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要我说起在港工作生活期间印象最深的一件事,那肯定是经历台风。
记得那次午饭时,香港同事海伦说:「这个周末要来台风了。」我们几个当时第一次听过,谁都没在意。
隔天饭桌上,海伦又提起台风,说道:「这次台风会很厉害,大家都要注意,肯定不能外出了,所以要多准备点吃的东西。」
那个阶段的我把心思都用在了工作上,每天都沉浸在细看合同条款、审阅大量的进出口单据之中,日常生活饮食极其简单。至于台风,听海伦说到来的时间会在周末,所以,我自以为不用上班的日子、只要待在家里、关好门窗就可以了。
直到那个周五下班回家,路过华润万家超市,进去准备买一些蔬菜和水果的时候,发现已经所剩无几,那一刻着实有点意外,于是买了一包两小颗的娃娃菜和一些零食后,加快脚步走回居住的大楼,坐上电梯升到三十七楼,回到家中第一件事情便是打开冰箱查看食物,虽然不会太丰盛,但是独自一个人打发两天的三餐应该是没有问题,于是我的心又定了下来。
接下去的周六,也就是2018年9月15日的那天,白天从零星的雨开始、到下午雨量越来越大,雨中开始夹杂着风,一大片一大片地袭来。当我发现一扇窗被风吹开时,地板上已是一片水迹,手伸出窗外使出很大的劲、顶着风拉窗关上后,我不敢怠慢,认认真真检查了每一扇窗户,关紧了锁扣。
站在窗前看外面,风雨交加的视线中,看到别人家的窗户,有好些都已经贴上了米字型或对角线交叉的胶带。
夜来临时,外面漫天风雨,大台风要来了,我再一次检查门窗之后,才敢躺在床上、准备入睡。那一整夜,大雨磅礴、劲风刮起,在迷迷糊糊的睡意中,只听得台风呼啸着滚滚而来,大雨也是哗啦啦的响声一阵接着一阵。那一整夜的耳旁都在被风声和雨声的猛烈抨击下度过的。
第二天周日的清早,从疲惫中醒来,厚厚的窗帘的那一边,听到的还是强风强雨,势头强劲,丝毫不减。我起身呆坐片刻,然后走去卫生间,站在台盆的镜子前莫名地感到一阵头晕,心想尽管这一整夜睡得不好,但是身体并没有不舒服,怎么会起身就头晕呢?
当我抬头再看镜子里的自己时,忽然意识到不是自己头晕、而是大楼在摇晃,那一惊可非同小可,我立刻吓得蹲在了地上,努力使自己的心平静下来。
确实是大楼在摇,居住的这栋高楼,仿佛风中的小草在摇曳一般,那一刻的我完全不知所措,带着心惊、匍匐回去又躺在了床上,不敢动弹。楼被吹倒了怎么办?我的脑海里驶过了千军万马、各种假设。
伸手摸到床头的手机,发信息给一位家住将军澳四十几楼的同事,回复中说「摇得厉害」。我再看新闻,被命名为「山竹」的超强台风,香港天文台挂的是10号风球……
那天过后,我也算是经历过10号风球的人了。从新闻和报纸上了解到山竹为香港带来史上最严重的风暴潮,树塌水浸,交通瘫痪,损失巨大。
周一上班,遇到海伦就是一个拥抱、第一句话就是「我能不能在下次台风前离开香港?」海伦看着我,我们忍不住都笑了。
后来,特意看过几篇文章,了解到香港对于高楼的建设有着非常严苛的要求,而且高楼在台风中摇晃也是正常现象,所以有些害怕,是源于未知的恐惧。
再后来,尝到了生活中有得是比经历台风更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譬如三年疫情生活中的变化起伏和心经的历程,远比经历一次台风,更让人无从适从。好在当一切过去之后,我们需要的依然是前行的勇气。
(此文首载于二零二三年四月十六日世界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