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的中国,有很多敏感话题,只要一触及,必然就是争吵成一锅粥,友谊的小船也说翻就翻。为了让友谊得以保持,所以特别熟的人之间,就相互克制,避免谈及这些敏感话题。可是有些话题是绕不开的,比如鲁迅、中医。鲁迅痛恨中医,早已经是人们耳熟能详的话题了,而且长期以来受到一些力挺中医的人的攻击。那么,鲁迅为何痛恨中医,甚至在学习了一年医学专业[
阅读全文]
晚清以来的中国知识界、思想界,胡适是最被看重的自由主义的领军人物,比如谢泳教授说他是“自由主义的领袖”,程巢父说的用语是“自由主义的宗师”,陈奎德博士称其为“中国自由主义中枢”,高全喜和余英时选择的术语是“伟大的自由主义大师”,但我在2023年的一次讲座答疑中却大不敬地戏说:胡适不过是个“半吊子”。一些朋友对此[
阅读全文]
给作家排座次,其实是个很无聊的事,因为文学这东西,首先不能强求审美标准和尺度统一,其次也不是靠投票、靠领导就可以决定。说到底,在基本审美能力具备的情况下,文学作为一种被欣赏的对象,完全可以由个人的好恶决定。或者说,哪怕是再有名的评论家所认为最好的作家作品,只要是读者不喜欢,完全可以扔一边。强迫人喜欢,强迫人只读一种他们钦定的作品,[
阅读全文]
文化圈内,有很多被传为美谈的情恋故事,比如胡适与曹佩声、韦莲斯以及众多“星星”相周旋,徐志摩与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的爱怨交加,郁达夫与王映霞的好聚难散,吴宓狂追毛彦文而不得,也包括卞之琳苦恋张充和。关于卞之琳苦恋张充和,2013年,苏炜采访执笔的《天涯晚笛——听张充和讲故事》中披露,晚年的张充和说:早在1933年认识卞之琳后,就[
阅读全文]
读过鲁迅作品的人都知道,他在小说集《呐喊》的“序言”中曾写过这样一番话:“有谁是从小康之家而坠入困顿的么?……”后来他又在“自叙”中说:“在我幼小时候,家里还有四五十亩水田,并不很愁生计。”鲁迅这两句话中传递出来的信息,是他出身“小康”之家。而且,稍微扩展一下阅读视野就会知道,很多鲁迅研究者和传记作[
阅读全文]
【2025年10月12、19日讲座】
当2024川普率先拿到270张选举人票以及共和党取得参众两院多数票时,“右派重大胜利”、“美国选情……全面右转”、“新右派崛起”等声音便不绝于耳。在这一声势下,包括2022年梅洛尼赢得意大利大选,2023年米莱赢得阿根廷大选,2025年位列第二的选择党被德国联邦宪法保护局定性为“明确的极右翼势力”…&he[
阅读全文]
客观地说,无论是作为作家、戏剧家、画家,还是社会活动家,文化名人赵清阁,都不算是一个热点人物,因此常常被人们忽视也在常理之中。不过,她与老舍的一段未了情间或会被提及,也曾在一定范围内热闹过一阵,虽然这其中还得排除道德家们的八卦猎奇和偷窥心理在作怪。其实,认真审视赵清阁,倒是一些严肃问题至今未被提上议事日程。例如,关于她的政治身份的[
阅读全文]
熟悉中国现代文学史或现代文坛论争的人,都不会陌生1930年代发生在鲁迅与梁实秋之间的“清书事件”。本来这是一桩小事,当年也并未产生什么热议,但是随着1990年代“贬鲁思潮”(文化保守主义和自由左派合流)的兴起,鲁迅不断地被送上审判台,这其中也就包括“清书事件”被重新翻出来,很多学人将批判的矛头指向鲁迅的不查、偏听偏信和不够宽容[
阅读全文]
一个基本事实是,贾平凹自出道以来,获得了数不清的赞誉和奖励,著名评论家们、期刊杂志、图书市场、各类评奖等,几乎无一不在努力达成这样的共识:这是中国最好、最著名、最有影响力的少数几个作家之一,如果像莫言那样再获得一个诺贝尔文学奖,那简直可以上天了。按理说,三十余年,应该对一个作家做出终审结论了,虽然贾平凹本人仍然保持着旺盛的创作生命[
阅读全文]
【提示:本文写作于2024年3月16日】
2022年俄乌之战爆发,牵动了世界的目光,也让围观的中国人操碎了心。近期因为教皇的一番言论,更是在中国自由派阵营中产生巨大的争议。
关于俄乌战争,从战争的定性上来看,使用侵略和反侵略的修辞来界定,自由派中应该不会有太多的反对声,因为战争的经过简单、明确,是俄罗斯的军队首先开进乌克兰,并一直在其领土范围内[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