项政策,居民户口的父亲退休了,可以由非居民户口的子女顶职,子女的户口由农业转为城镇,享受全劳保福利。在丁鹰读高一下半学期时,丁根茂突然决定以生病为由提早退下来,由丁鹰顶职。说这样做是为了女儿的前途,丁鹰的高考要在一年后,也不一定会考上,现在趁国家有这政策,先顶上去抓住眼前的机会再说,顺便也可减轻家中[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第十章第一节高中的日子丁夏以全县第三名的成绩考进了县重点高中,浦阳江中学的重点班,姐姐丁鹰进了中山中学。浦阳江中学位于县城,离家十几公里远,丁夏吃住在学校。中山中学离家三公里远,丁鹰有时住校,有时回家。回家来主要是为干农活,如摘棉花、种菜、除草等。上高中就是为了考大学,大学考生分两类,一类应届生,一类历届生。所谓应届生就是高中毕业[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31]
[32]
[33]
[34]
[3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