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炉夜读】钟爱。----- 再读钟晓阳
(2009-09-01 00:20:50)
下一个
二十几年前读钟晓阳的第一本小说集《流年》(中国友谊出版社,1985),直至今日,
她仍旧是我深爱的作家。
十八岁时以长篇小说《停车暂借问》轰动港台,众所皆知。而后她的中篇小说里,
尤以《哀歌》、《二段琴》、《爱妻》、《流年》写得最好。
《流年》多年未再翻阅,故事情节种种已面目模糊,无从谈起。
《爱妻》是以一个男子(第一人称)深情的口吻,讲述一个薄情的故事。他为欲望撩
拨,情意辗转,最终难抵色相贪婪,胁迫爱妻以绝路。它以真情写无情,以殷勤写
虚伪,以君子笔写流氓相。
钟晓阳笔力古典纯正,但这是她众多中篇小说里,唯一一部以背逆笔法写就的讽刺
小说。逆写,形成阅读感里强烈震撼的反差,尽显人性冷酷多变,不可信任的一面,
令人耳目一新。
1984年的《哀歌》是我个人最喜欢的一篇,因为它的纯然美好。这是一个简单的初
情故事,内在热烈,却以冷静的笔触一字一句道来。钟晓阳以一贯的感性起笔,进
退得宜,整个故事在盛大汹涌处安然收笔。哀而不伤,痛而不绝。
印象最深刻的一处是,尽管整个故事在女主角缓缓的回忆中展开,全文却没有一句
关于她的外貌描写。唯一对她的形容只有五个字:“肤浅而正派”(男主角语)。寥
寥数字,却传神至极,一个家世简单,涉世不深的少女形象跃然纸上,反到更胜过
任何具象的勾勒。
与《哀歌》相比,《二段琴》的文字技巧更好,有张爱玲《花凋》的味道,但是后
者下笔更幽静无声一些。张写得最幽静的一篇应当算是《五四遗事》。《二段琴》
算是钟晓阳中篇里最出色的一篇,却还是不及这两篇,(至少《花凋》),那就更不
用提张爱玲的登峰之作《金锁记》了。
遵循同样的笔法写小说,想超越张爱玲是件很难的事;所以台湾作家朱天文另立山
头,重新建立新小说秩序。她的格局就比钟晓阳要开阔。
钟晓阳的小说《二段琴》讲述的是一个叫莫非的男子,一生与两个女子的故事。一
个求而不得,一个唾手可得而又非所愿。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皆映照在这样一
个荒芜的故事里。
钟晓阳学电影出身,所以描述细节的影像感极强。比如书中描写母子两人寄人篱下
度日:
“晚上母亲回来,带回来的不是菠萝包就是餐包,一人一个,靠近窗边吃,外面天
黑了,房里却是亮,窗玻璃上暗暗映出两个影子;鬼影一般,无声地馋相地吃着,
荒荒岁月里凄凉的夜,眉眼都不抬。”
还比如描写清妮的那一段:“可能那晚上是第一次见面的关系,她表现的较为沉静
收敛,如今人一活泼,许多挤眉弄眼甩手顿脚的小动作统统藏不住,藏不住还偏要
藏,像一个人掉了太多的东西,捡一样掉一样,捡两样,全都掉了。”
台湾作家司马中原先生评价钟晓阳,说她”是一支碧色的玉玲珑,无一窍不通明透
亮,万事万物经她眼前,立与心意揉融,人我相亲,成诗成画。”凡落在她笔下的,
都是抖一抖尘,忽然就有了灵魂了。
钟晓阳的小说题材,比之朱天文,黄碧云,略显狭窄,但是她细节处的华美逼真,
应该算是三个人之中,最接近张爱玲的。
96年写过《槁木死灰集》,钟晓阳再无新作面世。去年香港书展亮相,白衣黑裤一
身素静出尘,仍旧小姑独处。常想这样曾经行在盛世巅峰的女子,也很难为世上普
通的男子潦草低首吧。情深不寿,慧极必伤。这大概也是所有才女的悲哀。
从盛华走向残落,她此身映照的是天地万物的行程。觉得有一句话用在她身上格外
贴切:“老去有时候不是衰退,而是抵达。” 对于钟晓阳,如是。
这人生,爱,恨,喜,怒,痴。。。如此熙熙攘攘,穿越这一切,穿越纷纷扬扬的
路途中的我们,其实钟晓阳,早已经抵达了。
这样的女子,一般男人是不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