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梦人

创新,是我生命的底色;发明,是我灵魂的诗篇。
正文

我在宾夕法尼亚大学追寻微光机电系统 (Micro-Optical 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的梦想

(2025-02-05 12:46:40) 下一个

我在宾夕法尼亚大学追寻微光机电系统

(Micro-Optical 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的梦想

Tu Xiang Zheng (涂向真)

 

每个人都有一个梦想,有了梦想,才能掀起惊涛骇浪,才能开辟柳暗花明,才能孜孜以求、始终如一,才能不避艰险、奋力拼搏,才能实现我国古代诗人李白所追求的“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我来到美国宾州大学,也带来一个梦想,就是想让我设计的微机械传感器长上光纤的尾巴,成为不管电闪雷鸣,还是风霜雪雨的全天候传感器。

经过一年多的拼搏,我的梦想终于实现了。1993年4月2日,美国的Sensors and Actuator A》学报发表了我的论文。文中的标题为Vertical–Membrane Optical-fiber Pressure Sensors》,这是我给长光纤尾巴的微光机械压力传感器的命名。我的传感器在世人面前第一次展示了它的雄伟英姿:新颖、奇特、标新立异、独树一帜。论文发表后,我的心里一直洋溢着澎湃的激情和胜利的喜悦,自豪和骄傲之感油然而生。

在我发表的论文中注有:Received September 1, 1992; in revised form January 4, 1993; accepted March 2, 1993。这表明我的论文从投稿到发表只花了半年的时间,比在正常情况下,发表论文需要一年至一年半时间短多了。我当时只是感到很兴奋,很鼓舞,却不知道其中的原委。后来,有一位教授告诉我:我那篇论文,结合了微光学、微电子和微机械三种学科,当时从事这种研究的人为数不多。并说我的论文中含有不少创新元素,虽然有些原始,却酝酿着一种崭新学科的诞生。学报提前发表,表明他们热衷于催生新学科。

王充在《论衡》中说:“河冰结合,非一之日寒;积土成山,非斯须之作”。我的这一成果,是经过日复一日的刻苦努力和顽强拼搏得来的,来之不易呀!

我刚到宾大时,就有人告诉我,宾大无尘室有制造光刻版的设备,研究人员用的光刻版都要自已制造,实验室没有专人负责制版。这对我来说是个不小的难题,我以前用的光刻版都是外面加工,从来不需要自已动手制造。

我一直在研究室工作,“自已动手,丰衣足食”是我的口头禅。在外人看来,我是科学家。其实,我在实验室只是个“万能”科学技术工人,实验室的工作没有不会的。所以,要我制光刻版,也不觉得有什么难处。我的态度是:“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遇到不会做的事,虚心学习就是了,哪有学不会的呀!

我花了几天时间,仔细阅读操作说明书,就上机了。这是一台老式图形发生器制版机,德国制造,原是IBM公司的生产设备,因为陈旧被IBM公司淘汰,将其无偿赠送给宾大。让我叹为观止的是,这台机器的机械重复精度竟然高达到1微米,而美中不足的是,其控制计算机的数据处理还用落后的磁芯存储器。这种存储器的抗干扰能力极差,经常因电磁干涉而中断程序运行。

我制光刻版的实验室周围有微波实验室,,随时都可能产生强电磁干扰,所以我几次制光刻版都以失败告终。白天制不了,只好改在晚上,晚上没有人做微波实验,不会有电磁干扰。好几个晚上,我都是一个人守在实验室里,通宵达旦,陪伴我的只有答答的机器声。刚开始,我感到孤独单调,沉闷枯燥,但这种情绪没有持续多久,取而代之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尽管,此时的宾大Moore大楼里只有我一个人,而在我的楼下,却挺立着世界上第一台全电子数学计算机“ENIAC”。ENIAC的问世,表明了电子数字计算机时代的到来,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是科学技术发展史上的重大里程碑。牛顿说过:“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我现在不就是站在巨人的肩上吗?

