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对口相声:怎样说好走资的故事?

(2025-09-03 13:32:53) 下一个

(上场,二人拱手)

 

王大爷(捧哏):各位爷,各位奶奶,今儿咱说点时兴的。最近啊,有人说咱们“国资外逃”,哎呦喂,这词儿一听,挺吓人呐!

 

张大爷(逗哏):吓人?嗨!那都是外行瞎嚷嚷。什么“外逃”啊?在我这儿,全得改!甭叫“走资”,得叫——“吸资”!

 

王:嗳,您可别逗了。钱往外跑,怎么就成吸进来了?

 

张:(抿茶,一撇嘴)外行话!您喝过酸梅汤吧?大粗吸管子一插,“呼噜呼噜”,汤水全进肚子里。咱国家就是这根吸管子,外资就是酸梅汤,看着往外跑,其实呼噜呼噜都往里进!还有,小红书上的香港俗谚有云:“一个酸梅两个核,今时不同往日。” 那是说,今时寒酸梅,他日热钱回。广东话这叫‘’威水”,咱叫威风嘛。

 

(做个夸张吸溜动作,台下笑)

 

 

 王:嘿,这么说,钱出去了,是咱吸进去的?

 

张:对喽!咱不光吸,还讲究方式方法,叫“吸金大法”!

 

王:可我看新闻,说不少企业破产跑路,那也叫吸?

 

张:您这就不懂了吧!那叫“资本健身”,出国跑步去啦。跑一跑出点汗,练练肺活量,回来干活儿更有劲儿。您说这叫逃?那叫健康管理!

 

王:(摇头)嚯!资本也健身?

 

张:甭笑!您看过钓鱼没?咱的钱往外撒,那是鱼饵。鱼饵扔出去了,鱼儿一上钩,整塘鱼都归咱。要是不撒,鱼儿搭理您么?这就是——吸资有道!

 

王:那些老美帮闲们不是天天嚷着要跟咱脱钩么?

 

张:(撇嘴,得意)嘴上脱钩,手上还抱着钱包呢!美元就跟磁铁似的,“哗啦啦”往咱这边扑。您看,嘴里喊“脱”,手里喊“给”,这不自相矛盾么?这叫——磁场效应!

 

王:嗨,您这是把吹牛当理论啊。

 

张:(挺胸,板着脸)吹牛?错!我这是“胡同派经济学”。您瞧见钱往外走,那叫串门儿。今儿出去喝个酒,明儿回来送点礼。最后不还是进咱兜儿吗?

 

(观众笑,鼓掌)

 

王:那要真这么说,外头媒体不都白嚷嚷了?

 

张:嚷嚷?那也是被咱吸住啦!人家边骂边写报道,这不叫“新闻倒贴”嘛。骂一句给咱打一次广告,这买卖儿合算不?

 

王:(一愣)这还真合算!

 

张:当然!就好比胡同茶摊。桌椅一搬到街口,看着像“走出去”了,可人流全往里钻,掏钱喝茶。您说这是走出去呀,还是吸进来呀?

 

王:(冲观众)您说呢?

 

(观众大笑:吸进来!)

 

王:张大爷,照您这么说,哪怕钱真跑了,也能说是“吸”?

 

张:必须的!咱胡同老话: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资本跑得再快,最后还得找回来。您说它是腿快,那是“走资”;到我这嘴里一翻,马上变“吸资”。

 

王:(摇头,笑)嗨,这嘴皮子可真能转!

 

张:这叫嘴皮子也是武器!别人一看钱跑了,愁眉苦脸。我老张一张嘴:别急,那是热身呢!立刻精神倍儿爽。

 

王:好家伙,那您这学问叫什么名儿?

 

张:名儿都有了,叫——“走的是腿,吸的是钱”!

 

(观众齐声喊:好!)

 

王:哎呦,这话一出,走资都变吸资了!

 

张:这就是咱胡同智慧。记住喽:资本哪儿也逃不掉,跑来跑去,最后还得自己送上门儿!

 

(两人拱手,观众鼓掌大笑)

 

 

--- 禾禾

 

 

[ 打印 ]
阅读 ()评论 (6)
评论
makehay00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昶唱风' 的评论 : 这就是点睛收尾。据老前辈们说,相声里讲究个“包袱落地”,前头全是铺垫,到最后甩出一句,既顺嘴又响亮,让人一听就乐。要不然,张大爷吹了半天,没个痛快句收尾,哪算一段完整的活儿?
昶唱风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makehay00' 的评论 : 最后那句“走的是腿,吸的是钱”,是怎么想出来的?
makehay00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昶唱风' 的评论 : 您眼尖!相声要有来有往。逗哏一个人光吹,观众容易腻;捧哏一插话,一质疑,逗哏就有劲儿了。王大爷就是“陪衬的火花”,一搭一唱,笑点才爆出来。
昶唱风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makehay00' 的评论 : 捧哏的王大爷看着傻,其实是不是点睛之笔?
makehay00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昶唱风' 的评论 : 正解!老北京人讲究一个“抖词儿”,顺口溜一样。把拧巴事儿一转,立马见喜感。这不光是幽默,也是本事——能把黑说成白,把出血说成补气。
昶唱风 回复 悄悄话 我发现张大爷老爱玩“词儿”——走资变吸资,这是不是故意的?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