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乐天真乐 白居易不白
----白居易侧面观
万鱼侯
开篇且说:品评古今人物,所爱各有荤素。纵有千言万语,还得谨守尺度。谨录口碑十条,褒贬都有兼顾。议论是否公允,读者心中有数。
在千百年来的读者当中,白居易的名号在当时如雷灌耳,至今余音震耳。唐宣宗有诗吊白居易:”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唐人元稹说:“自篇章已来,未有如是流传之广者。”又说“大凡人之文各有所长,乐天之长,可以多为矣”。《旧唐书》说“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宋欧阳修称之为“白乐天体”。元朝辛文房《唐才子传》说,白居易先与元稹齐名,天下人称元白,后与刘禹锡齐名,时人称刘白。苏轼也说过“白公晚年诗极高妙”。这些都是正面,再看看侧面。《唐书》杜牧本传说“杜牧谓白居易诗,纤秾不逞,非庄人雅士所为。淫言媟语,入人肌骨,不可去也。” 北宋《临汉隐居诗话》:“白居易亦善作长韵叙事,但格制不高,局于浅切,又不能更风操,虽百篇之意,只如一篇,故使人读而易厌也。” 北宋《西清诗话》说:“白乐天诗自擅天然,贵在近俗;恨为苏小,虽美终带风尘耳。”苏轼曾经说过“元轻白俗”。对元白的诗风颇有微词。现代学者钱钟书认为,白居易“词沓意尽,调俗气靡”。其中仅苏轼一人就有不同看法,何况众口纷纭。究其原因,不外“横看成岭侧成峰, 只因不在此山中”。正所谓看山进此山,识人看其人。
观白居易其人,历来高山仰止者多。这是横看,也就是从正面看,属于积极的角度。历代以来,好评如潮。看白居易那人,古来平心而论者少。那是侧看,也就是从侧面看,属于辅助的角度。自古以来,杂音不断。 不管横看侧看,白居易都是成岭成峰。从侧面观察,我选择了三个角度。视线可以很长,语言可以极短。其一,白居易随遇的人生观。《旧唐书》说:“居易幼聪慧绝人,襟怀宏放。”白居易晚年自述“性嗜酒,耽琴,淫诗”,“栖心释梵,浪迹老庄”。除自号香山居士之外,又号醉吟先生。白居易享年七十五,历经八朝皇帝。白居易长寿之道,在于其安分知足的人生态度。他《中隐》诗中表示,他不愿大隐于朝市或者小隐于丘樊,认为“不如作中隐”。终其一生,大致过着一种中隐的生活。在仕途上,左右逢源,虽多贬黜,随遇而安,所以大致平顺。生活上,不争不怒,虽有不顺,随遇而安。青梅竹马,母亲拆散。很晚才婚,夫妻和谐。丧女丧子,节哀自重。狐朋狗友,酗酒吟诗。狎妓蓄妓,随波逐流。都市乡村,随遇而安,他常常在诗中抒写自己的乐观豁达态度。比如《渭村退居》说“ 乐天无怨叹,倚命不劻勷。愤懑胸须豁,交加臂莫攘”。在《狂歌词》说:“生前不欢乐,死后有馀赀。”他在六十多岁时作《思旧》,先是感叹韩愈和元稹等四位好友“悉不过中年”,然后自豪自己“已开第七秩,饱食仍安眠。且进杯中物,其馀皆付天。”白居易晚年自述:“历官二十任、食禄四十年。外以儒行修其身,中以释教治其心,旁以山水风月歌诗琴酒乐其志前。”总之,白居易一生就像 他在《永崇里观居》说的那样,“乐天心不忧”。宋人方勺在《泊宅编》中也说 ,“白乐天多乐”。
