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阿立

阿立,杭州人,理工男,浙江大学工学学士、硕士,美国肯塔基大学博士。 近几年在海外中文网写些回忆、随笔、游记和诗词曲,笔名杭州阿立。
个人资料
正文

荣誉军团博物馆15 十九世纪欧洲和英国

(2025-08-22 03:44:39) 下一个

荣誉军团博物馆15 十九世纪欧洲和英国

--2025旧金山的小日子系列95

杭州阿立

2025年8月22日

书接上集:

米国电力被甩爪洼国 核桃溪杯狗加咖啡》: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82791/202508/17281.html

上集是插播,旧金山的电力落后日子。

这集回到荣誉军团博物馆系列。

茶具和桌子》俄罗斯,圣彼得堡,约1900年:

Peter Carl Faberge (Russian, 1846-1920), goldsmith;

Julius Alexandrovich Rappoport (Lithuanian, 1851-1917), workmaster。

彼得·卡尔·法贝热(俄罗斯,1846-1920),金匠;

尤利乌斯·亚历山德罗维奇·拉波波特(立陶宛,1851-1917),工艺大师。

镀金银,卡累利阿桦木,象牙(Silver gilt, Karelian birch, and ivory)

基里尔大公夫人维多利亚·梅利塔,经阿尔玛·德·布雷特维尔·斯普雷克尔斯赠予(Gift of Victoria Melita, Grand Duchess Kirill, through Alma de Bretteville Spreckels)。

俄罗斯基里尔大公夫人维多利亚·梅利塔(Victoria Melita, Grand Duchess Kirill of Russia)是维多利亚女王之子爱丁堡公爵阿尔弗雷德(Duke of Edinburgh)与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之女玛丽大公夫人(Grand Duchess Marie)的女儿。 1922年2 月11日,她写信给荣誉军团的共同创始人阿尔玛·德布雷特维尔·斯普雷克尔斯 (Alma de Bretteville Spreckels),将这套法兰西帝国风格的茶具和桌子送给博物馆,以表达对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阵亡的3,600名加州士兵的敬意,荣誉军团就是为了纪念他们而建立的。

十九世纪欧洲大陆和英国

俄罗斯新娘的服饰》(The Russian Bride's Attire),1889年:

康斯坦丁·马科夫斯基(Konstantin Makovsky),俄罗斯,1839-1915。

右下角签名并注明日期:K. МАКОВСК?Й

俄罗斯法贝热珐琅(Fabergé Enamels):

彼得·卡尔·法贝热(Peter Carl Fabergé),俄罗斯圣彼得堡1846-1920。

1894年,沙皇尼古拉二世(Tsar Nicholas II)加冕时身着饰有俄罗斯图案的传统俄罗斯长袍,其毛皮内衬和刺绣图案再次激发了社会各阶层对俄罗斯本土艺术形式的兴趣。基于历史先例的设计作品声望日渐提升,并启发了法贝热家族探索俄罗斯传统珐琅工艺。这些作品成为法贝热公司的主要产品,尤其是在其席卷西方市场之后。

中国男子》(Le Chinois),约1872年:

Jean-Baptiste Carpeaux (Valenciennes 1827-1875 Courbevoie)

Susse Frères (Paris, ca. 1839-1975), foundry

让-巴蒂斯特·卡尔波(1827-1875,瓦朗谢讷,库尔布瓦)

苏塞·弗雷尔(约1839-1975,巴黎),铸造厂。

十九世纪末,法国居住着少量华人,主要来自温州市或殖民地法属印度支那(今越南、老挝和柬埔寨)。这幅名为《中国男子》的肖像画,展现了一种种族原型:画中男子身着长袍(一种传统的男士长袍),梳着辫子(清朝规定的辫子),辫子因深色铜锈而略显突出。 1867年,让-巴蒂斯特·卡尔波(Jean-Baptiste Carpeaux)在巴黎设计了《四大洲喷泉》,描绘了非洲、美洲、亚洲和欧洲四大洲的女性形象,她们共同支撑着一个天球。由于亚洲缺少女性模特,卡尔波记录并改编了一位男性模特的形象,这很可能就是这尊雕塑的模特,该雕塑最初创作于1860年代。

戴安娜半身像》(Bust of Diana),约1882年:

让·亚历山大·约瑟夫·法尔吉埃(Jean Alexandre Joseph Falguière),法国,1831-1900。

破碎的水罐》(The Broken Pitcher),1891:

威廉·阿道夫·布格罗(William-Adolphe Bouguereau),法国,1825-1905。

布格罗以捍卫十九世纪保守学院派价值观而闻名,于19世纪50年代声名鹊起,并成为巴黎美术学院颇具影响力的教师。这幅画作展现了当时学院派教学的诸多核心风格,包括对形态的细致刻画、清晰的轮廓、流畅的三维造型,以及对人物形象的理想化描绘。艺术家汲取了当时流行的农民或乡村意象,并赋予其性暗示——破裂的水罐或许象征着失去贞洁或被抛弃的爱情。

茶和咖啡用具》(déjeuner chinois réticulé):

法国,塞夫勒工厂(French, Sèvres Manufactory), 建于1756年。

1839年和1842年的标记(Marks for 1839 and 1842)

