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里的田园生活

跳蚤喜欢在跳蚤市场里掏宝贝,喜欢在家里做活计,用少的银子加些巧思造一个shabbychic的安乐窝。
正文

八闽烟水里4

(2007-06-08 04:31:50) 下一个

土与楼 


在三明市转火车的时候,已经没有卧铺车票。夜里两点,天空依旧滂沱的大雨,坐在三明火车
站旁边的小旅馆里,闻着怀念的蚊香味道,看手中的两张:三明至永定的车票,一张是硬座,
而另一张是无座。
本来打算上了火车再买卧铺,却再度失望。连硬座也没有多余,绝望之余,想起了餐车。
从来没有在餐车停留过。
年轻时的旅途中,每次都把餐车看作了奢侈的地方,从来不敢越雷池半步。而今天,餐车成了
我们最后的希望。
摇曳的暗淡的火车里的光线,车轮在有节奏的向南前行,感觉身边掠过八闽大地的山山水水,
是那样的年轻,仿佛让我回到年轻的学生时代。
于是人生第一次使用火车餐车,就在三明到永定的旅途,一碗五元的泡面,格外的香甜。
就这样在餐车里睡了下来,曾经是儿时不可奢求的享受。
车过永安,漳平,龙岩,雨愈发的大起来。要了一份闽南的特色鱼丸,整理一下以后的路线。
永定的客家土楼,近年来名气渐大。去年看过一期凤凰卫视做的关于土楼的节目,让我不由得
想亲临为快。
福建的民居,早早的在儿时的四分钱邮票上就可经常看到。而土楼算是福建民居中特色中的特
色了。古代中原大地的百姓为了逃避战乱,步步退缩,来到这人迹罕至荒蛮之地,落地生根,
勤劳奋斗,开辟了今天这样的一片家园。在早期与野兽瘟疫搏击之后,又要面对同样逼上绝路
的土匪的抢掠攻击,客家人就在山岭之间,创建了神奇的土楼,星星之火,却遍布闽南。看到
今天的福建人在世界各地揾食,成功者有之,艰苦者有之,都毫无怨言,仿佛发生的一切都是
冥冥中天意,离开,奋斗,失败或者成功,就是这样简单的过程,却是千百年来中国人的缩影。
离开是无奈,需要怎样的勇气。历史在剧烈的变迁,为何对于福建这块土地,却是不变的离开,
退让,千百年来不曾改变,是怎样的伤感。
盘旋在山岭间,汽车驶向我完全陌生的地方:下洋。曾经不毛之地的下洋,因为土楼的开发,
渐渐镇子上多起了旅馆,揽客的摩托车和农用车仔细的打量着每一个外来游客,一个犹豫的眼
神,便会有一群人围拢上来。用摩托车的价格雇用了一辆相对安全一些的农用车,女主人虽然
不是很情愿,却也总好过没有生意。
有时候我会想象在揽客中竞争失败的车主的心情,应该是极度的失望吧?他们每天都要经历过
几次甚至几十次这样心情的大起大落,才能揽到一个客人呢?静下心来,我会想起他们闲散而
又忙碌的身影,忧郁而又闪亮的眼睛,真的需要在一个安静的时刻,一颗安静的心,仔细的回
想,可以感觉到深处的东西,却无法表达出来。
从下洋继续盘山而行,农用车发出的巨大噪音,残忍的刻入青山绿水的宁静之中。二十公里的
路程,却走了一个小时,终于看到初溪村了,村落边散落的梦中的土楼,就静静的在那里。
初溪村,多么优美的名字。传说中一对兄弟打猎追踪鹿群来到这里,看到这里的山明水秀,从
此生根落户。最早建立在这里的土楼,已经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了。小小的村落,坐落在青山绿
水之间,煞是秀气。早年远离的族人,虽然生根于他乡,却不忘从遥远的地方捐赠钱物,修建
了通往对面山顶的路和休憩的凉亭。在这处凉亭里,可以俯瞰初溪村全貌,大小不一,方圆不
一的土楼,沿着溪流和山势,错落有致的分布,村落边有十二生肖的石雕,据说古老的已经无
法追溯年代。
跨过溪流,踏上几百年来客家人汲水的古老石板台阶,终于可以步入梦中的土楼。
黄土与木头修建起来的,宽大结实的土楼,最初几乎都是方的,在岁月的考验中,由于发现了
诸多缺点,终于渐渐的出现了后来的圆形的结构。四楼以下的外墙,几乎没有窗户和烟筒,据