白居易这种乐天精神,对后人影响很大。南宋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说: “本朝士大夫多慕乐天,东坡尤甚。” 现在我们从几件事,可以看出苏东坡的白居易情结。先看诗歌,在《去杭州》诗中,苏东坡说:“出外依稀似乐天,敢将衰朽校前贤”。这里“衰朽”是苏轼自喻,“前贤”则指白居易。苏东坡的《南乡子集句》,里面集合了两句白居易的诗。苏东坡《木兰花令》词句“故将别语调佳人,要看梨花枝上雨”,就是化用了白居易《长恨歌》诗句“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水调歌头》里面的“把酒问青天”,借用了白居易的《把酒》中的“把酒仰望天”。《定风波》里面的“心安处是吾乡”,意用白居易《初出城留别》中的 “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苏轼起初不喜欢白居易那些轻俗诗篇,后来很欣赏白居易闲适豁达的人生观。白居易在忠州做刺史时,常常在城东山坡上植树种花,还在写了几首诗。苏轼被贬官到黄州,在东坡筑雪堂,自号东坡居士。有人说也是因为白居易有东坡的缘故。另外,苏轼甚至艳羡白居易的私生活,感叹说,“我甚似乐天,但无素与蛮。”素與蠻,是白居易家里兩個小妓。苏东坡给爱妾取名王朝云,可能与白居易有关。朝云二字,源自宋玉《高唐赋》写巫山神女 。不过也有人联想到白居易的一首诗《花非花》,因为里面有一句 “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苏东坡对白居易的诗评的确有些矛盾,但是对他的人生哲学却是非常推崇。有趣的是,因为苏东坡推崇白居易,他们两人又被明朝诗人袁宗道崇拜。这个人把自己的书房取名为“白苏斋”,并且在他文集序言中说:“白苏两公,其心忠,其学禅,其人达。”这里说到了他们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还提到了他们为人忠诚的道德品质。
说到白居易的人品,人们似乎有些微词。我觉得白居易对道德标准要求不高,属于一种极其世俗的生活方式。从正面看,白居易官场圆滑,民间口碑还不错。从侧面看,白居易的诗琴酒妓,人们有些诟病。当然在唐朝那个开放的时代,白居易也只是随俗罢了。所以这里要说其二,白居易随俗的道德观,有人把白居易看成酒鬼,这是有根据的。又有人把白居易视为流氓,那是有原因的。大唐盛世,歌舞升平。文人酗酒为盛世之风,诗人狎妓乃盛世之俗。想知道这酒风究竟有多么疯?李白杜甫都嗜酒如命,这里姑且拿那李白来陪衬了。李白除了疯醉狂诗之外,无论是喝酒的年头喝酒的总量喝酒的对象喝酒的方法,甚至饮酒诗的数量,都不能与白居易相比。可以这么说,李太白醉放肆,白居易醉节制。李太白为消愁喝酒,所以可能不常常喝。白居易为享乐喝酒,所以几乎天天都喝。白居易晚年在《醉吟先生传》中自述,“性嗜酒,耽琴,淫诗”,常常“酒既酣,乃自援琴”,而且“若欢甚,又命小妓歌《杨柳枝》新词十数章”。“如此者凡十年,其间日赋诗约千馀首,日酿酒约数百斛。”白居易除了与朋友和家妓饮酒作乐之外,常常在在外面与朋友狎妓宴乐。很多人只知道白居易自号香山居士,不知道他还自好醉吟先生。杜甫说“李白斗酒诗百篇”,其实世人能够读到李太白的饮酒诗其实不多,但是有很多精品。除了《将进酒》,《行路难》之外,还有《江上吟》,《少年行》等等,都是极佳作品。而白居易的饮酒诗,据宋代方勺在《泊宅编》中说:“白乐天多乐,诗二千八百,言饮酒者九百首”。世人能够读到的白居易饮酒诗太多了,但是几乎没有什么精品。有一首《长安道》还不错。“花枝缺处青楼开,艳歌一曲酒一杯。美人劝我急行乐,自古朱颜不再来”。写的无非就是妓馆美人,饮酒行乐。
