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我的重庆——磁器口(1)

(2006-09-19 23:48:08) 下一个
呵呵,几乎忘了,我还有个“重庆妹儿”的ID呢!一整理才发现,我是个多么没耐心没恒心的家伙——不过,我希望把《我的重庆》写下去……

http://web.wenxuecity.com/BBSView.php?SubID=70s&MsgID=423411、


很多人把“重庆美眉”作为重点项目列入到重庆一游,为此我不知道是该极度惭愧还是该万分荣幸。惭愧肯定是觉得自己白占了个“重庆”人的名额,荣幸嘛就是感谢大家不知道从何得出的结论我们那个地方有粉子。

不过我还是很喜欢我们重庆的,不管是不是像网上导游手册所说的有那么多美眉等着被你看,也不管是不是江湖上源源流传的有那么多好吃的让你清口水常流。

我喜欢的重庆,很平淡,很家常,很一般,就像万多个人痛恨的山城冬日的雨雾,在我看来就是很滋润的一件事情。燥辣的菜很多,燥辣的心情却不见得有,一个人总是在冷湿的雾气中跑久了,就跟它亲近起来,还有点离不得,就像现在变成一种非常具体的想念,想念长江边上的水汽拂过我的脸,想念在那些冬天提着裙摆裹着大衣一步一沾水泥跑去吃火锅的快乐,想念江面上的一声汽笛莫名其妙地让我感觉回家的心满意足。

磁器口

磁器口现在,磁器口也变成了观光景点,地方政府喊的口号是“一条石板路,千年磁器口”,主题号称是看古镇人民的日常生活,内容嘛无非就是吃血旺,听清音,看变脸等等,猜都猜得到。不过就算这样,到磁器口的观光客也不多,大队人马跟在一面三角旗下仰着朝圣的脸那样的场景并不多见,据说背包客和老外仍是观光主力,连刘德华跑去磁器口看古镇人民日常生活的时候也没有惊动多少普通人民去跟着看热闹,可见古镇还是有古镇气魄的。

可是当年,谁会想到跑去磁器口去看热闹呢——当然,除了我们那伙人,比较无所事事还硬要风花雪月的一群人。

那时磁器口也是通车的——和今天一样,仅仅通到重大后头江边上,要下个坡坡过个坎坎走过桥桥转个弯弯才看得到磁器口的口口。

莫要小看这个磁器口的口口哟,《红岩》你看过没得?你记不到许云峰和江姐未必你连华子良都记不到索?对头,就是那个没事就绕到监狱跑圈圈、跑得敌人打偏偏的老头——他头戴破草帽肩挑烂竹筐到的就是磁器口这个口口!干啥子?你还不晓得索,地-下-党-接-头!!往天我去磁器口疯跑的时候我是很清楚这个地方的革命性和战略性,现在,嘿嘿,干脆立了块牌子——“华子良接头处”——真是有点笑人得很哈!

我们去磁器口才懒得坐车——坐车如何能显得我们标新立异?我们就从重发厂后门穿过家属区走到童家桥,然后从童家桥街道办事处对面一个毫不起眼的小巷子穿进去,里头有卖小面的,修皮鞋的,随地卖菜卖水果的挑挑——对头,就是这样的巷子,莫怕,一直往前头走,全部都是石梯坎,爬几步由下几步,主要还是在下,慢慢你就看到石梯子两边有老人在自家门口的竹椅子上坐着喝茶摆龙门阵、眯眼掏耳朵打瞌睡;小孩子不知从哪里疯跑出来又疯跑不见了,各家门口晾着的衣衫中不乏色调鲜艳引人想入非非的,更有靠门聊天的少妇中突然一张无比精致的面孔闪过惊艳得像是小说里头……

一路走一路看——回忆很是具有欺骗性和煽情性,事实上我总是深更半夜地穿行在这条千年石板路上,既没有老人也没有小孩更没有少妇,有的只是三两点昏黄的灯光以及哗哗哗地洗牌声,还有途中要经过的一家老旧的文化馆的电影院(现在应该没有了),我是不会忘记跳起来把各类电影海报通告撕下来拿到河坝去当坐垫的。