说是为了不给土匪留下任何的攻击点,圆形环绕的内部空间,处处有窄小的楼梯,而大门处的
楼梯却宽大得很,也是为了土匪来袭时可以从容的运动抵抗,整个外围的楼墙足有一米半厚,
但是在某几处隐蔽的地方,却薄薄的只有几百厘米,原来,这里是防止一旦土匪从大门处攻入,
可以从这薄弱之处打开通往外面的逃生之路,不由让我想起活死人墓中的断龙石,固然万夫莫
开,却也有水路可以逃遁。
土楼的内部,往往圆中套圆,方中套方,一楼是大厅和厨房,正中间是祖堂,为全楼公共场所,
形成以中央为中心的向心力,整个土楼在建筑结构上,不但美观实用,更可以抵御地震,台风
等等天灾。几百人住在这坚固的土楼里,共同生活,共同抵御,是怎样的壮观阿。今天的土楼,
已经略显破败,时代在变迁,土楼的房间也渐渐让人感到狭小和昏暗,无法想象当年的客家人
是怎样的利用这里的结构和物资来抵抗土匪的侵袭,而更加令人感兴趣的是,当年的那些土匪
又是住在哪里的呢?虽然已经没有人知道了。
土楼内,袅袅的炊烟升起,斑驳的石板地面,有水侵蚀的痕迹。
我真的是很喜欢这种痕迹,古老而又年轻,生机勃勃。
返回了下洋,居然找到了大排挡,周围是乱乱的小型超市和五金店,没有路灯,所有的光亮,
来自沿途的民居。
翌日包车去了湖坑镇,这里虽然有一个土楼博物馆,而且土楼要比初溪多得多,但开发过多,
土楼之间都有水泥柏油路相连,仿佛走在一个人工修建的大公园里一般,不由怀念昨日的初溪
之旅。
湖坑镇的土楼最著名的要数振成楼了,据说花了五年时间,八万大洋(约四百万人民币)才修
建而成,虽然在结构上大同小异,让我吃惊的却是他的匾额。这“振成楼“三个大字,据说是
当地的一个秀才所书,倒也是苍劲有力,惊奇的是,这三个大字,每一个字的代价,竟然是楼
内的一个房间,三个大字,就是三间大房,可谓一字千金。
有了昨日初溪村的震撼,湖坑的土楼已经无法让我兴奋了。但是因为特点鲜明,这里虽然有些
人工痕迹,却也不失为研究土楼的绝佳地点。和初溪不同,湖坑已成为来永定土楼参观的游客
必去之处,见诸报端网络的介绍也不胜枚举,曾经看到一篇略有同感的文章,在此引用,以免
去我描写之费时。
注明:下列文字引自网络,作者不详。
湖坑民俗文化村作为一个开发的景点,包括了村子里的十余座圆楼,大大小小各具特点。直径最小的叫如升
楼,当地人的说法是像量米的斗大小,所以喻比。而最古老的土楼是奎聚楼,共有三进,款式犹如宫殿,原
来该楼主人祖上中过进士当过官。福裕楼临水背山,高达七层,气势迫人,也许这里住的曾是一位显赫的人
物。最上几层已经破败不堪,残旧的木板和厚厚的灰尘与楼下收音机里传出的流行歌曲恍如隔世之遥。振成
楼是圆楼里最壮丽堂皇、最有代表性的。它从民国元年就开始建造了,因为交通不便,所以整整花了5年的
时间,花费了8万光洋才得以建成。内外两环按八卦建造。外环四层,一层为厨房,二层为谷仓,三四层为
卧室;卦与卦之间设防火墙,建造成辐射状八等分,每封之间设有男女浴室和猪舍。卦门打开即连成一体,
卦门封闭则自成小单元。 大厅墙壁上有不少名人和民国时期的名人名联,其中还有当时总统黎元洪的手笔。
厅中有4根怀抱不过,两丈余高的花岗岩大石柱——真不知道在当时交通不便的深山密林之中,又不可能有
机械化的情况下,是如何运来的。平时楼内居民一般都从左右两侧门出入,东方住户走地门,西方住户走人
门,而天门则长年关闭,要等逢年过节、婚丧喜庆或者贵客来临才启开。现在去振成楼,里面已经增设了卫
生设施、客房、服务部,楼外还有大型停车场。前后左右,里里外外,上上下下,逛了几遍,肚子有点饿了,
想去土楼里面吃点客家菜,一看菜单,吓了一跳,贵得惊人,不禁发出“楼主不厚道”的感慨。
楼主不厚道的感慨,确实是有相当的同感。而临别前,眼睁睁看到一辆别克SRV 倒车中撞上丰
田PRADO,又平添了几分飞来笑料。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