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飞翔

关于教育的思考;自由的中文写作
博文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得深入了解美国的文化,而教育文化总是放在一起说的,所以了解美国教育尤其是K-12的教育,对回答这个问题至关重要。美国的教育强调分析、批判的能力,口头和书面沟通的能力,领导能力和创造力,全是因为这确实是在美国社会成功、做出成就所需要的素质。所以在大学录取中学术成绩单只是一方面,只要你能通过该学校的学术课程即可,课外活动成[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我的学生中,有两个拿到了CritialLanguageScholarshipinChinese,这是美国外交部的国家奖学金,非常不容易拿。有一个学生拿到了BorenScholarship,还有两个GilmanInternationalScholarship,这些都是国家奖学金。我所在的文理学院不是排名特别高的,所以这些学生的成绩体现了我对学生成长的关注,我擅长发现学生的特长并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并成功。现在的高中我来了两年,已经有一个学生拿到了na[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积极参与对华裔背景的学生来说意味着要克服自己的一些惯性,这里有一个读书的小技巧,在美国读书,目的不是要把前人的东西理解透彻、全面,其目的是以reading为基础,发展出自己的想法,或分析、或批判、或比较,等等,关键是有自己的想法。这个放在大背景里就好理解了,在中国的传统里,对经典要理解得准确、全面、透彻,而美国整体是一个创新的文化,经济的引[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是你的贡献即contribution,所以要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这个与传统的中国课堂不一样,传统的中国课堂是老师“讲课”、学生“听课“。这就是文化的不同。在美国,老师讲、学生听的课堂叫lecture,缺少互动。而以学生为中心的美国课堂,以学生参与为主,甚至以学生的情况drive课堂,老师的作用只是个facilitator,因为课堂的最终目的是学生的成长。学生只有积极发言[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我中英双语,在美国的一个文理学院教书13年,2017年拿到终身教职,专业方向跨文化研究。我也正在美国私立寄宿高中教书,很愿意帮助高中生、大学生尽快适应美国课堂、融入美国文化。我的服务对象主要是:1.在美国长大的华裔家庭的孩子;2.来自中国大陆等华语区的高中生和大学生;3.来自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生我提供的服务是:1.教育咨询2.初升高指导3.高中升大学指[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年前,还是生活拮据但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在读博士生,因为没有钱,暑假无法回国,于是决定和朋友们去黄石公园,就开着自己的明亮的黄色福特出发了。
在宽广的土豆地间行驶时,根本没想到这一次去黄石,会碰到只在新闻、网络或书里见到的名人-杨振宁和翁帆,这也是这一辈子迄今为止见到的最大的名人。在黄石公园的开阔地里,同行的朋友很快认出了杨振宁,并让[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2025-05-18 11:54:58)
看到SummerPomegranateMay11,2025,Framingham,MA我看到了你让我看到了我知晓那是原本的你你选择让我现在看到人群,你。欢呼,你。世界,你。你不用更改你的模样你就是你一开始,你就是我的家人无须改变,无须隐藏你选择让我现在看到我知晓那是原本的你你让我看到我看到了[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5-02-22 12:36:06)
上一次是在2022年的2月,所有的不公,所有的信念,那些因此远涉重洋、漂洋过海对彼岸的理想,都在瞬间崩塌,虽然这个崩塌只是在这个政治周期才深深地意识到,原来自己对生活失去目标的感觉,来自于奋斗半生的信念在现实面前的轰然倒地。 20年前,身处向外看世界的蓬勃的时代,怀揣着对世界另一头的想像,更是年轻,对生活有最美好的想像,抛弃在新加坡[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4-03-23 14:44:12)
大学是人生的开始 一直在追踪各关于大学录取的帖子,哪个学校录了,哪个学校deferred,哪个学校waitlisted,如何选校......今年的3月和4月,于我,是感慨万千的两个月,回想2023的3月和4月,只有无限唏嘘。 女儿过山车上了康后,整个人一下子变了,原来一直是高冷的模样,3月初康举办fashionshow,竟然偷拍到女儿大笑的样子。她在与同在康溜冰俱乐部的同学交谈,这两个[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我给女儿临上大学前的advice下面的advice完全是即兴发挥,在与女儿一起逛街时的即兴之作: 毕业后去机会多多的地方闯荡闯荡,年轻人,正是朝气蓬勃、摔倒了能很快爬起来的时候,不要人生的开始就讲稳妥,无风险或少风险,反正有了伤口好起来快,不可能像你老妈这样到了五十岁才想起追逐自己的梦想吧?趁年轻一个人,能吃苦不怕苦,在机会多多的地方多尝试,总能找[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1]
[2]
[3]
[4]
[5]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