由雅辛特·雷尼埃(Jacinthe Régnier,活跃于1825-1863年)设计

由皮埃尔·于阿尔(Pierre Huard,活跃于1811-1847年)装饰

硬瓷、珐琅彩、镀金和铂金(Hard-paste porcelain, enamel colors, gilding, and platinum)。 

1842年,根据路易·菲利普国王(King Louis Philippe)的命令,这套精心设计的早餐套装被赠予法国著名律师康巴塞雷斯先生( Monsieur de Cambacérès)。这是法国王室向外国政要或法国国民赠送奢华外交礼物的传统之一,以奖励他们对国家的贡献。

这套餐具的灵感直接源于19世纪30年代法国收藏中发现的中国瓷器上的镂空工艺,其装饰采用了复杂的网状纹饰,即在瓷器外壳上镂空出精致的图案。仅这套餐具的这一细节就需要三位工匠来完成。由于制作难度极高,到1900年,工厂简化了设计,使其更易于制作。其彩绘装饰也同样精美绝伦。该作品源自中国瓷器、珐琅和漆器,展示了中国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场景和图案——通过法国人的眼睛在黑色底面上的异形装饰中看到。

浴场》(The Bath),约 1880-1885 年:

让-莱昂·热罗姆(Jean-Léon Gérôme),法国人,1824-1904 沃苏尔,巴黎。

尽管法国艺术家让-莱昂·热罗姆游历奥斯曼帝国各地,并以描绘异域文化为职业,但作为一名男性,他不可能进入《浴场》中所描绘的空间。这座铺满华丽瓷砖的浴室将两位女性囚禁在后宫之中,而后宫是奥斯曼帝国富裕男性的妻子、妾和家政人员最私密的区域之一。虽然两位女性都可能以奴隶的身份进入后宫,但她们肤色的刻意对比却暗示了她们在沐浴仪式中扮演的种族角色——黑人侍从和白人沐浴者。这种视觉上的对立使《浴》与更宏大的东方主义叙事相呼应,这些叙事将后宫过度性化,以体现东方社会的“他性”,与西方所宣称的进步和工业化价值观截然不同。《浴》反映了帝国主义的种族和文化等级制度,它沉迷于一种奇幻,强行揭露了一个隐藏的女性世界,而这个世界被热罗姆的欧美观众所接受且极度渴望的审美所掩盖。

爱与少女》(Love and the Maiden),1877年:

约翰·罗丹·斯宾塞·斯坦霍普(John Roddam Spencer Stanhope),英国,约克郡,1829-1908,佛罗伦萨。

拉斐尔前派第二代传人约翰·罗丹·斯宾塞·斯坦霍普在佛罗伦萨附近拥有一栋别墅,这使他能够直接学习意大利艺术。这幅画被认为是他的杰作,并于1877年在伦敦进步的格罗夫纳画廊(Grosvenor Gallery)的开幕展上首次亮相。当时,唯美主义运动(the Aesthetic movement)通过注重美感而非叙事的作品引入。受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桑德罗·波提切利(Italian Renaissance artist Sandro Botticelli)的启发,斯坦霍普的风景和人物画作兼具色彩和谐和构图平衡——从前景中娇嫩的花朵到背景中央舞者的韵律。

缓和洪水》(The Assuaging of the Waters),1840年:

约翰·马丁(John Martin),英国,海顿桥,1789-1854。

约翰·马丁创作了这幅充满戏剧性的远景,作为描绘圣经中洪水瞬间的三部曲画作的最后一幕。诺亚方舟在地平线上呈现为一个小白点,既强调了自然的无限规模,也强调了人类的非凡忍耐力。随着洪水退去,地表重新形成了由水和岩石组成的混合体。马丁运用颜料,进一步突出了这些自然景观,使颜料的成分——包括液体和矿物质——更加突出。

白雪公主的故事》(From the Story of Snow White),1912年:

马克斯菲尔德·帕里什(Maxfield Parrish),美国,1870-1966。

这幅格林兄弟童话(Brothers Grimm fairy tale)中的场景描绘了白雪公主昏迷不醒地躺在一个玻璃棺材里,由她在森林中寻求庇护时结识的一位小矮人守护。故事将白雪公主的肌肤视为美丽和道德纯洁的象征,这促使她嫉妒的继母毒死了她。受上一代维多利亚时代艺术家的启发,美国插画家马克斯菲尔德·帕里什创作了一些奇幻的图画,这些图画在杂志和日历中广为流传。这幅画作于1912年登上了《赫斯特杂志》(Hearst's Magazine)的封面。

这集文字又太多了,烧雷(sorry)。

尽量限于有图就有真相,文字大多能省则省:

威克菲尔德教区牧师》第十一章场景,约1843年:

A Scene from the "Vicar of Wakefield" Chapter XI。

查尔斯·罗伯特·莱斯利(Charles Robert Leslie),英国,1794-1859。

按谷哥:

《威克菲尔德的牧师:一个本该由他自己书写的故事》是一部由英裔爱尔兰作家奥利弗·戈德史密斯(1728-1774)创作于1766年的感伤小说。该小说创作于1761年至1762年间,并于1766年在伦敦出版。它是18世纪英国民众中最受欢迎、阅读范围最广的小说之一,至今仍是英国文学的经典之作。这部作品以其温暖的笔触而闻名,在19世纪一些最著名的小说中都有提及,包括《双城记》、《弗兰肯斯坦》和《爱玛》(A Tale of Two Cities, Frankenstein, and Emma)。在同一时期,它还印刷了超过200个版本,被认为是英国小说的必读之作。

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下集《荣誉军团博物馆16 十九世纪法国》: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