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角度发掘历史的盲点

专门讲古而不论今,从新的角度发掘历史的盲点
个人资料
咲媱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博文
袁绍袁术所在的袁氏家族,是东汉末年的第一家族。袁氏号称“门生故吏遍天下”,成为官吏集团中的首脑人物。有大批故吏、弟子、賓客、门生出于其门。而这么大一个家族,里面成才的,也不只有袁绍袁术二人。他们还有很多堂兄弟,这些人,在历史书中也留下了蛛丝马迹。1.时代的炮灰:被袁绍袁术拖累诛三族的嫡长子袁基在袁绍袁术的堂兄弟里面,按照尊贵程度[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吕布从袁术处离开,后来又来投奔袁绍,参加袁绍集团对抗袁术集团黑山军的作战。 当时袁术集团的谋划,是袁术从南部打曹操,公孙瓒再从北部攻打袁绍。而致命的一击,就是黑山军出奇不意的从山中出来,从意想不到的方向,突袭袁绍的老巢冀州。 袁绍主力去对付公孙瓒同帮助曹操对抗袁术了,邺城兵不多,十万黑山军竟然突袭成功,拿下了袁绍的老巢邺城。 一[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陶谦在三国演义上,是个老实的老头。满口仁义道德,就是打仗不行。 唯一的亮点就是死前把徐州让给了刘备。 但历史上真实的陶谦,其实和董卓差不多。 他和董卓一样,都是靠打羌人,镇压黄巾起义起家。 当时镇压羌人的时候,张温是主帅,手下三员大将:孙坚,董卓,陶谦。 这三个人,都是边军的头子,董卓是西北的西凉兵,孙坚是南方的长沙兵,而陶谦是[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曹爽为什么相信司马懿的洛水之誓,放下武器不抵抗,决心做一个富家翁。 并不是他蠢,而是有两个原因。 首先,洛水之誓是当时那个朝代最有效的誓言。 上一个洛水之誓的发起者,是汉光武帝刘秀。 刘秀平定河北后,又吸纳数十万铜马义军,实力大增,胸怀壮志,欲一统天下。 出乎意料,刘秀攻打洛阳陷入僵持,城防坚不可摧,精锐兵力超十万。守将朱鲔,意[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众所周知的明末小冰川期,导致大面积农作物减产,但是,对满清后金,还有大明王朝,效果却是不一样的。 后金处于北方,温度下降对他们的影响更大,靠种植打猎更难生存,所以南下抢劫大明王朝,成为生存必须的唯一选项。 而大明王朝是一个封闭的王朝,自从大明海禁之后,虽然依然有海外贸易,但是总体经济,基本就是内循环。 而一个经济内循环的体系,在[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在上一篇三国博文中,我讲到董卓火烧洛阳,迁都长安的真正原因是惧怕白波黄巾郭泰的夹攻,而不是十八路诸侯。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8123/202502/8058.html 而在王允吕布杀董卓,李郭反长安反杀王允之后,吕布带着并州骑兵逃走,去投靠了袁术。 这个时候的天下大势,和三国演义说的完全不一样,而是这样的: 洛阳地区,就控制在黄巾白波军的手里面。就是打[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在中国近代最著名的预言诗:金陵塔碑文的最后一句,就是浅水鲤鱼终有难,百载繁华一梦消。在香港,有浅水湾,有鲤鱼门,都是香港的重要地标。更重要的是,香港看起来像是想要跃过龙门,鲤鱼化为龙。在上个世纪的六十年代,香港的文化可以说是代表了整个中华文化圈,每个电影,电视剧问世,都是万人空巷。香港的武侠小说,香港的流行歌曲,更是成为那个时代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十八路诸侯讨董卓,并不是三国演义里面说的那样,大军聚集在一起,在虎牢关前,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 真正的十八路诸侯讨董卓,其实诸侯军队是分成了三个方向。 主力方向是在酸枣大营,位置就在地图上的最东方,曹操和大多数军阀在这里。 但是盟主袁绍,不在酸枣大营,而是和河内郡太守王匡驻扎在河内。就是地图上的北方。 和酸枣大营离开了几百公[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孫堅在第一次和董卓军队交战大败,后来收復散兵,屯兵陽人(今河南汝州)防守。董卓便派胡軫為大都護(军队总司令)、呂布為騎督(骑兵司令)及其他多位都督(各个部队司令),率五千步騎攻擊孫堅。亦将胜勇追穷寇。狮子搏兔用全力。吕布和凉州军一起,精锐全上。吕布带领的是并州骑兵,只听吕布的,和胡軫的凉州军队不是一个系统。胡軫指挥不动。这大概相当[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8)
我想开创一个新历史学,考古学范围,就是计算历史学,计算考古学。 通过算法模拟古代的名人, 加上历史背景进行古人的互相作用和推演, 再用历史记载进行AI训练和修正。 彻底还原一个古代社会的模型。 再通过这个模型,修正补充现存的历史档案记载的遗漏和错误。 然后再用AI推演古代墓葬,城市,堡垒的位置,并以之为依据进行发掘。 反过来用挖掘结[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1]
[2]
[3]
[4]
[5]
[>>]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