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ach1960 的随想随写

开个博客是个不错的主意,随意写下的文字能保存下来。碰到对脾气的人也能交流,唠唠嗑。
个人资料
coach1960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博文
那是1964年年吧,已经不怎么挨饿了。但是生活水平也不高。 我上幼儿园大班(高班),春节前的最后一天,中午就提前放假了。我爸妈还在上班,上小学的大哥,二哥去幼儿园把我接回家。 幼儿园为每一位小朋友准备了一包“江米条”点心,作为礼物带回家里。到家以后,中午刚过。 那包江米条放在桌子上,香气慢慢地渗出来,弥漫了整个屋子。要到晚上六,七点钟[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6)
教授说,你们很辛苦啊,太不容易了。老莫说,哪的话,您要比我辛苦很多,生活都不容易啊! 然后,教授提到自己的儿子(在当地的好高中读书),本想告诉老莫,他儿子是学霸很牛,参加奥数比赛啥的。老莫说,我儿子就是那个学校的,踢前锋位置,全校没有不知道他的,你儿子当然认识他! 这个老中最后得出结论:这里连干粗活儿的老莫都“无所畏惧”! [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礼拜天去游泳,泳道满员需要等一下。有一对老夫妻占一条泳道,游的特别好。老夫妻起水的时候,我和他们寒暄两句,结果聊了好久。 这位老先生年长我10岁,是米国骨灰级的铁人三项运动员,80年代初两次获得All-Americans。我说太传奇了,我那时候就非常崇拜“bigfour",老太太接过话茬儿说,如果是bigsixorbigeight他就在其中啦。 老头告诉我,他6年前突发中风,现在[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我2019年回国,写过两篇见闻。今天有感而发,补上一件。 我大哥大嫂退休以后,迷上了“合唱团”,叫红歌团更确切些。合唱团活动之一就是每周在北郊香山公园聚会高歌,然后三三两两地找个地方吃饭聊天。 我每次都和哥嫂同去香山。我对唱歌没有兴趣,他们唱歌时,我就跑山锻炼。从山底下跑上“鬼见愁”,来回两趟。 第二次去香山我刚跑了几步,就[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7)
(2025-05-26 16:53:12)
只讲我知道的,别嫌弃俺格局小,总是说我家那点儿事。 大概在77事变前的几年间,华北局势不稳。我祖父任职的北京铁路局,材料总厂发生多起被盗事件。后来还发生了一起乱民哄抢事件。 我祖父心急如焚,发电报给政府主管部门,要求立即给予支援。民国政府派军队进驻干预,制止了哄抢。后来的调查发现,盗窃和哄抢都有厂里内部人士参与。依法判罚了犯罪者,祖[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我祖父于出生于1890年,191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震旦公学)“高等正科”,专业是铁路机械。在祖父同期的同学中,一些有条件的人去了西方国家留学。也有人投身革命,可能不多。 1916年祖父被聘为北京铁路局,材料总厂高级工程师,30年代晋升为厂长。从我读到的史料上得知,那个时候的丰台长辛店是中共开展活动的重点地区。毛泽东在那里开办讲习班,何长工就是在那[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7)
毕业工作以后,大家都住在筒子楼,各忙各的。 年轻人嘛总会有些追求和梦想。不久听说,外国语教研室为教师们专门开了一个小范围的讲座/补习。俺也兴致冲冲地跑去听课。外语老师问,你是谁推荐来的?没人推荐啊,我听说开课就来了。 环顾左右,来的几个人都是各类实权领导,学阀们的门生故吏。靠,学个English又不是上梁山泊落草为寇,还要有柴大官人书信? [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6)
2019年我最后一次回国,和93岁的老父亲至少每天聊天4个小时,长达20天之久。 文革初期,父亲被撤职批斗后,下放到车间劳动改造(锻炼)。我爸为人和善和工人们相处的挺好。平时不怎么吸烟的父亲,每天都怀揣一包“大前门”上班,休息的时候给工友们分发香烟。 拉很重的手推车的时候,工友们笑着说,老M你不是干体力活的料,用手扶着点车子就好。 有一名叫老[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9)
1982年的北京马拉松赛,主要赞助商之一是日本的“三得利”Suntory饮料公司。 体育学院担任比赛的裁判工作,每名裁判(起终点,饮水站)发一件印有三得利公司广告的尼龙运动服,运动遮阳帽一顶,那会儿算是一件难得的美差了。 回到学校不久,好事又来了。全校全体教职工,每人发两听罐装Suntory啤酒,参加了裁判工作的教工发四听啤酒。那时人们还没有广告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09年回家乡,中学的同学组织聚会。有一名同学当了城管大队长,大队长张罗安排饭店就餐等事宜。因为大家都喝了酒,大队长又安排手下把同学们一一安全送回家中。 大队长特意叮嘱我,这几天你如果有要帮忙的事情,千万别个气啊。 几天以后,我下楼跑步。回来看到有个卖香蕉的摊贩。香蕉听说要从菲律宾进口,价格挺贵。 我上楼拿了些钱下来,问了一下价钱,把[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1]
[2]
[3]
[4]
[5]
[>>]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