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马尔罕最著名最热闹的景点,非市中心的雷吉斯坦广场(Registan Square)莫属了。环绕着广场的,是三座波斯建筑风格的伊斯兰经学院(Madrasa),分别由不同的统治者在不同的年代建造。
左边的这座由铁木尔的孙子,著名天文学家兼帝国老大乌鲁伯格建成于1420年代。
右边这座名为狮子经院的建筑应该算是三者中最有名的了。它结构复杂完整,有左右对称的穹顶大殿外加双宣礼塔。
不过它之所以出名,主要还是因为门楣上的以什色马赛克拼出了在人脸形的太阳注视下,两只狮虎型猛禽追逐羚羊的装饰主题。由于正统伊斯兰教教义严禁偶像崇拜,一般建筑上都不会出现动物或人形装饰,甚至连广泛出现的花草类主题,也都以写意为主。所以在这座神学院建筑上出现如此明目张胆地离经叛道的装饰,大概可以归入绝无仅有之类了。
雷吉斯坦广场周边的这些建筑最初的功用都是伊斯兰教的经学院,是供人学习经文的神圣的宗教场所。不过今天这里却已变成了单纯的旅游场所,白天有歌舞的人群,晚上则有大约三十分钟的灯光秀,其间轻柔曼妙的伊斯兰式音乐与五彩斑斓的灯光,把这里变成了一个欢乐的大公园,完全没有宗教场所的严肃气氛。
需要说明的是广场以栅栏与周边隔开,必须买票才可以入内,而且外国人的票价比乌兹别克人要高许多,当然这是在乌兹别克其他地方也都很普遍的做法。正因为如此,通常广场外纳凉看灯光秀的热闹的人,比在广场里的人似乎要多不少。
我们到撒马尔罕的当晚就跑到广场外面的平台上来看热闹。结果很快小领导便被本地的年轻人拉住了英文,大领导则被好几拨乌兹别克本地的游客捉去陪着拍合影。这是我们初次接触到了乌兹别克人民喜欢与来访者合影的习惯,并在以后的旅途中不断体验到他们的这种热情。
我们是于六月中旬造访撒马尔罕的,白天太阳下这里的气温应该在摄氏四五十度之间,灼热得出不了门,因而大大压缩了能够拿来各处参观的时间,留给雷吉斯坦的时间,自然也远远不够。这里贴几张这几个经学院的内外的浮光掠影:
这些耸立了多达六百年的建筑,之所以能有现在这样簇新的样貌,主要还是因为乌兹别克在近百年前被新起的苏维埃联盟收入囊中后,陆陆续续不断修复的结果。最后贴几张它们修复前的模样,以帮助我们超越今日为吸引游客的眼球而营造的这种漂亮鲜艳的现代感,好好地体会一下这些文物本来更应该传载的历史的沧桑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