饮酒做诗和狎妓作乐,是白居易旷达人生的物质基础和精神支柱。如果说白居易喝酒只是随俗,那么白居易狎妓就是媚俗了。不可否认白居易比同时代的很多诗人更多关心妇女,比如他在《妇人苦》说:“须知妇人苦,从此莫相轻。”他的诗描写过贫苦农妇,悲惨宫女,落魄妓女,对她们的地位和命运寄予了一定的同情。但是说到妓女这一个特殊群体,白居易显得不够清白。且不说官场应酬不能免俗,就单说个人生活要有私德。先说官妓商玲珑的遭遇。宋人轶事小说《唐语林》和一些古籍记载,一则中国历史上最令人唏嘘的三角恋爱轶事流传至今。简单地说,白居易出任杭州刺史,有官妓商玲珑、谢好好者,巧与应对和善歌舞。元稹在越州闻之,厚币来邀玲珑,白遂遣去,使尽歌所唱之曲。”人们都认为元稹插足,白居易不悦。元稹送归玲珑时,特意写一首《送玲珑归》。既想自证清白,又想高唱友情。几年后白居易调离杭州时,居然吊销了玲珑官妓的工作室营业执照。玲珑转而投靠元稹,后来也被元稹离弃了。白居易和元稹这一对狐朋狗友与另外一位女艺人薛涛,也有一段绯闻。这薛涛被称为 唐朝四大女诗人之一,被元稹始乱终弃。白居易也曾写一首《与薛涛》诗,人们以为此诗颇堪玩味。白居易对薛涛既有轻侮之意,又有垂涎之图。至于白居易如何对待家妓,因为无聊,就简单提一下吧。白居易二十九岁进士及第,期间常常与朋友幽会平康里,混到三十七岁才婚。白居易大约在苏州做刺史的时候,就开始买家妓。他做了很多有关家妓的诗,内容有点令人咂舌。比如在《有感三首》中说:“莫养瘦马驹,莫教小妓女”。抱怨小妓女不好调教。他在《追欢偶作》中自述,十年换了三次家妓。这些诗看不出来他关心妇女的命运,听起来有一点恬不知耻。从这些狎妓诗与那些饮酒诗,我们可以进一步理解白居易的诗歌理论。
白居易的诗歌理论,曾经被视为先进的现实主义诗论。我并非这方面的专家,只想谈一点个人感觉。白居易论诗,除 《与元九书》之外,还有《新乐府序》。总的来说,白居易并没有想要形成某一个文学观,即使曾经有过某些主张,也没有一以贯之。所以这里要说其三,白居易随性的文学观。白居易的文学创作可以说也是随性和随便,至少在题材方面没有刻意追求。清初文学家田雯说:白乐天“往往以眼前事为见到语”。王士禛说白居易绝句,“作眼前景语,却往往入妙。”我认为他们的话,也可以理解为白居易整个写作态度。事实上,“眼前事为见到语”,就是看到什么就写什么。哪有什么新乐府运动,只是后人的对某种现象的概括,其实白居易,元稹,还有李绅这些人都只是短暫关注過民生疾苦,没有坚持多久就放棄了。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倡导,“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这种出于为君王服务的理论,曾经被人诟病。除了早期之外,白居易后来也很少写讽谕诗,代之以闲适诗和感伤诗。白居易诗歌总量具体有多少,迄今没有标准答案。有说三千八,有说三千左右,为唐代诗人之冠。万鱼侯读杜牧的时候,钦佩他的焚诗壯举。自然在读白居易的时候,不解他的作品之滥。白居易早年白发,所以他写了很多的照镜诗与白头诗。后人对于白居易诗作重复现象,多有不悦。明朝王世贞说“白古诗,晚岁重复什而七八。” 清人叶燮说:“白居易诗,传为老妪可晓,余谓此言亦未尽然。今观其集,矢口而出者固多,苏轼谓其局于浅切,又不能变风操,故读之易厌。”早在北宋时,魏泰就指出白居易的诗 “格制不高,局于浅切;又不能更风操,虽百篇之意,只如一篇,故使人读而易厌也。” 照着这个标准,白居易的诗留下几百首就可以了。至于诗的内容,苏东坡在《祭柳子玉文》中说:“元轻白俗,郊寒岛瘦” 。南宋文学家张扩也说过元轻白俗。轻与俗的意思就是轻薄与粗俗,轻浮与艳俗。王世贞还说:“白又时时颂李颀渭水自清泾至浊,周公大圣接舆狂,欲模拟之而不可得。徐凝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极是恶境界,白亦喜之,何也?风雅不复论矣,张打油、胡钉铰,此老便是作俑。”作诗只求老妪能解,不具风雅,那就会失之粗俗。我非常赞同王世贞的观点,白居易有很多粗俗不堪的诗篇就如同打油诗一般。
