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卫星中学(下)

(2025-08-21 11:10:57) 下一个

    这张六十二年前的照片能够保持至今,实属不易,一九六二年七月三十日,那年的爸爸还没有成家,虽然受到牵连遭遇审查,虽然工资被一次次割得很低,但是在卫星中学的十几年里,爸爸在他最好的年纪里,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他的才华与人格魅力、身上所特有的老一代知识分子的清高,让这些学生中的很多人都视爸爸如楷模、如父亲般的敬重。

    一九七八年改革开放,在历史转折中,迎来了拨乱反正,大量错案得到平反昭雪。那段时间里,我也是隐隐地感觉到周边明显的变化,好像人人都能嗅到一缕希望,仿佛空气也变得明亮起来。

    直到有一天放学回家,我一个人在房间里做功课,家里来了一位上了年纪的女士说是找爸爸,齐耳的短发几乎都已发白,她对我说:「妹妹,你爸爸还没有回家,我就跟你说几句,我是培明女中的校长。」她告诉我:「你父亲被告知平反时很激动,所以今天我来看看他。」她还指着自己的一只眼睛,用她那浓重的上海话对我着说:「妹妹你看,我的这只眼睛是看不见的,被他们斗瞎的。」

     妹妹是上海人对小女孩的称呼,提及的「斗」则是指文革时期被批斗迫害过往。

    那天我觉得自己像一个大人般地被对待,我认真地倾听,不多的话语中,令我感受到的是他们那一代人曾有悲凉与内心的不屈。

    这也是我唯一一次正面听到爸爸平反的事情,结合后来知道的华东政法大学教授武汉的经历,他们都是一批的,那些复杂与漫长岁月中所造成内心的痛苦,不是我们能够想象的。

    正式平反前爸爸已经重新得到重用,离开了卫星中学,而卫星中学在一九八零年七月被合并后也已经不存在了,当年的校址,如今也已经变成了另外一所学校的地址。在我认识的卫星中学的老师们、在他们的故事中,动荡时期的卫星中学虽然也未能幸免争斗,但它似一颗平凡的星星,让那些在黑暗里走路的人们有过光亮、有过栖息。  

    那些走出卫星中学、走向世界的莘莘学子,那些师生情,同窗谊,从来就没有消失。

    卫星中学,有一届又一届学生们的青春,有老师们、父辈们,那一代人的人生足迹,还有我对它的记忆。

    师恩难忘,每年教师节,当我读到「一支粉笔,点拨知识王国的迷津;一块黑板,记下了老师的无限深情;一个讲台,映着老师的艰辛;三尺教鞭,指点通向理想的道路。在这不寻常的日子里,敬祝老师幸福快乐!」我会泪眼盈眶!

 

(此文首载于二零二四年九月五日世界日报)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