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我从K型经济持续(高收入群体继续消费升级、低收入和中产持续紧缩)+“民以食为天”这个核心逻辑出发,给你的几个结构性投资思考方向(纯粹供思考,非任何投资建议):
1. **必选消费 > 可选消费(未来3–5年大概率持续成立)**
在美国过去3年已经验证:可选消费(旅游、耐用品、奢侈品)在高收入群体撑着,但大众的钱包越来越向“吃饱、穿暖、洗干净、身体健康”倾斜。
→ 必选消费板块的利润确定性 > 可选消费板块。
2. **“降级消费”比“升级消费”赚得更多、更稳**
- Costco、Walmart、Dollar General、Aldi、Lidl 这类“性价比之王”过去3年股价和盈利都大幅跑赢传统超市(Kroger、Albertsons)。
- 私标(Private Label)占比持续提升:Walmart的Great Value、Costco的Kirkland、Dollar General的私标,毛利率比国牌高10–20个点,而且在通胀环境下还能提价。
→ 零售商里“私标渗透率最高 + 低价定位最狠”的公司最占优。
3. **食品 > 非食品日用品 > 耐用消费品**
食品是刚需中的刚需,美国CPI里食品权重约13–14%,但在低收入家庭支出占比能到30–40%。
→ 食品制造商里面:
- 冷冻食品、罐头、方便面、零食(Hormel, Conagra, Campbell, General Mills, Kellogg, Mondelez 等)
- 肉类蛋白(Tyson, Pilgrim’s Pride)
- 折扣渠道渗透率高的公司,过去几年都持续超预期。
4. **“防通胀”资产其实在悄悄切换**
2021–2022年大家买黄金、比特币防通胀;2024–2025年真实情况是:
低收入群体面对的是“食品和服务通胀”,而高收入群体面对的是“资产通胀”。
→ 真正对冲大众食品通胀的,是那些能把成本转嫁下去、又有定价权的食品巨头,而不是黄金。
5. **最狠的“降级受益股”组合(仅供思考)**
- 仓储俱乐部:Costco(富裕家庭+中产降级双重受益)
- 超级盒子+社区店:Walmart(美国最强贸易降级捕手)
- 美元店双雄:Dollar General + Dollar Tree(最穷那30%人口的核心渠道)
- 德国硬折扣双雄在美国:Aldi + Lidl(扩张最激进)
- 私标占比最高的传统超市:Kroger(正在和Albertsons合并,合并后私标能力更强)
- 食品巨头里私标+折扣渠道占比高的:Conagra、General Mills、Kraft Heinz
6. **潜在风险点(不能只做多必选消费)**
- 如果2026–2027年美联储真的把利率降到2–3次,且财政大撒钱,K型会短暂收敛,可选消费会报复性反弹(类似2021年)。
- 极端的关税战(特朗普2.0如果对墨西哥、加拿大、中国食品加税)会导致短期食品通胀失控,利润反而被挤压。
总结一句话思考框架:
在K型经济没有根本改观前,把有限的钱花在“让美国最底层60%人口吃得起、吃得饱、还想回头再买”的公司上,胜率大概率是最高的。
再次强调:以上纯属结构性逻辑分享,仅供思考,绝非投资建议,市场永远有尾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