把白居易那些粗俗诗篇界定为打油诗,并无不妥。王世贞把白居易视为打油诗的始作俑者,并非毫无依据。白居易的很多粗俗诗篇,的确令人读而易厌。白居易在《诗解》中写道:“新篇日日成,不是爱声名。旧句时时改,无妨悦性情。” 白居易做诗确实求多,但是并未见得求精。白居易的讽谕诗其实不多,闲适诗却是太多了。白居易说,年过七十之后,“百事尽除去,尚余酒与诗。兴来吟一篇,吟罢酒一卮”。在《白氏长庆集》中,尤其以饮酒和醉酒题材占比最多。方勺在《泊宅编》中说:“白乐天多乐,诗二千八,言饮酒者九百首”。比如《劝酒十四首》中,有《何处难忘酒七首》和《不如来饮酒七首》。这些打油诗一样的东西,精品不多。仅有一首《 问刘十九》,倒是颇有小地主情调。从唐朝至今,广为传颂。“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垆。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白居易写友情和恋情的诗也很多,正如白居易自己在《忆元九》中所说,“近来文卷里,半是忆君诗。” 白居易除了有几十首诗写给元稹之外,有近一百首诗写给刘禹锡。这一类诗的质量大都不佳。比如《晚春酒醒寻梦得》:“料合同惆怅,花残酒亦残。醉心忘老易,醒眼别春难。独出虽慵懒,相逢定喜欢。还携小蛮去,试觅老刘看”。这首诗涉及到酒友妓,是白居易诗的三大题材。诗中的小蛮是白居易最钟爱的家妓。在白居易诗集中,妓女题材的诗篇也很多,估计有八十多首。袁枚在《随园诗话》中提到,“宋蓉塘诗话讥白太傅在杭州忆妓诗多于忆民诗”。其中有一些是饮酒狎妓混合题材,比如《尝酒听歌招客》“一瓮香醪新插刍,双鬟小妓薄能讴。”更有不少低俗的狎妓诗。比如一首《代谢好妓答崔员外》,写友人狎妓。“青娥小谢娘,白发老崔郎。谩爱胸前雪,其如头上霜。”这四句如此艳俗直白,还不如民间打油诗《戏赠张先》那样含蓄有趣。“ 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同样写老夫少女题材,这一首民间打油诗就比白居易的诗好多了。
对于白居易的诗,历代以来都是褒远多于贬。南宋朝文学家楼钥说:“香山居士之诗,爱之者众,亦有轻之者。”现在也还有人聚焦于白居易的某些弊端,既非有意抹黑,也非哗众取宠,而是想更加全面理解这一位大诗人。我本人喜欢打油诗,从打油诗的角度读白居易,其意不在贬低前贤的伟大成就,而是有意抬高打油诗的文学地位。
二零二五年十月五日
附记写作过程
前贤佳作古来抄,渔夫有闲学风骚。草拟题目在今朝,引玉之砖网上抛。十月一日初记
前贤佳作古来抄,渔夫又闲学风骚。起草初稿在今朝,引玉之砖继续抛。已经百三人气高,恐有贤言笑草包。十月二日再记
前贤佳作古来抄,渔夫再闲学风骚。修改初稿在今朝,引玉之砖接着抛。二百人气不算高,疑有贤言笑草包。待到三百我自飘,为要杀青定抄刀。十月三日又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