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川普当选和败选美国总统,引发国内外思想界大巨大争议和分歧,而且在华语世界直接催生了两套书:一套是旅英华人杨昊主编了《川普主义——保守传统价值重塑美利坚荣耀》第一辑,作者包括刘军宁、丛日云、高全喜、王建勋、萧瀚、萧三匝、刘业进、刘澎、赵晓等,这些人大体可以概括为保守主义者,或叫自由右派,观点是支持川普,认同英美保守主义,承认[
阅读全文]
张千帆教授因为在中文世界具有巨大影响力,因此涉及美国大选以及相关话题时,就会成为一个绕不开的存在。不过,观察的结果常常不如人意,甚至让人惊讶到瞠目的状态。比如他在《美国宪法上的政教关系》中写道:“所谓‘世俗国家’,就是国家和宗教无关,根本不得涉及宗教。这就是美国第一修正案的政教分离,禁止国家设立正统信仰。”“美国宪法可[
阅读全文]
柏拉图的洞穴寓言,主题是探讨感官世界与理念世界之间存在巨大反差以及交流障碍。作为副题也顺便告诉我们:走出洞穴多么重要与留守洞穴会多么愚蠢。由此,我想到另外的问题,那个走出洞穴的囚徒眼中的世界,在多大程度上更接近真实?他如何用他深受洞穴影响的思想、理念去描述和解释洞外世界?就像顾城的名诗“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阅读全文]
自1924年3月25日上海的《东方杂志》发表鲁迅的小说《祝福》以来,已经整一百年了,《祝福》被选入中学语文教科书以及“封建的神权、族权、父权、夫权”害死祥林嫂的教学大纲,已经六七十年不止了,但祥林嫂临死前的那个疑问:“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却很少有人关心,这不能不说是个遗憾。
不过,这个遗憾可能只属于我,或这世界上[
阅读全文]
一、引言“政教分离”的话题,随着每届美国大选及其边际效应,不停地在中国知识界、思想界和民间大众中掀起热潮,各路知识精英、意见领袖们也是当仁不让地站在潮头引领风向,比如历史评论家秦晖教授早在2006年的《文化无高下,制度有优劣》(《凤凰周刊》)中就信笔写道:“政教合一、神权专制、宗教审判、异端迫害这一套则是中世纪文化或‘封建文化[
阅读全文]
如果要举出20世纪哪个理念或思潮,最富有正义、政治最正确而最具有诱惑力,并且给人类制造了最大的灾难,那我首选是“平等”。因为不管是在欧美还是中国大陆,都得承认这个理念或社会思潮席卷了全世界,欧洲还因此诞生了各种社会主义思潮,比如费边社会主义、吉尔特社会主义,以至于今天的北欧各国、西欧各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事实上都可以归[
阅读全文]
冯象先生,不知道各位是否熟悉?在我以前的读书印象中,似乎没看过他特别学术的文章,也不见有什么重要的学术思想和创见。一年多前,朋友知道我在研读《圣经》,就送我一套他译注的《圣经》,香港牛津出版社,5本精装。因为这个机缘,让我开始关注这位据称是法学及古文学跨学科的学者,知道了他在北京大学获得英美文学硕士,在耶鲁大学获得法律博士学位(J.D.)[
阅读全文]
毋庸置疑,在权力制衡以及宪政文明的开拓和推进方面,英国是这个世界的模范和样板,比如人们特别喜欢关注1688年的光荣革命和1689年的《权利法案》,或者再往前追溯就是1215年的《大宪章》,但是这些事件或宪章文献为什么会发生或诞生呢?是几代英国人争相喊着限制王权、三权分立的口号执着地追求宪政的结果,还是因为他们要面对具体的问题无心插柳却柳成荫地实现[
阅读全文]
時值美國陸軍建軍250周年之際,美國洛杉磯等多個城市爆發了由50501運動[①]組織的反對川普總統的大遊行,組織者的網站上寫道:“6月14日,我們將出現在所有他不在的地方——宣告‘沒有王座,沒有王冠,沒有國王’。”據說美國上百個城市當天參與的人有500萬之多,而且波及到南美、歐洲等近20個國家。抗議者呼籲川普的行為更像是一位國王,而非一位[
阅读全文]
民主党为何失败或共和党为何胜利——从1992年后加州、德州之比看2024年美国大
2025年1月24日
2024年的美国大选,随着2025年1月20日川普总统正式入主白宫而尘埃落定,但是关于这次大选及其价值判断所产生的各种纷争远没有结束,就像2020年时一样,不同的只是角色做了互换:2020年大选时拍手称快的一方在2024年大选时却被严重伤害,而2020年倍感压抑的一方则扬眉吐气[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