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指山深处:一首热带雨林的古风长歌》
涂向真(Tu Xiang Zheng)
五指山热带雨林风景区(古风)
李钰连
一入便是好时候,直觉秋霜碧翠流。
水雾缭绕山戴帽,丛林茂盛鸟鸣啾。
花开颜色方正好,林间满地落红眸。
岛中高地藏珍宝,寒暑无关岁悠悠。
非是爱名驱我去,行到半腰看山幽。
层峦叠嶂雨水旺,草木蔓发任自由。
我心已随声寂寂,不如在此到白头。
诗人李钰连的《五指山热带雨林风景区》采用古风诗体,虽不拘于近体诗的格律,但形式上自由奔放、辞采清新,继承了《楚辞》《汉赋》以来“重情胜律”的古典抒情传统。整首诗七言句式居多,内容完整,风格上更近于唐人李白的“古风体”而非严谨对仗的律诗。
“古风”作为一种诗体,强调情感抒发与辞藻意象的美感,而不拘泥于平仄对仗。李白是唐代“古风”诗歌的代表人物,其《古风五十九首》《梦游天姥吟留别》《庐山谣》等名篇都展现了对山川自然与精神自由的极致向往。李钰连这首诗显然受到这一传统的熏染。
五指山是海南的第一高山,海拔达到1867米,横跨五指山市和琼中县,总占地面积为534.08平方千米。 山峰因长期受自然因素的侵蚀切割,形成起伏的锯齿状,故得名“五指山”。 五指山风景区的地貌以山地为主,由中部山体向四周递降,形成了山地、丘陵、台地等多种地形地貌。
诗的开篇“一入便是好时候,直觉秋霜碧翠流”,便将读者带入山林的清凉世界。诗人用“秋霜”与“碧翠流”构成反差,既显凉意,又见绿意。紧接着“水雾缭绕山戴帽,丛林茂盛鸟鸣啾”则通过视觉与听觉,将热带雨林的雾气与鸟鸣细致描绘,仿佛山峦之间生动跳脱。
“花开颜色方正好,林间满地落红眸”一句中,“颜色方正好”强调当下正是花期,“落红眸”则有两层意涵:一是林间花瓣遍地,二是“眸”暗藏着诗人目光的凝望与动情。
“岛中高地藏珍宝,寒暑无关岁悠悠”,将五指山视作时光的庇护所,似乎在这里,寒暑不侵,四季如一,自然成为世外桃源。
“非是爱名驱我去,行到半腰看山幽”,以质朴之语,道出诗人非为“名胜”而至,而是走到山腰之间,真正被山林深幽所摄。此句自然转折,情感更为真切。
“层峦叠嶂雨水旺,草木蔓发任自由”,写自然生机之丰,既是写景,亦寓自由生命状态的追求。诗意至此逐步升华。
最终一句“我心已随声寂寂,不如在此到白头”情感尽显。诗人在自然静谧的环抱中,心神随风鸟而归于平静,萌生归隐之念。这不仅是写景之终,也是情感高潮,是归宿的抉择。
整首诗在形式上自由灵动,内容上层层递进。从踏入山林的初遇,到沉浸其间的惊艳,再到内心归静的顿悟,构建了一幅山水与心灵交汇的长卷画。其艺术特色在于“情景交融”与“象外之旨”——在自然的描写中寄托人生理想,在热带雨林的郁郁葱葱中孕育归隐山林的心志。
《五指山热带雨林风景区》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古风诗作,更是一幅内心宁静、寄情山林的精神图卷。它在形式上继承了古体诗自由抒写、不拘格律的传统,在情感表达上则体现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东方审美精神。诗中景象真实可感,情思自然流淌,显示出作者对古典诗学的深厚积淀与现代心灵的自在书写。
李钰连作为当代颇具代表性的女诗人,其作品不拘一格,既能写出自然山川之壮美,也能捕捉人心微澜之细腻。她擅长以古典语言表达现代情怀,尤善从风景写入人生,从万物之象通向自我之思。无论是对自然的描绘,还是对人生的感悟,她都展现出高度的文学敏感与独到的审美视角。
近年来,李钰连在诗歌创作上的不断探索,已形成鲜明的个人风格。她的诗作清新典雅、感情真挚,既有唐宋遗风,又不失当代气息,是传统与现代交融的成功典范。她不仅是一位用笔丈量山川的诗人,更是一位以心栖息自然的哲思者。
因此,这首《五指山热带雨林风景区》不仅是她诗歌旅程中的重要成果,更为当代古风诗创作树立了值得借鉴的范式。我们有充分理由相信,李钰连在未来的诗坛之路上,将继续以笔墨绽放情思,以诗意涵养时代,创作出更多如斯佳章,为现代文学注入恒久而深邃的古典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