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211)
2011 (248)
2013 (207)
2014 (113)
2016 (71)
2017 (58)
2018 (149)
2019 (195)
2020 (212)
2021 (295)
2022 (175)
2023 (110)
著名捷克斯洛伐克流亡作家米兰·昆德拉于2023年7月11日在巴黎去世,享年94岁。
米兰·昆德拉是世界上拥有最多读者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被翻译成四十多种语言。他的文学成就备受赞誉,曾多次获得国际文学奖,其中1985年获得了耶路撒冷文学奖,2020年获得卡夫卡文学奖,并于1981年获得了法国最高文学奖——龚古尔文学奖(Prix Goncourt)的最终候选提名,且6次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可惜与诺奖擦肩而过。代表作包括小说《生命不能承受之轻》、《生活在别处》、《笑忘录》等。
对中国作家影响最大的当代外国作家,一个是马尔克斯,另一个就是昆德拉。1990年初,中国兴起了“昆德拉热”。许多读者对他的作品趋之若鹜,像一种时尚。读者喜欢他的智性,他的幽默。他的书名“生活在别处”,“生命不能承受之轻”等成为流行语,风行一时。莫言和王安忆等作家对他都有高度评价。但进入新世纪之后,还在读昆德拉就显得落伍,坊间流传一句话,说昆德拉不过是二流作家,一流小说家是卡佛。新世纪的文青人手一本卡佛,更喜欢卡佛小说中的底层、暗淡、苍凉与失败。
昆德拉的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对人类存在的深刻洞察而闻名,不以故事见长,夹叙夹议,充满思辨,像小说,也像论文,或哲学论著。他的故事在爱情与政治、笑与思、轻与重之间交织展开,有很多作家自己哲学上的思索。在他的小说中能找到很多哲理金句,有时金句比作品本身更有名气,他被中国读者引用最多的句子有:“这是一个流行离开的年代,但是我们都不擅长告别”;“人永远都无法知道自己该要什么,因为人只能活一次,既不能拿它跟前世相比,也不能在来生加以修正”;“当生活在别处时,那是梦,是艺术,是诗,而当别处一旦变为此处,崇高感随即便变为生活的另一面:残酷。”;“最沉重的负担压迫着我们,让我们屈服于它,把我们压到地上。但在历代的爱情诗中,女人总渴望承受一个男人身体的重量。”他的小说有很多叙述,但呈现不够,也许这是他的硬伤。
昆德拉的小说都有政治背景,和中国的现代史极为相似,但同样专制,反人性,在中国社会却产生不了昆德拉这样的作家,写不出像他那样举世瞩目的作品。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是他一生中最具影响力的小说,它以编年史的风格讲述托马斯与特丽莎和萨冰娜之间的三角恋,以及捷克人在“布拉格之春”期间及被苏军占领时期面临的种种困境。这部哲理小说于1988年被美国导演菲力普·考夫曼改编成电影《布拉格之恋》。
电影《布拉格之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7ph0Z21kik&ab_channel=BorneoRhyth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