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系列制度岛链篇(补章)》
五五分的幻象台积电、美国与良率的制度困境
一、切口:卢特尼克的豪取
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近日在公开场合重申,美台即将达成一项重大协议,并推动所谓的五五分晶片产能目标,即未来全球一半的先进产能留在台湾,另一半移往美国。他的逻辑很直接:美国不能长期依赖台湾,必须掌握自主性,否则保护台湾也缺乏持久性。
问题是,美国想要的,就能得到吗?
二、广场协议的阴影
这并非美国第一次以制度手段改变对手的经济轨迹。1985年的广场协议,迫使日元急速升值,直接或间接导致日本陷入失落三十年。中国对此类操作保持高度警惕,深知美国惯用的手法是先以规则压迫,再以金融渗透,借此削弱对手的长期竞争力。因此,中国一直抵触美国金融体系全面进入本土,避免被迫接受韭菜化的制度命运。
今天的台湾,如果贸然接受五五分,就等于把镇国神山拱手让出,不仅丧失护符,还可能步入日本式的制度陷阱。
三、强推五五分的良率代价
先进制程不是数字游戏,而是纪律文化与学习曲线的产物。台积电N3的良率一般在55%到80%之间波动,需要长期稳定的工程团队维持。若在美国强推五五分,伴随告密文化、身份政治、地方选票与劳工诉讼,良率可能下挫10到25个百分点,从70%跌落至45%60%的区间。每下降10个百分点,单位成本就可能上升40%60%,学习曲线的爬坡期也被迫延长一个世代。
换言之,纸面上的五五分,可能是现实中的三七分,甚至更低。
四、工会与即时应急的抵触
台湾与韩国的半导体厂,遇到机台失误或良率波动时,团队可以连续数十小时奋战,形成近乎军事化的应急机制。美国厂区却常受制于工会:夜间维修需要额外补偿,假日加班必须经过谈判,紧急动员往往触发争议。这样的制度安排,与先进制程的高压节奏完全不合拍。先进制程需要的是即时反应和纪律协同,而不是工会审批与选票政治。
五、告密文化与政治放大
更严重的是,美国厂区的告密文化容易被地方议员和政治人物放大。为了争取选票,任何捕风捉影的指控都可能被包装成政绩。台籍与韩籍工程师在这种环境中缺乏安全感,企业也不得不把资金用于诉讼、公关与游说,而不是工艺改进。长远看,这种政治化环境无法孕育先进制程的高良率,反而加速劣币驱逐良币。
六、清教徒精神的失落与回归
半导体不仅是产业,更是一种文明工艺。台积电的成功背后,是一种清教徒式的精神:纪律、使命感、群体荣誉与长期投入。而美国企业文化在消费主义与短期业绩导向中被污染,缺乏这种坚韧。制造业不是投机套利,而是文明的守护。若美国不能在文化上重建清教徒精神,即使砸下数千亿美元,也难以承接台积电式的制度成果。这种回归,恐怕需要一到两代人的积累。
制度余响
卢特尼克式的五五分,本质是一种制度幻象。台湾若贸然让渡核心,就会丢掉最重要的护符;美国若拒绝面对文化与制度的短板,再多补贴也只能换来良率下滑、成本飙升。历史早已提示过这一轨迹:广场协议之于日本,是三十年的失落;五五分之于台湾,若缺乏清醒的底线,也可能成为另一种制度陷阱。
文明的竞争,不在于口号和数字,而在于制度与文化能否相容。只有台湾守住核心,美国重建清教徒精神,全球半导体链条才可能找到真正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