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本文写作于2024年3月16日】
2022年俄乌之战爆发,牵动了世界的目光,也让围观的中国人操碎了心。近期因为教皇的一番言论,更是在中国自由派阵营中产生巨大的争议。
关于俄乌战争,从战争的定性上来看,使用侵略和反侵略的修辞来界定,自由派中应该不会有太多的反对声,因为战争的经过简单、明确,是俄罗斯的军队首先开进乌克兰,并一直在其领土范围内[
阅读全文]
一个偶然的机会参观了加拿大安大略省皇家博物馆。作为加拿大最大的世界文化和自然历史博物馆,这里珍藏的世界级的文物,像恐龙化石、古代埃及木乃伊、加拿大矿产宝石等还是可以对外炫耀一番的。尤其是对于那些远东来客,最具亲和力的莫过于一楼展区的中国展馆:古代艺术、佛教艺术、建筑艺术和雕塑造像等展区,从玉器到陶器,从寺庙壁画到青铜器,从战国时期[
阅读全文]
2012年6月18日,美国众议院全票通过一项议案,对美国历史上的“排华法案”(TheChineseExclusionAct)正式致歉。推动该项法案的加利福尼亚州民主党参议员黛安·范斯坦(DianeFeinstein)表示:“排华法的颁布是我们历史上可耻的一部分。”该法案的另一推动者、华裔的众议员赵美心在国会发言指出:“这是历史性的一天!”“标志着美国社会不容许歧视,也[
阅读全文]
达成共识或者形成常识,是包括学术界在内的社会人进行交流的基本准则和必要条件,这可以说是一条公理。不过,共识和常识并不代表真理,甚至还有些时候造成全民犯错、愚蠢难改的情况,比如中世纪时欧洲人,基本都接受亚里士多德的地心说,那绝对是共识也是常识,而现在连小学生都知道是地球围着太阳转;再比如1842年大清国与不列颠签订的《江宁条约》,现今的中[
阅读全文]
随着川普当选和败选美国总统,引发国内外思想界巨大争议和分歧,而且在华语世界直接催生了两套书:一套是旅英华人杨昊主编了《川普主义——保守传统价值重塑美利坚荣耀》第一辑,作者包括刘军宁、丛日云、高全喜、王建勋、萧瀚、萧三匝、刘业进、刘澎、赵晓等,这些人大体可以概括为保守主义者,或叫自由右派,观点是支持川普,认同英美保守主义,承认美[
阅读全文]
张千帆教授因为在中文世界具有巨大影响力,因此涉及美国大选以及相关话题时,就会成为一个绕不开的存在。不过,观察的结果常常不如人意,甚至让人惊讶到瞠目的状态。比如他在《美国宪法上的政教关系》中写道:“所谓‘世俗国家’,就是国家和宗教无关,根本不得涉及宗教。这就是美国第一修正案的政教分离,禁止国家设立正统信仰。”“美国宪法可[
阅读全文]
柏拉图的洞穴寓言,主题是探讨感官世界与理念世界之间存在巨大反差以及交流障碍。作为副题也顺便告诉我们:走出洞穴多么重要与留守洞穴会多么愚蠢。由此,我想到另外的问题,那个走出洞穴的囚徒眼中的世界,在多大程度上更接近真实?他如何用他深受洞穴影响的思想、理念去描述和解释洞外世界?就像顾城的名诗“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阅读全文]
自1924年3月25日上海的《东方杂志》发表鲁迅的小说《祝福》以来,已经整一百年了,《祝福》被选入中学语文教科书以及“封建的神权、族权、父权、夫权”害死祥林嫂的教学大纲,已经六七十年不止了,但祥林嫂临死前的那个疑问:“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却很少有人关心,这不能不说是个遗憾。
不过,这个遗憾可能只属于我,或这世界上[
阅读全文]
一、引言
“政教分离”的话题,随着每届美国大选及其边际效应,不停地在中国知识界、思想界和民间大众中掀起热潮,各路知识精英、意见领袖们也是当仁不让地站在潮头引领风向,比如历史评论家秦晖教授早在2006年的《文化无高下,制度有优劣》(《凤凰周刊》)中就信笔写道:“政教合一、神权专制、宗教审判、异端迫害这一套则是中世纪文化或‘封建[
阅读全文]
如果要举出20世纪哪个理念或思潮,最富有正义、政治最正确而最具有诱惑力,并且给人类制造了最大的灾难,那我首选是“平等”。因为不管是在欧美还是中国大陆,都得承认这个理念或社会思潮席卷了全世界,欧洲还因此诞生了各种社会主义思潮,比如费边社会主义、吉尔特社会主义,以至于今天的北欧各国、西欧各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事实上都可以归[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