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 (下)
另一件印象很深的事是:我没有考上大学,进了工厂,我叔伯姐姐的家就在这个厂里。姐姐和我妈感情很好,邀请妈妈住在她家。我妈闲不住,总是帮她把家里打扫得窗明几净。一天,姐姐的一个朋友来说,她在厂区开的一家小卖店人手不够,需要一个可靠的人收钱,她眼睛看着我妈,又不好意思说想请我妈帮忙。我妈明白她的意思了,就说我去试试吧。
记得我每天上班都要经过那家小店,看见我妈斯斯文文地坐在那里收款,自己总觉得不好意思。她通常穿得干干净净,戴着一顶自己勾的毛线帽子,斜斜的扣住微卷的短髮,虽然历尽沧桑,白净的脸庞依然秀丽。越是这样,我越觉得她不应该坐在这种地方。可妈妈不像我这么虚荣,她的平静淡定在告诉我们:“一切都很平常,这就是我的位置。”
妈妈每天坐在小店里,除了收款,闲暇时还帮一些单身男工人补衣服。她针线活很好,从不嫌脏,大家都很喜欢这个和气的老太太,没有人知道她以前的身份,把曾经锦衣玉食,丫环车夫前呼后拥的贵族太太与这位老人联系起来。
有时小朋友来买饼,钱粮都不够,老太太就和蔼地说“来,婆婆和你打伙买,一人出一半哈?”
那时每天都有类似事例发生。
妈妈用她的行为教育了我们:什么叫“能上能下,宠辱不惊”— 享福的日子谁不会过?苦难却不是人人能坦然面对的啊!当我们无法改变失败与厄运时,就学会去接受和适应它。
由于父亲是被镇压的,我们八个兄弟姐妹在历次政治运动中都受到冲击,即使是夹着尾巴做人也难逃厄运。儿女们是母亲的心头肉,妈妈的心被翻来覆去地撕扯着,可她始终像一棵大树,坚强不屈地挺立着,既想为孩子们遮风挡雨,又在替孩子们树立榜样。
记得*革时,红卫兵来抄家,哥姐们都在外地,我在单位上班,家里只有瘫痪的外婆和妈妈。小将们一阵乱打乱砸之后,看见墙上挂着一个玻璃框,扯下来就踩。我妈站在一旁平静地说: “上面有毛**三个字 ”小将们一愣,才看见这是一张烈属证,落款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毛** 但玻璃框已踩碎了。他们看见我外婆躺在床上,立即命令她起来滚出去,妈妈上前去揹起外婆出门,以前那种四合院的门槛很高,跨门槛时,两个老人同时摔在地上。。。
这一切妈妈没有告诉我们,周末我从单位回家,看见家里空空荡荡,只剩地板上一床凉席,瘫痪的外婆躺在上面,两个老人身上青一块紫一块… 我的眼泪夺眶而出,妈妈安慰我说,“没得啥子,就当一把火烧了,人还是好的噻!”
她出门时依然干净整洁,头发一丝不乱,衣服没有皱折,没有人看得出她家里遭了劫。她还惦记着去草堂寺看梅花。
三,晚年
妈妈晚年得了肺癌,在最后的日子里,她还撮合了一对年轻人的婚事。住院期间,呼吸都相当困难了,她还给医生护士们讲小说“飘”,无论多么难受她从不叫苦,最后自己静悄悄地走了。
值得记下的妈妈的往事很多很多,我们从中受益无穷!
后记
妈妈的坚强和从容,她的处变不惊的心态给我们做出了榜样。在极左的年代,二妈的儿子受不了身心上的折磨触电自杀,女儿疯了;但我妈妈的子女都坚强地挺过来了。灾荒年间,右派哥哥们在荒凉的边疆做苦工时都没有倒下,他们像戈壁红柳一样,在缺水的沙漠中艰难生存。
在我的一生中,也遇到过天塌下来的时候,那一瞬间,妈妈的话在耳边响起 : ” 冷静不要哭,吃好饭睡好觉才能应付突发事件。因为大脑需要营养才能运转,休息好才有精力处理一切。” 我一下明白了该怎么做。
这些都是我们一生受用不尽的精神财富。
天国的妈妈,您永远是儿女们心中的楷模!
(文自十五年前一篇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