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离不开水,古代的文明,大都在水量丰沛的大河流域上发展出来,比如西亚的两河流域,比如中国的黄河长江。
中亚也不例外,它的中心,河中地区,指的就是由锡尔与阿姆两条大河以及它们的支流所浇灌出的众多绿洲(Oasis)所构成的广大区域。我们已经拜访过的撒马尔罕和布哈拉,便是河中最著名的两大丝路绿洲。而希瓦(Khiva),则是我们在乌兹别克造访的最后一个绿洲古城,也是从前的丝绸之路穿越广袤的卡拉库姆沙漠,到达波斯本土之前的最后一个大驿站。
希瓦城本来不叫希瓦,而是跟它所处的这片阿姆河畔的绿洲一样,叫作”花刺子模“(Khwarizm) 。读过射雕英雄传的朋友们,大概都知道这充满异国情调的名字。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的是,“花刺子模“(Khwarizm)这词,对于数学和计算机科学,也既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又有深远的历史意义:相当于晚唐时期,出生于此并以这地名为自己名字的牛人阿尔·花剌子米(Al-Khwarizmi),写出了一本简称为“Al-Jabr”的书(中译《代数学》)。该书被翻译成拉丁文传到中世纪的欧洲后,对数学和以数学为基础的其他科学的发展,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这种影响,直到今天,我们都还能从无处不在的日常用词中体会到:
-- Algorithm,算法,就是从Al-Khwarizmi这名字的拉丁化写法Algorism演化而来的;
-- Algebra, 代数,则是他书名“Al-Jabar”的拉丁转写;
-- Arabic numerals,阿拉伯数字,也就是从1到10这十个符号,本是印度人创立的数字系统。阿尔·花剌子米籍以确立的十进制,随着他的著作传到了欧洲,取代了复杂的罗马数字系统,也为后来的文艺复兴与近代的科学发展奠定了基础。由于阿尔·花剌子米被阿拉伯帝国的哈里发延聘到巴格达的智慧之家研究著述,他的著作是以阿拉伯文写成的,所以欧洲人就把这十个数字,称作阿拉伯数字了。当然现在比较PC的讲法,是印度-阿拉伯数字。
主要受地理位置所限,历史上的大部分时间里,希瓦(花剌子模)都是在周遭从波斯到俄罗斯的各个大帝国的统治或影响下,但也有过它自己相当辉煌的一章:11-13世纪的花刺子模王朝的势力渐长,疆域最大时覆盖了整个中亚和波斯,非常强盛。这中间它先是傍依逃出中国来中亚开辟新天地的契丹人建立的西辽,后来又与喀喇汗朝联手反噬了西辽,自己做了霸主。奈何时运不济,很快就有崛起的成吉思汗虎视眈眈地要找西征的机会,结果花剌子模无可挽回地撞在了大汗的马口上,被蒙古大军彻底剿灭。花剌子模治下的中亚名城撒马尔罕,布哈拉以及希瓦的前身乌尔根奇等都被拆毁,成了中亚史上最黑暗的一段。射雕中加入郭靖的桥段后所戏说的,也正是这段征伐屠戮史。
今天的希瓦,分内外两城。内城有自己的名字,Itchan Kala。它面积不大,城墙总长不过两公里许,城门完好,中心是花刺子模失国后,在这里形成的规模小得多的希瓦汗国的王宫。人们平时所说的希瓦古城,指的便是这个内城。因其保存得特别完整,三十多年前乌兹别克一独立,它就成了境内第一个被收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名胜。
披着夕阳的金色希瓦城

希瓦西门

王宫广场

主街

王宫对面的清真寺

左边是希瓦的地标,未完成的宣礼塔;右边是用经学院改建的旅馆。

希瓦白天赤热,大太阳照得到处白花花一片,景色乏善可陈。但是夜幕降临后,精心设计的灯光在城里各处亮起,古城的样貌就变得很耐看了。
主街一景

在广场上哄孩子的妈妈



黄昏时分登顶王宫后面的西城墙,看夕阳西斜华灯初上,是游览希瓦的传统项目,强烈推荐。
夕阳透过王宫正门

登墙的楼道

夕照明月 -- 我们运气不错,看夕照还赚了个月升

蓝光希瓦全景

西墙北望

西门外广场,停满了雪佛来的微型面包车。这种车是乌兹别克城际村际交通的主要工具,一般无空调,小而挤。雪佛来是唯一的在乌兹别克设厂生产的车,具有强大的价格优势,据说市场占有率高达90%

希瓦的景点很集中,步行15钟内都可到达,主要有下面这些:
希瓦汗国的王宫,建筑受波斯和俄罗斯影响明显,不算奢华,但很漂亮。


)



与王宫连着的还有个小博物馆,陈列着希瓦的历史。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希瓦汗国时期这里的野蛮和残暴。比如下面两张照片就列出了当时处死刑的各种方法。
另外,与我们刚访问过的布哈拉汗国一样,希瓦汗国时期这里的奴隶市场也很庞大,非常有名。中亚的游牧部落,经常组团去各地劫掠人口来此贩卖,直到19世纪,才被统治这里的沙俄所禁止。


跟其他地方的清真寺不同,希瓦的这家门脸不大,但内里别有洞天,礼拜堂中密密麻麻地立着两百多根精雕细琢过的木柱,据说每根柱子上的花纹都不一样


大宣礼塔,据说是中亚最高的。



圣贤墓。这墓不仅里外都中看,而且也中用:四五十度的高温下走进去,相当清凉。



外观漂亮的穹顶


街头撞见的人物和动物及其他
街舞



躺平的摄影大师


骆驼的主人们

王宫门口的人偶

另个虚位以待
桌上丰盛的早点和窗外可餐的秀色

最后谨以路人和领导的背影各一张,作别古城也告别河中地区的丝绸之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