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向真 (Tu Xiang Zheng)
《凤凰台上忆吹箫·相思》
钟茂荣
长忆梁园,巧心风物,便将心事昭如。
看牡丹羞涩,眷眷千株。
霞染红晕一抹,君莫问、积恋谁欤?
平湖里,涟漪泛处,只遣鱼书。
唏嘘,假山错镂,能掩饰瑕痕,掩饰荒芜。
却更添孤寂,相照清癯。
惆怅茕茕疏影,当此际、高阁残壶。
怎禁得,情同易安,对景难舒。
《凤凰台上忆吹箫》是一种情调幽婉、格律严整的宋词词牌,名称本身富含典故色彩。词调来源或与“凤凰台”之古迹相关,或暗合“吹箫引凤”的爱情传说。词人多借此词牌抒写深情回忆、哀婉相思与浪漫追忆,其词名即构建出一个缠绵悱恻的氛围,使读者未读其词,已先入其境。
钟茂荣此作,以“相思”为题,通篇借景抒情,融合旧地回忆与当下孤寂,营造出一个美中藏愁、景中含情的哀婉意境。
“长忆梁园,巧心风物,便将心事昭如。”
开篇追忆梁园旧景,借园林精致之貌,映射内心细腻情思。环境之“巧心”,正如词人之“巧情”。
“看牡丹羞涩,眷眷千株。”
牡丹既盛且羞,带有情感投射之意味,千株之姿隐喻深深思恋,花亦如人。
“霞染红晕一抹,君莫问、积恋谁欤?”
夕霞染花,花染人面,一抹红晕既是景象,更是情思之流露。“君莫问”三字将欲说还休之情表现得欲盖弥彰。
“平湖里,涟漪泛处,只遣鱼书。”
借“鱼书”象征情感传递,但“涟漪泛处”亦显无声无息,思念如水波,难达彼岸。
“唏嘘,假山错镂,能掩饰瑕痕,掩饰荒芜。”
假山虽工,却掩饰不了内心与现实的荒芜与残败,唏嘘间自有一丝人生幻灭的况味。
“却更添孤寂,相照清癯。”
美景反衬出词人的孤单与憔悴,情感从回忆转入现实,愈显凄婉。
“惆怅茕茕疏影,当此际、高阁残壶。”
词人独影徘徊,高阁空酒,象征旧情之远、旧人之无,词境至此达到凄清顶点。
“怎禁得,情同易安,对景难舒。”
自比李清照,“情同易安”虽有敬意,却稍嫌用力过猛,失于含蓄;“难舒”二字直抒胸臆,然无回旋余地,少却一份婉转之美。
诗人常忆梁园旧游,那些精巧布置的亭台水榭,总像一面镜子,将我心中未言的情思一一映照。春日里牡丹盛放,却自带羞涩,如你当年回眸一笑,那般温婉。霞光染红了半边天,也染红了我心中那一抹无言的眷恋。你若问我积恋何人,我只一笑不语。此情已深,言之太浅。
平湖微波荡漾,惟有鱼书可托;山石玲珑,却掩不住岁月的破碎与心中的荒凉。我日渐清瘦,不为酒、不为秋,只为你仍在远方。高阁之上,旧壶无酒,唯我独酌思量。这份情绪,恐怕也只有易安能够明白吧。
词人置身于深沉的相思之中,情感绵长却无处倾诉,只得托情于景、寄思于物。从回忆到孤寂,从湖水到残壶,一切皆为相思设景。其所求,是旧情的回响与精神的归宿;其所愿,是隔岸能传的深情;其所感慨,则是情意常在、人事已非。
词中透出的,不只是对一人之念,更是对时间、记忆与情感价值的追索,乃人间孤独与坚持的一种诗意表达。
用词牌《凤凰台上忆吹箫》写出最为人称颂的,莫过于李清照的《香冷金猊》。其词如下:
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
香冷金猊,
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
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
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
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
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
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
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此词通过慵懒不起、迟迟不梳等细节,层层展开女性在离别前的复杂心绪。下阕中“千万遍阳关”与“楼前流水”遥遥呼应,“一段新愁”收束全篇,余音绕梁,凄婉而绵长。其情感之节制、语言之精炼、情绪之深刻,可谓婉约派之极致。
钟茂荣的《相思》在现代词作中不乏可取之处,其语言秀美、画面清丽,情感亦真诚动人。但若与李清照的《香冷金猊》相较,则在意境营构、情感深度与语言节制等方面尚存差距。李清照的婉约风骨在词中融情于景、藏意于笔,至今无人可及。若钟词能在结构起伏、情感节奏及含蓄表达上更进一步,或可逼近“易安式”词境的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