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公墓文化在文革中灰飞烟灭

(2024-06-22 07:54:08) 下一个

           公墓文化在文革中灰飞烟灭

        出国旅游,到了纽约、巴黎、伦敦、柏林等大城市的繁华地段经常会看到公墓的存在。

墓园是逝者的永久安息地,也是后人怀念逝者寄托哀思进行参拜的圣灵之地。美国把公墓视为一种建筑。有些国家把公墓视为圣地或禁区。公墓体现对逝者的怀念与敬畏。公墓文化是人类世界走向文明的纪念与标志。

         中国自古没有公墓。只有皇家陵园和民间家族墓地(祖坟)。

晚清时期,世界列强在中国租借地开始把公墓文化引进入中国。青岛与香港、上海是最早引进公墓文化的城市。

        100多年前,胶澳开埠不久,德国人首先在汇泉青岛山下建立了万国公墓。安息在这里的不只是德国总督,还有许多华人精英。如青岛民族工业的先驱火柴大王丛良弼先生也安葬在这里。随后中国特色的公墓相继设立,如广东公墓、基督公墓、警察公墓等等。青岛的公墓文化全国领先。

         公墓土地的使用和管理完全是政府与市民的契约关系。 

1966年,文化大革命中卷起了革命造反有理的风暴。先是万国公墓被红卫兵砸毁,后是广东公墓被政府组织企业占领,其他的公墓的厄运更不在话下。政府行为的平坟收地使青岛的公墓文化灰飞烟灭。

         毁墓有理、挖坟有理、扬尸有理、平坟收地有理、重新再高价出卖坟地还是有理,这一切都是以革命的名义、破旧立新的名义、政府的名义。

文化大革命中把青岛市所有的公墓夷为平地,并开启了盗墓罪恶的先河。仅举二例:

         一、如1966年冬季,王效禹率领红卫兵到李村扒了康有为的墓,还用竹竿挑着康有为的头骨游街示众。1967年,在鱼山路市图书馆举办的青岛市革命造反成果展览会上就曾展览过康有为的头骨。

          二、一名红卫兵从万国公墓墓穴里盗得陪葬品,是一只全自动古典瑞士手表。那手表放在耳边能听到机器滴达声依旧且分秒不差。 

         当年把万国公墓砸毁后产生的上千吨建筑垃圾的清运工作都是在地方政府的组织支持下进行的。万国公墓被毁20年后,有关部门利用旧址又重建了青岛文化名人雕塑公园(百花苑),让束星北、老舍、童第周、华岗等这些饱受政治运动灾难的文化名人再来万国公墓当守墓人,这种所谓创意简直就是新的荒唐闹剧和对文化名人的又一次亵渎与嘲讽。

扬死人之尸,平死人之墓,再把公墓二次进行商业性买卖获取暴利,这完全是一种背离人道和人性的作恶行径。人们对此为何熟视无睹,不以为然?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油翁 回复 悄悄话 文革对文化遗产的巨大破坏,令人深思。破坏公墓不仅是对逝者的不敬,也是对历史和文化的践踏。
gladys 回复 悄悄话 没有民主的国家,哪个“人们”出声抗议有作用啊?
Melee 回复 悄悄话 背后都是利益
想利用别人,总得给人点好处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