忘了说了,可能有人不晓得磁器口是干啥子的,正确的官方的解释你可以去google一下,我的解释是它是一个老码头,一个正在被遗忘的老渡口。想来很多年前这里的热闹大概跟瓷器有关,嘉陵江边的码头历来都是热闹地头,虽然赶不上朝天门那么大的派头和气势,但是一叶扁舟飞渡的意境还是很那个什么的哈,你看没看过琼瑶的《几度夕阳红》?她别的小说我可以不看,但是《几度夕阳红》我小的时候硬是喜欢得很——里头那两个俊男靓女,常常都是约了到江对面去喝茶——啥子江?嘉陵江!从哪儿过河?磁器口啊!“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潘越云的歌声响起的时候,磁器口的清风也总是迎面吹来。

我前头说了我穿行在磁器口千年石板路上,无论是白天还是半夜,我都是满怀希望地穿行或者奔跑。白天我往码头跑,当然是直奔那家茶馆——江边的吊脚楼,如今早已不见踪影。一个小小女娃子,跑去男人扎堆烟雾缭绕的茶馆干啥?准确地说,是做秀去也——临江边的一条长凳上,端坐一梳双辫的女孩,那女孩只凝神手中厚卷,或微笑或蹙眉,与周遭纷扰热闹全然不相干——这样的秀,我做了好一段时间,后来不做了,是因为没有那个当年唯一重要的看客了。后来还是往茶馆跑,书是不拿了,提了一块同学从老家千里迢迢背来的高山老腊肉,进门便高喊老板老板帮忙,炒出来你一块尝尝!我出肉你出酒,谁也不要说吃亏!

半夜去磁器口,无端端就多了为说新词强说愁。白天的热闹消散尽净,昏黄的街灯透出无语的酸楚——我就是觉得酸楚,但是眼泪找不到出口。一直走到尽头,走到江边的沙滩上,哗哗的流水总给人安宁的感觉——如果一条河在你身边静静地流着,那肯定不是重庆的风格。对岸也有些许灯火,很近的感觉,近得甚至听得见泊船上老公吼老婆的不耐烦,还有老婆就着江水洗洗涮涮的声音——也许都是回忆带来的幻觉,也许其实什么也没有。忘了是从哪一年开始不去磁器口的——20岁还是18岁?一个非亲非故的地方像故土一样地被我记住。

2002年我又跑回去了,一个夏日的黄昏。洪水退后的泥腥味提醒我一些过去的记忆。到处都可以吃饭了——而且招牌都是“正宗”——正宗毛血旺,正宗小河虾,正宗凉粉,居然还有正宗“嘉陵江鱼”!!满街都是纳凉的老人和小孩——他们与我毫无关系,我却觉得久别重逢。临江边居然有了不伦不类的牌坊,还有小公园,公园里很多阿姨在咚咚呛咚咚呛地跳秧歌。我坐在以前茶馆旧址上新起餐厅的露天茶座,磕着瓜子,等着我的毛血旺,看泥黄的一江浊水,突然觉得不知身在何处。
[ 打印 ]
阅读 ()评论 (6)
评论
渝人 我小时候也走这条路去磁器口,听起来你应该是家住烈士墓
渝人 我小时候也走这条路去磁器口,听起来你应该是家住烈士墓.
渝人 我小时候也走这条路去磁器口,听起来你应该是家住烈士墓.
渝人 我小时候也走这条路去磁器口,听起来你应该是家住烈士墓.
hey3g 回复 悄悄话 重庆我从来没有去过.不过小时候读过刘心武的"嘉陵江流进血管",对那个地方有点憧憬.
你说的走街串巷也很熟悉,小时后上下学经常那样抄近路的.
蓓0217 回复 悄悄话 尖尖,你让我重温起岁月中那些黑白色的...发黄的老照片...那些记录过的成长和遗忘...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