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2024-06-26 06:28:36)
本博文遭遇黑客攻击,已面目全非,无法阅读。本人准备退出文学城。 青岛农业的挽歌 近日,官媒又报讯:2019年农业大宗商品产量为青岛粮食产量为310万亩,比1949年增加了六点五倍。 别再睁眼吹牛说假话了! 市民们都不是瞎子。你走出老青岛的五区到外看一看吧!多少昔日的农田统统变成了水泥尘漫的崭新工地,到处都以大片被毁的田地建楼,多少农民感谢政府[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4-06-25 10:17:08)
青岛的家庭基督教会 两年前的一个清晨,约六点半我散步来到了五四广场。见到有八九个操着青岛话的中老年女士整齐地坐在二排石阶上。我好奇地近前一看,原来她们人手一本《圣经》在利用晨光学习福音。
我猛地想起50年前我所在的国营纺织厂的一幕往事:一群头戴白工作帽身穿白大襟的纺织女工人手一本小红书班前学习并背诵《毛主席语录》早请示晚汇报的场[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公墓文化在文革中灰飞烟灭出国旅游,到了纽约、巴黎、伦敦、柏林等大城市的繁华地段经常会看到公墓的存在。墓园是逝者的永久安息地,也是后人怀念逝者寄托哀思进行参拜的圣灵之地。美国把公墓视为一种建筑。有些国家把公墓视为圣地或禁区。公墓体现对逝者的怀念与敬畏。公墓文化是人类世界走向文明的纪念与标志。中国自古没有公墓。只有皇家陵园和民间家族墓[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历史正在把鲁迅请下神坛 建国70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方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937年毛泽东曾在《鲁》中说过:“中国的第一个等圣人”。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中说:“鲁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宰,他不仅伟大的文学家,而且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
建国之后,鲁被推为中国的高尔基,他被推为中国[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2024-06-20 05:57:36)
山东人当家的老咸菜
青岛的平民百姓百年以来都是以咸菜当家。为了节省买菜的开支,60年前几乎每个家庭都备有一口腌咸菜的坛子自己动手做咸菜。
腌菜的原料多是芥菜(青岛人叫疙瘩或疙瘩头)、青萝卜、白萝卜、胡萝卜、白菜、雪里蕻等。腌大蒜和黄瓜在城市贫民眼里看来有点奢侈。
腌咸菜用盐不用细盐,用的全是大青盐颗粒又叫粗盐,价格约为细盐的三分之[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青岛拉鱼小哥痛打太子党的故事 这是30年前发生在青岛汇泉湾第一个海水浴场里的一个真实故事。
初冬的沙滩虽然游人稀少,但外地的游客们总是喜欢这时来这里看海滨观光。你想想在那面条鱼收获的汛季里,观看那二三十名大半身都泡在海水里的青岛小哥们喊着号子一步步移动收紧围网,观看这拉网的场景真令人联想起日本歌曲《拉网小调》的MTV场景中。我亲眼见[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六十年前青岛开往上海的客船 青岛港到上海港的海上之路至少有130年的历史。
上海已成为人们向往的美好。每一个从上海回青岛的人都会带回当时最为新潮的货品。如服装、鞋子、食品、生活用品等,让那时的邻居羡慕不已。那时青岛年轻人旅行结婚最时尚的首选之地也是大上海。
六十三年后的1961年,18岁辍学的我曾数次从青岛大港到上海的轮船,在海上经历大约36[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4-06-16 13:52:28)
有关公厕的联想 厕字最早见于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厕,清也”。
公共厕所简称公厕,雅称洗手间或卫生间,英文为Restroom。
人类史上最早的公厕,据记载出现于公元74年的罗马帝国。1854年英国出现了抽水马桶后并建立了配套的下水道系统,带来了人类史上的厕所革命。
1900年(清光绪廿六年)八国联军攻打北京。惊奇地发现皇城根下竟没有公共厕[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十天前我的好朋友美籍华人罗伯特张逝世了。享年九十二岁。仅五年前此文表达我对老友的悼念。 我的美籍华人朋友罗伯特张 当我从美国走出去的时候,我承蒙美国航空公司的航空公司降落伞在美国奥兰多机场的夜晚是深夜11点半。一个深蓝色的沃尔沃在航站楼前正在为我接电话。今年85岁的我美国朋友罗伯特张先生。
我四年前在美国新认识的朋友。开心健谈他[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24-06-14 16:51:38)
基督乞丐李马可七十年前我还是个幼童的时候,经常跟随大人去教堂做礼拜,参加一些主日活动。在青岛台东芙蓉路浸信会教堂里,经常会见到一个中年男乞丐,每周都来做礼拜并不停地哼唱基督歌曲,大家都叫他李马可。当他走近教堂时,我便会听到很多人私语:李马可来了。
李马可穿着一身破旧的衣裳,但不是很脏。他旁若无人地高声唱着赞美诗歌走进教堂的时候,教[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1]
[2]
[3]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