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快意不过如此
9 月的最后一天,天气刚刚好——12 度,不冷不热。
早上在 Mancini,25 个人把球场打成了“全天流水席”:场上奋力挥拍,场下欢声笑语,连秋风都不好意思插话。
每一次球拍掠过空气的声音,都像在提醒我们:生活可以很快乐,也可以轻盈随意。
打完球后,我们七人骑上单车,沿着 Stonebridge Trail 出发。
队伍由 Yunfa 领头,Gary 和 Deyang 的车装备齐全,红色在秋景里特别醒目,骑起来像流动的光点。
玉竹久未骑车,却骑得轻松自在;Hongyan 和 Xinzhi 稳稳当当;我那辆公路车在碎石路上下坡时容易打滑,只能推行——那一刻,竟有种重回小时候骑“28 大杠”的感觉。
这支队伍很有默契:有人领头,有人压后护航;有人掉队,大家就停下来等。
骑行不仅是体力的较量,更是默契的练习。车轮碾过碎石,发出“沙沙”的节奏,像为旅程打着拍子。
风吹过,树林像合唱团;河水荡起涟漪,阳光跳跃其上,像自然在配乐。
途中休息时,Yunfa 背出的那袋沉甸甸的橘子派上了用场。
大家边剥橘子边笑,酸甜味混着秋天的空气,像家里的下午茶。
Deyang 把水瓶放在车上让我随时取用,还让我试骑他的酷车,让我一度错觉自己是专业骑手。
Gary 压阵护航,总是最后一个进场,确保没人掉队。
他们俩还特地从 Kanata 驱车过来,每一次长途奔赴,都是友情最好的注解。
玉竹的妻子 Lesley 因腰伤未愈,没打球也没参加骑行,只在附近散步。虽然不在队伍中,却始终在场,用温婉的气质和默默的陪伴,为玉竹,也为我们加油。
Ma 因要上班,只参加了打球,但那份重情重义的支持,就像一杯喝不完的温热茶。
他能写诗,各种球类都玩得滴溜转,是我们队伍里的灵魂之一。
我心里暗暗记下:下次,一个也不能少。
骑行归来,大家进了 Lucie 的酒吧 —— Sonny’s Bar and Grill。
灯光温暖,空气里混着木香与鸡尾酒的味道。Lucie 亲手调了我的伏尔加,红得晶莹,甜而不烈。
她力荐的英式炸鱼片外焦里嫩,配上两款她亲手调的酱 —— 一个辣、一个酸,不蘸也香得很。
啤酒爽口,菜肴量足,大家边吃边笑,笑声和酒杯清脆声交织,把酒吧染成了我们的节日现场。
顺理成章地,我们提前为我和 Lucie 庆生。
周五才是我们的生日,但这场聚会仿佛是友情的前奏。
生日只是个理由,真正的礼物,是大家都在。
我们边吃边喝边笑,还顺势立下约定:以后每个月都要聚一次,为当月的寿星庆生。
生日从此不再是一个人的日子,而是友情的延伸,是我们共同的节日。
更巧的是,Yunfa 的生日也在 9 月。
三重奏的庆祝,把骑行的沙沙声、酒杯的叮当声、生日歌的旋律交织在一起,连秋天都被染得更加丰盈。
10 月 3 日:正式生日场
早上在 Mancini 练球,教练笑着夸:“球感真好,就是平时练得太少。”
我也笑着点头——这评语简直堪比生日贺词。
上午挥汗,晚上继续在学校健身房运动,仿佛想在新的一岁里先证明:体力还行!
我带去了 Costco 的大蛋糕,据说能分给 48 人吃。
摄影师 Jason 是专业摄像师,现场掌镜,角度分明、气氛拿捏得刚好。
我、Lucie、女儿、英妹、Xinyu,还有高中生球友, Lily、Leo……大家一起吹气球。
她们肺活量大,气球吹得又快又大;我鼓着腮帮子、瞪着眼,几乎用了吃奶的力气。
气球绑在球网边,我和 Lucie 在场上对打,大家在场边围观,笑声一浪接一浪。
接着点蜡烛、切蛋糕——那一刻恰好定格在 10 点 03 分,与 10 月 3 日的生日时间完美重叠。
近 30 人一起唱生日歌,笑声灿烂如灯。
Leo 担任主持人,果然有播音腔;Lily 是活动策划人,组织力满分——以后活动 PPT 有这两位不愁了。
她陪我们一直到最后。学校工作人员看我们欢乐,也笑着说:“你们蛋糕剩这么多,就都留给我们吧。”
当天我吃了三种蛋糕,收到了喜欢的“白色恋人”巧克力,还有一个漂亮的包包。
女儿写的生日卡片更让我差点破防——稚嫩的字里全是心意。
几天前说好的约定,在这一刻变成现实:打一场球,骑一段路,喝一杯酒,再顺便庆个生——这就是秋天给出的答案。
球场的笑声、骑行的沙沙声、酒杯的叮当声,还有蛋糕的甜香,全都被时间温柔地收好。
回看那一刻,人生快意不过如此。
有人与你同行,有人惦记你,有人陪你吹过秋风、踩过落叶,看枫叶红了一半、松针铺成地毯。
原来幸福从不远,它就藏在球场的光影里,藏在每一次相视一笑中。
于是我们约定:
以后每个月,都要聚一次,为每个人庆生,也为友情举杯。
日子平凡,但因为彼此的存在,就成了一生里最值得收藏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