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珊地

不一样的声音,不一般的深刻。
博文
时值美国陆军建军250周年之际,美国洛杉矶等多个城市爆发了由50501运动[①]组织的反对川普总统的大游行,组织者的网站上写道:“6月14日,我们将出现在所有他不在的地方——宣告‘没有王座,没有王冠,没有国王’。”据说美国上百个城市当天参与的人有500万之多,而且波及到南美、欧洲等近20个国家。抗议者呼吁川普的行为更像是一位国王,而非一位[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民主党为何失败或共和党为何胜利——从1992年后加州、德州之比看2024年美国大2025年1月24日2024年的美国大选,随着2025年1月20日川普总统正式入主白宫而尘埃落定,但是关于这次大选及其价值判断所产生的各种纷争远没有结束,就像2020年时一样,不同的只是角色做了互换:2020年大选时拍手称快的一方在2024年大选时却被严重伤害,而2020年倍感压抑的一方则扬眉吐气地欢呼[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美国又大选了,围绕大选的各种话题又成为舆论热点了,满大街的美国问题专家也早就粉墨登场了。我也不能免俗地关注着美国大选,却不热心浏览市面上的各种选情信息,因为我很信服保罗·约翰逊的一句话:“对历史的研究,是一种针对当代傲慢的强力解毒剂。”所以今天给大家汇报的内容,仍然是钻故纸堆,也就是带领各位做一次历史的纵深考察,并以一个可[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张千帆教授在中国大陆很多公共问题和宪政话题上都有不俗的表现,被誉为中国大陆最有影响力的自由派公共知识分子之一。然而,近期他在《纽约时报·中文网》刊发的《中国自由派的大选阴谋论和美国契约的危机》(以下简称张文)这篇文章,却很值得商榷。关于美国大选,关于共和党和民主党的党争,以及川普和拜登,不才不想在这里发表什么意见,尤其是在举国皆[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各位,很高兴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读书心得。在正式开讲之前,有几句话要交代一下。因为就题目本身来说,我知道它的重要意义和敏感性,这涉及十几亿人对于曾经发生的那一段历史的一种历史叙事和民族情感,所以不得不借用前《炎黄春秋》总编徐庆全先生的一句玩笑话,叫“只讲事实,不讲道理”。也就是,今天我更多的是为大家讲述历史事实,而不是去灌输太多[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讲座题目出自:(1)徐志摩《梅雪争春(纪念三一八)》运命说:你赶花朝节前回京,我替你备下真鲜艳的春景:白的还是那冷翩翩的飞雪,但梅花是十三龄童的热血!(2)鲁迅《无花的蔷薇之二》:“实弹打出来的却是青年的血。血不但不掩于墨写的谎语,不醉于墨写的挽歌;威力也压它不住,因为它已经骗不过,打不死了。三月十八日,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今天讲这个题目,是临时换阵的结果,因为起初我计划讲“炸弹事件与绝密文件里的外交”,意思就是民国初年苏联在与中国政府外交谈判中如何明修栈道和暗度陈仓,但是在准备材料时,忽然发现背景性的材料多到单独讲一次都绰绰有余,但又不舍得丢掉炸弹事件,于是就决定来一次文学的倒叙。一、炸弹事件1924年3月末的一天下午,北平铁狮子胡同,也就是现在东城[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今天这个题目,是有些挑战的。因为国运的问题,谈起来可能会有些争议,首先它到底存不存在,本身就是个问题。其次这个问题很多时候现场并不好检验,必须依赖后来的历史总结,这就难免存在人为的建构和评估体系科学与否的问题。第三,如果存在国运,是具体指某一个重大历史事件,还是一个长时段的时间累计,也不是那么好量化确认的。所以我在此使用这个词,难[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毋庸置疑,当社会机制在结构上出现难以治愈的病症,大面积的腐败是不可避免的。作为社会和政治的“晴雨表”,那些混迹于市场与体制之间的所谓“文艺工作者”——摇笔杆的作家们,自然也不甘落后,借助权力分一杯羹也好,谄媚读者名利双收也罢,只要降低身段、不设底线,利益的回报与付出就可以成正比。学者徐贲曾总结说:“以吏为师的社会[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伤逝》常常被阐释、被定性为鲁迅唯一的爱情小说,而且几乎已经作为学术共识和文学常识深入人心,但是这样的解读符合小说的主题或鲁迅创作的初衷吗?一《伤逝》被标签化为爱情小说,显然跟众多研究者和文学史教科书有关。比如最新修订出版的、发行量已超过100万册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中,钱理群教授执笔的鲁迅专章中这样写道:“‘五四’”时[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1]
[2]
[3]
[4]
[5]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