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多年前还在圣特芭芭拉的学校里混着。有一天开车去校园时,在蜿蜒于山海之间景色无敌的217号高速公路上,忽然听到收音机里传来了背景上的这首歌,立刻就被它流淌出的明快节奏和悠扬曲调所吸引,也为它叙述的无奈情伤和宿命希望所打动。到校后上完一节课,课间休息时,乐盲一个、从来记不住曲子的我[
阅读全文]
杨小云的《大理:老去的故乡》(链接如下),文字轻灵,感情真挚,题目却有些沉重纠结。读毕掩卷,不免要寻思,我们的故乡,是不是也在老去?抑或她其实青春依然;正在老去的,只是我们自己?
然而故乡是辣么遥远的所在,不得要领之余,却不能就立即踱了过去寻找答案。只好祭起练就多年的熨平乡思的旧招,把省亲时陆续拾得的[
阅读全文]
1987年在国内看过一次日环食。那还是前数码时代,黑白胶卷随处可见。于是时辰一到,大家人手一截废胶片,遮在眼前仰天长望。记得食甚时,周遭的天地间都光线昏黄暗淡。各处聚观天象者虽众,四下却弥漫着一种仿佛忽然降临的安静,很象江南夏天大雷雨将至,黑云夺日时的氛围,颇有诡异之趣。
那时当然不会想到,下次再遇见日食,要等到今天,而且会是在地球的另[
阅读全文]
如果说照片是一种看得见的记忆,摄影便是创造这记忆的旅程。倘若这旅程划过的,又正好是自己的故土,是许多已经开始模糊了的记忆诞生的地方,那么这一路上所撷得的影像,就成了关于记忆的记忆,一定会浸透了拍摄者特别的感情。
前两天偶然读到了一篇绍介家乡南京的文字,不经意触碰了一下这种感情。于是就有了动[
阅读全文]
1999年末,我们去西雅图访友,并在那儿迎接了新千纪的到来。女儿那时还在妈妈的腹中高卧着,所以她真正是一声不响却又实实在在地“跟”了我们一路;刚刚过去的春假,女儿的高中新闻课组织去西雅图参加有关活动,我们在求得了她的同意后,也“跟”着去走了一遭。同一个“跟”字,经了十七个流年的冲刷,却反转了它所串起的宾主关[
阅读全文]
元旦夜辗转回到巴黎,再各处转悠了两日,才依依不舍地离开。然而到家不及三天,这里就发生了2015年的第一次恐袭。如此,记忆里所留下的,不仅是我们对巴黎的最后印象,也是恐袭的阴影降临前的,最后的巴黎。。。
日落月升中的塞纳河畔透着宁静
车[
阅读全文]
(这个系列拖了很久,趁着这个长周末,再行一程。)
里昂晚餐后我们漏夜上山,三个小时不到就抵达目的地Gex。(下图含后一日行程,所以显示时间稍长)
Gex是法国边境上,背倚阿尔卑斯分支Juna山脉,面朝美丽的日内瓦湖的一个小山镇。这里距日内瓦半小时车程,是许多在那儿上班的人[
阅读全文]
去年春上加州旱情严重,但花儿却开得很闹。咱们所住的旧金山东湾三谷地区,整个一开门见花,处处烂漫的光景。今年春天雨水丰沛,旱情缓和了,花情却有点儿惨淡。尤其是象我这样不能起早贪黑去寻花觅色的,就完全没有了艳遇花儿们的机缘。
每天上班送娃蹉跎着光阴,眼看不久前刚在雨水的滋润下铺天盖地着葱绿起来的原野,渐渐地被晒干了水份,无可奈何地转向[
阅读全文]
离开法国中部大农村都拉斯(Duras)后,俺们(的车)顶风冒雪,漏夜北上,在ClermountFerran郊外歇了一宿。又是在booking上订的一室一厅,内里简单实惠,外表色彩养眼。
之所以要这么走,是因为俺们的下一站要去日内瓦郊外法瑞边境上阿尔卑斯山边的滑雪胜地Gex,拜访十来年没见了的大学同学一家。
这条路上里昂是必经之地。我虽三年前去过(里昂2011),但同行的[
阅读全文]
巴黎恐袭,全球震惊。各国人民排山倒海般的同情慰问,既令人动容,也引出了疑问:同是生灵涂炭,何以发生在巴黎就会比在别处更受关注?这样的问题,答案自有无数。其中之一,大约是因为法兰西这个民族,拥有不少既是她的特色,同时又被普世认同的文化传统,比如自由、平等、博爱,和这三元素深度混搭糅合后所生成的不可救药的浪漫。既是人类共享的自由热烈的真[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