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还是生活拮据但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在读博士生,因为没有钱,暑假无法回国,于是决定和朋友们去黄石公园,就开着自己的明亮的黄色福特出发了。
在宽广的土豆地间行驶时,根本没想到这一次去黄石,会碰到只在新闻、网络或书里见到的名人 - 杨振宁和翁帆,这也是这一辈子迄今为止见到的最大的名人。在黄石公园的开阔地里,同行的朋友很快认出了杨振宁, 并让我们赶紧看。只见杨振宁在给翁帆照相,翁帆本人长得很生动,比媒体照片要好看很多,也年轻很多,气质温婉、温顺,她微笑着,侧着身子,给出她想要的角度。杨振宁个子不高,很耐心。我们异常兴奋,我张口叫远处的朋友时,甚至喊出了“杨振宁,” 但显然杨振宁非常有涵养,不为所动。照完相后,他走进自己的车子,坐在驾驶座,准备发动车子,翁帆坐在他旁边的位置。我当时的印象是,杨振宁有种很坚毅果决的气质,而翁帆上车后,好像收起了笑容。
我的同行的朋友点评说杨振宁对翁帆很好,我的感觉是翁帆似乎很听话的样子,很漂亮。20年过去了,每当看到网上讨论他们两人,我就想起在黄石公园见到的他们,从未忘记过,不知为什么画面这么持久。我的朋友曾经打趣翁帆称杨振宁是“美籍华人,” 似乎这才是她眼里杨振宁的价值。但这也并不妨碍杨振宁对翁帆好,至少很殷勤地帮她照相并为她开车。我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需要,如果两个人对上了,旁人也没必要说什么吧。看翁帆写的杨振宁不教她物理教她开车,如果真是她写的,文笔还是相当不错的。估计两人在某些方面也是有精神的沟通的,要不也不会合作《晨曦集》。如果他们能找到两人的默契,外人能做的就是祝福,感情毕竟是私人的事。况且,杨振宁每次出行都带着翁帆,怎么着两个人都要面对很大的压力,能在这样的压力下一路走来,也很不容易了 - 想想马克龙夫妇现在的起诉大家就能够理解了。而翁帆能够应付与杨振宁各色友人的社交,也算是有一定素质的。
他们认为自己找到了想要的,并和和美美地走过了21年,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说实话,我觉得我们不需代入感太强或窥探他人的隐私,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人生的权利。翁帆说杨振宁让她生活在象牙塔里的象牙塔,也算是杨振宁对翁帆的深爱了,祝福翁帆,估计她与杨振宁在一起的经历让她感到曾经沧海难为水。
我想说的是,因为见到杨振宁太兴奋,我的明亮的黄色福特在30分钟后就出车祸全毁了,但车里的人没事。不知为什么永远记得看到他们的一幕和两人的样子,终于在这样一个特殊时候,我决定应该写下来纪念一下,毕竟,杨振宁是为华人争了光的大科学家。再一次强调,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人生的权利,感情,事业,家庭,为自己的国家或民族付出的道路也有多种,我们还是要眼光开阔,允许甚至拥抱不同的人生方式。
Their marriage was a little controversial, merely because it did not align with normality and expectation. In fact, the marriage was neither illegal nor immor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