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集句打油诗
文学城里诗人黄河故道,有《集句诗简介和欣赏》。偶然一读,想起曾经作过的一首集句打油诗。
集句诗, 可以视为古体诗的一种。明代徐师曾《文体明辨》说“集句诗者,杂集古句以成师也”。集句,就是收集组合前人的诗词文句,可以是多人,也可以是一人,经过艺术再创造,使其成为一首完整的诗。优秀的集句诗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所以集句诗又被誉为集锦诗。集句这种说法,出自宋代陈师道的《后山诗话》,集句诗的创作实践应该由来已久,现存最早的集句诗是西晋傅咸的《七经诗》。从北宋开始,集句诗创作开始流行。石延年,王安石,苏轼,以及晁补之等人,都有很多集句诗。苏轼非常喜欢集句成诗,而且还喜欢集句成词。比如两首《南乡子》,都是精品集句词。当时也有人反对集句成诗,比如北宋著名史学家刘攽。晁补之的伯父晁端彦,是刘攽的好朋友。有一次他把自己的 集句给刘攽看,被刘攽嘲讽为有穷酸之气。历代以来,集句诗蔚然成风。北宋葛次仲有一首五言律诗,直接题为《中秋月集句》。南宋文天祥的集句诗已是登峰造极,开创了集杜诗之风。他在狱中全部采用杜甫诗句,写出了两百首集句诗。比如《至福安第六十二 》:“握节汉臣回,麻鞋见天子。感激动四极,壮士泪如雨。”试想,如果读者不是非常熟悉杜甫的诗集,根本就看不出来这是一首集句诗。由此可见,优秀的集句诗,意境完整,浑然一体。
浑然一体,是古人对集句诗的总体评判标准。简单的抄袭和胡乱的拼凑,不能成为一首好的集句诗。清代贺裳在《载酒园诗话》中说:余最不喜集句诗,以佳则仅一斑斓衣,不且百补破衲也。”集句诗其实也是一种艺术再创造,所以很难做好。清朝词沈雄在《古今词话》中,提到徐仕俊总结的集句六大难点,自己又加上第七点。这些难点包括,属对,协韵,不失粘,切题意,情思联续,句句精美和打成一片。前三个要求,是形式上面的要求。对于格律诗集句要求很严格,对于古体诗稍微放松。后四个要求,是内容方面的要求。即主题明确,情思浑成,诗句精美,结构完整,浑然天成。同样是苏轼的一首集句词《南乡子》:“怅望送金杯。渐老逢春能几回。花满楚城愁远别。伤怀。何况青丝急管催。吟断望乡台,万里归心独上来。景物登三闲始见。徘徊。一寸相思一寸灰。”整首词集合了杜牧,杜甫,许浑,刘禹锡和李商隐多人的五言和七言诗句,简单加上一些连贯词。集句词还要符合词牌格律,显然比集句诗更难成就。集句组合一定要浑然一体,才能臻于意境完整。
意境完整,应该是现当代集句诗的基本要求。随着时代发展,语音变化,古体诗的创作也应该与时俱进。诗词格律的束缚可以适当放松,古体诗的风貌可以基本保留。一些古体诗,现在朗读起来已经感觉不到押韵的音乐之美。有些格律诗,现在琢磨起来已经体会不到抑扬的节奏之美。除了那些古汉语音韵专家之外,大众已经完全不清楚古代音韵了。古体诗作为民族血液依然流淌在我们的血脉之中,广大作者读者喜爱和创作古体诗是民族血脉的延续。松绑古体诗的音韵格律束缚,将会使得我们的传统文化更加发扬光大。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大师们如鲁迅,周作人等,纷纷转向古体诗创作。很多人出于自谦,就把自己的作品自嘲为打油诗。其实打油诗古已有之,只是被很多人视为难登大雅之堂罢了。在中华诗词宝库殿堂中,除了那些精品诗之外,大多数诗篇都可以算是打油诗。把现当代人写作的古体诗视为打油诗,既显示出有别于古典诗词,又体现出对民族文化传统的敬重。我一向以来不以打油诗来贬低别人,也把我自己写古体诗称为打油诗。
打油诗,是我们学习和继承中国古典诗词传统的一个绝佳途径。借着打油诗的创作,哪怕只是简单的模仿,也可以提升我们自己的文化底蕴,甚至还可以延续中华民族的古体诗传统。我写古体诗,就当作是做打油诗。其中最多剥皮诗,偶尔也做集句诗。剥皮诗如旧瓶新酒,而集句诗则如旧酒新瓶。二者都具有非常浓厚的打油诗色彩,只是集句诗非常不容易做好。我自己比较满意的集句诗,是下面这一首《花甲感怀集句》:“早年哪知世事艰,是非成败转头空。已是平头六十人,始信读书未有功。草浅泥污过一生,前身应想是渔翁。闲来垂钓碧溪上,花开花落几春风。”集句虽然都是大家熟知的名家名句,可是意蕴完整情趣盎然。回顾往事,感年已花甲,一事无成;展望未来,叹江湖垂钓,快慰余生。借古人酒杯,浇自己块垒。倘若所有词句完全是自己创作,只能写出流于平庸无奇的古体诗。
古体诗的创作,尤其是打油诗,不必一律追求词句原创。即使是集句打油诗,也是一种艺术再创作。
22025年9月2日二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