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梦人

创新,是我生命的底色;发明,是我灵魂的诗篇。
正文

《牡丹魂梦与赣江涛声——读汤显祖诗有感》

(2025-09-22 18:59:21) 下一个

牡丹魂梦与赣江涛声——读汤显祖诗有感》

涂向真(Tu Xiang Zheeng)

我童年时的许多时光,是在滕王阁遗址旁度过的。那一片江畔的风景,早已融入我的记忆。后来读到汤显祖的《滕王阁看王有信演牡丹亭二首》,心中便分外亲切,也分外感动。每当吟诵这些诗句,一幅鲜活的画面便在眼前浮现,我仿佛走入画境,与诗人同在,身临其境。

“韵若笙箫气若丝,牡丹魂梦去来时。河移客散江波起,不解销魂不遣知。”

笙箫的音色,轻柔婉转,仿佛风中摇曳的丝线,细密而悠远。它从耳畔拂过,若有若无,却直抵心底最柔软的所在。那是空灵的韵律,不是嘹亮的呼喊,而是低沉的诉说,如天地在与人心悄然对话。笙箫渐远,心中却生出若梦若醒的惆怅,久久不散。

牡丹,是春日里最盛大的梦。它的华美,不只在花开时的艳丽,更在花魂隐去时的悠远余韵。花影消散,梦境却徘徊不去。那一刻的惊艳与别离,如同生命中最深刻的相遇,只在来去之间,留下无法替代的印痕。

而在阁下,赣江奔涌而过。浩浩汤汤,日夜不息。河道变迁,水势浩荡,往来客子早已散尽,唯有赣江依旧,以不改的涛声回应世事。

登临滕王阁远望,江面辽阔,波光如鳞,随风闪烁。浪纹层层翻涌,如无数心绪交叠、推挤、奔流而去。赣江的涛声,似在诉说千古的悲欢与聚散。它懂得,却从不回答,只以奔腾不息的身姿,将人间的一切沉默纳入无边浩渺。

那种销魂的痛苦,正如赣江的水,无际无涯。它没有锋利的棱角,却能在夜深人静时,浸润心田,难以排遣。欲说还休,欲遣不得。旁人或许只看见江波的涌动,却不知水声中暗含着多少无法言说的惆怅与思念。

于是,笙箫的韵,牡丹的魂,赣江的势,交织在一起,汇成一曲无言的抒情。它们在心中起伏流转,时而轻柔,时而激烈,如赣江奔流不息,承载着人世间所有的相遇与离散。

而今,我远居美国,隔着万里海山再读这首诗,心中百感交集。童年在滕王阁遗址旁的日子,赣江涛声、江畔晚风,都早已镌刻进记忆深处。每一次想起,既是欣喜,又是怅惘。欣喜的是,那是我生命里最真切、最美好的风景;怅惘的是,它们如今只存在于梦与回忆之中。异乡的繁华掩不住心底的眷恋,我仍常常想念赣江边的浪纹翻涌,想念童年时那片与诗相映成趣的美景。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