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圣经中,有许多被称为“悖论”(Paradox)的难懂的经文,它们看似矛盾,实际上却有很深的属灵含义。
例如,让我们在软弱中更来依靠神能力的经文:“我(神)的恩典够你用的,因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软弱上显得完全。”(哥林多后书12:9)
又如,属世智慧与属神智慧的对立的经文:“因为这世界的智慧,在神看是愚拙。”(哥林多前书3:19)
今天我们要来看另一句悖论经文, 记载在马可福音第十章第31节:“然而有许多在前的将要在后,在后的将要在前”。在解释这句经文前,我先来讲一段小故事:
国庆节的周末,我们几个好朋友一起去Cape May玩,下午在街心花园小憩时,看见几个小孩子围成一圈在看什么东西,我们也好奇凑上去看西洋镜。原来是太阳暴晒下的地上,一条蚯蚓痛苦地扭曲着身子,看来,它快已经在酷暑下被干死了。我们几个人叽叽喳喳,讨论这究竟是一条蚯蚓还是小蛇,却对蚯蚓抽搐着的身体无动于衷,一会儿之后,就没了兴趣,散去了。可是那个最小的孩子,却一溜小跑,跳上花园中心的水池边缘,用一片树叶兜起一叶清水,跳下水池,又是一通疾跑回到蚯蚓身边,小心地蹲下身子,用滴滴清水淋在蚯蚓身上,又用树叶小心地将蚯蚓盖上,救了它一命。我用照片记下了这感人的一幕。
让我们再回到主耶稣说的这句话:“然而有许多在前的将要在后,在后的将要在前”。
如果我们认真读马可福音十章,会发现耶稣讲这段话是有上下文的。当时有人带小孩子来见耶稣,要耶稣摸他们(可能是祝福或医病),耶稣的门徒便责备那些人,因为他们妨害了耶稣讲道的正事。没想到,耶稣却斥责他的门徒,说:“让小孩子到我这里来,不要禁止他们;因为在神国的正是这样的人”。然后他又教导门徒和众人说,你们每个人若不转回小孩子的样子,断不能进神国去。于是耶稣抱着小孩子,给他们按手祝福。接着,马可又讲了一个少年官的故事,他年轻有为,家道殷实,自小遵守摩西十诫,受过最好的教育,他向耶稣讨教永生之道,但当耶稣告诉他,得永生的门槛,光有这些条件还不够,还缺一件,就是要去变卖所有的家产,分给穷人,积累永恒的财富在天上,并两袖清风地来跟从他。少年官听了这话,脸上就变了色,忧忧愁愁地走了。耶稣接着就说:“骆驼穿过针的眼,比财主进神的国还容易呢。”
耶稣拿小孩子的纯真和少年官的老成世故做对比,就引出了这句“在前的将要在后,在后的将要在前”的悖论。这同耶稣一贯教导的另一个“神国悖论”类似——“尊贵的要为卑,为卑的要升高”。说的就是神国里地位的颠倒与重排。耶稣讲道的一个特点就是经常用比喻或悖论,不好懂。这里耶稣的意思是,能有资格进神的国得永生的,不是那些在人眼中知识完备、家产丰厚、严格遵守教条的“义人”,而是那些存小孩子般纯净的没有被世俗污染过的心,并单纯信靠、谦卑依赖神的人。
反观我们这些成年人,是不是就是耶稣所说的“财主”呢,我们心中装了太多对世俗的忧虑和追求,却挤掉了那一份起初的爱心和纯真,究竟什么能打动我们的心?是钱财,前途,还是爱人(动物)的心和对真道的追求?耶稣曾说过一个撒种的比喻,讲的是那些听到福音的好消息(撒的种),却因为种种原因不能接受的人。其中有一类人就是那些听了道、心里欢喜,却因荆棘(世上的思虑、钱财的迷惑)长起来,把道挤住了的人。我们是不是都落入了这个荆棘的网罗了呢?
再来看那个孩子,才三岁(他爸爸告诉我们的),可能还不识字,也不会算术,更没有被世俗的各种思想灌输过,所以他的心就纯洁干净和柔软,装着满满的爱,他所做的,心口如一,全是自然天性的显露,这正是神所爱的,也是神起初造我们的原意,更是神希望被世俗欲望浸染过的我们能回归的模样。因为非这样,就不能进神的国。
进神的国,说难很难,我们可能没一个人合格;说容易却也很容易,只要信耶稣,受洗重生, 归回小孩子的模样,把心里那些不合神标准的东西倒空,就可以了。进神国,上天堂的队排得很长,但在前的将要在后,在后的将要在前, 我们要排在前,需要走的路还很长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