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博文

天山山脉北起中国境内的新疆吐鲁番以北,然后一路向西南逶迤而去,终结于乌兹别克境内铁木尔老家沙赫里沙巴兹附近,总长度达2500公里,跨越了中国和中亚五斯坦中的四个:哈萨克,吉尔吉斯,塔吉克和乌兹别克。2500公里是什么概念呢?如果以上海为起点划一条跟天山山脉平行的直线,线的终点,就落到马拉[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8)

“三天不上工*,三千米上空,冷锋在若羌、和田、阿拉木图一线……” 关于阿拉木图的最早记忆,来自上面这段童年时经常从收音机里听到的天气预报。更确切地说,是在给普通百姓听的天气预报之后,以记录速度播放给专业人员的高空形势分析。它不仅语速慢,而且每句都会重复一遍,既方[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人离不开水,古代的文明,大都在水量丰沛的大河流域上发展出来,比如西亚的两河流域,比如中国的黄河长江。 中亚也不例外,它的中心,河中地区,指的就是由锡尔与阿姆两条大河以及它们的支流所浇灌出的众多绿洲(Oasis)所构成的广大区域。我们已经拜访过的撒马尔罕和布哈[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布哈拉与她东边两小时高铁车程的撒马尔罕一样,都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1990年独立后不久,布哈拉就成了乌兹别克第一个上了世遗名录的古城。之所以有如此崇高的地位,是因为布哈拉曾经是波斯/伊斯兰世界里一个十分重要的文化中心。 最近因为伊朗与美以的战事,波斯文明的前世今身又经常被人们提起[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此次中亚行最紧凑的日程,就是塔吉克斯坦的“一日游”:头天参观完萨赫利萨布兹后,从乌兹别克过境到塔吉克,在彭吉肯特(Panjikent)过夜。第二天白天游范山(FannMountain)里的七个高山湖,晚上再次过境回到60公里外乌兹别克的撒马尔罕,在那儿赶9点多的高铁去布哈拉。 如下图所示,全天的车程总共不到两百公里,是种常见的行程,所以就很放[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离开撒马尔罕后我们直奔她南边车程两小时处的Shakhrisabz,莎赫里莎巴兹。莎城是铁木尔的诞生地,有些那个时代的东西留下,也是个世遗。 撒马尔罕南大门的标志,最后回眸一瞥,告别这座满荷着神秘而又令人激动的历史故事的地方。在此呆了两天,却在写了五篇游记后仍然感到意犹未尽。希望以后还有机会来作深度游。 这是我们雇的车,一辆[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中亚广袤的原野,历来是它周围各大帝国驰骋的疆场。这些帝国的兴衰,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中亚历史发展的脉络。从公元前的波斯,希腊/马其顿,到后来的突厥、大唐、阿拉伯以及蒙古帝国,无不是塑造中亚的人种、文化、政治和经济的重要力量。 历史上左右了中亚发展轨迹的这一串大帝国的最后一个,就是现如今仗着拥有最大的核武器库而仍[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游走撒马尔罕,是个“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好机缘。 行万里路,几乎不言自喻:乌兹别克是世界上唯二的“双重内陆国”(本国以及所有邻国都没有出海口的国家)之一,造访深藏在欧亚大陆腹地的撒马尔罕,对大多数人来说都会是次跨越万里的旅程。 至于读万卷书,则与撒马尔罕是世界文明十字路口,交通格外繁忙,人群[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突然发动对苏联的闪电战,三百万大军分三路同时出击,彻底击溃了数量相当的红军,风卷残云般掠过广袤的苏联西部,直逼莫斯科城下。被这措手不及的打击整蒙圈了的斯大林,直到十来天后才硬着头皮第一次对全国发表了抗战声明。。。 这场战争的起因众说纷纭,其中之一,居然与埋在苏联治下的撒马尔罕的铁木尔有关---- 话[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撒马尔罕最著名最热闹的景点,非市中心的雷吉斯坦广场(RegistanSquare)莫属了。环绕着广场的,是三座波斯建筑风格的伊斯兰经学院(Madrasa),分别由不同的统治者在不同的年代建造。 左边的这座由铁木尔的孙子,著名天文学家兼帝国老大乌鲁伯格建成于1420年代。 右边这座名为狮子经院的建筑应该算是三者中最有名的了。它结构复杂完整,有左[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1]
[2]
[3]
[4]
[5]
[>>]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