提到站在巨人的肩上,让我想起伟大的华人发明家王安先生。他好像就站在制版机旁,亲切地拍着我的肩膀,笑眯眯指着制版机里的计算机,讲述他发明磁芯存储器的故事。这虽然是一时的幻觉,而我的确听到过这个故事。不过讲述故事的不是王安先生,而是他的哈佛大学同窗好友,我的中科院半导体所的前辈Cheng先生。

1949年,王安先生在哈佛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申请了“脉冲传输控制装置”的专利,催生了磁芯存储器。1955年,IBM公司取得了王安先生的磁芯专利权,开发出计算机主存储器。从此,磁芯存储器计算机独霸计算机舞台达20年之久,在集成电路存储器成熟之后,才退出历史舞台。在很长的时间内,王安的名字,随着IBM的计算机传遍世界各地,成为家喻户晓、尽人皆知的科技名人。世人为他赞不绝口,华人为他昂首挺胸,我尊他为科技巨人,要站在他的肩上走创新发明之路。

科学技术的新陈代谢、更新换代每时每刻都在发生,任何一种高科技产品都有它的生命周期,不可能益寿延年、长生不老。在磁芯存储器的兴盛时期,人们尽情地利用它的功能,享受它的便捷。在集成电路存储器出现后,它悄然隐退,以科技功臣的美名永远留在了人们的记忆里。

有科学家预测:一旦出现像太空风暴这样强的电磁干扰,集成电路存储器也会中断工作,导致人类社会的电力供应手机信号,甚至包括供水系统运行失常,从而给人类造成巨大的灾害。于是,光存储器应运而生,它免受电磁干扰,还有许多其它优异性能,必将取代集成电路存储器,成为计算机存储器的新霸主。

光存储器预示着光通信时代的到来,让我想起我的微光机械压力传感器研究起因。显而易见,我的微光机械压力传感器的研究,是顺应发展大势、紧跟时代潮流的英明之举。自从我发明了微机械压力传感器之后,不少人找上门来向我请教,其中就有人问我:我的微机械传感器能用来监控水库大坝吗?监控发电机?监控大桥?监控隧道?监控原子能反应堆?诸如此类问题举不胜举。我不能说谎话,只能如实告诉他们:我发明的微机械传感器做不了这些事。我见他们都很失望,又安慰他们:我要研究出能做这些事的微光机械传感器,要他们耐心等待,不久的将来,我的微光机械传感器一定会让他们满意。

有了光刻版,我就可以进入无尘室工作了。宾大的无尘室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我做微机械所需要的设备是应有尽有。特别是配备有专用的光纤光学实验室,更让我欣喜若狂,禁不住想高喊“天助我也”!宾大的无尘室由泽梅尔教授亲自创建,他为此花了十几年的心血,他的执着追求和坚持不懈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歌颂和赞美。

宾大是私立大学,实验室的筹建经费主要靠教授自已筹集,凭借教授的学术地位、研究成果、组织管理、人际关系向校友、企业、财团等金主筹款。有的易如反掌,有的难如登天,全看教授施展的本领和权术。泽梅尔教授原在美国海军的水面武器研究中心工作,因研究成果丰硕,被提拔成部门首长。1966年加入宾大教授行列,被任命为固体电子学的RCA主席,负责筹建无尘室。泽梅尔教授是美国气体传感器研究的开创者和奠基人,同行拥戴,金主欣赏,再加上宾大长青藤盟校的金字招牌,许多大公司慷慨解囊,一间高水平的无尘室很快就成形了。随着研究成果的大量涌现,金主的捐款源源不断,实验设备日益完善,研究能力不断提升。

宾大无尘室的良好研究条件,为我提供了展示才能的坚实平台,而宾大浓厚的创新氛围更让我如虎添翼。泽梅尔教授是热释电流量传感器专利的发明人,这项专利由惠普公司开发成产品,在医疗仪器上广泛应用。这无疑对我起到促进和激励的作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东风就是我的创造能力,我的聪明才智,我的探索精神,我的坚强意志。我期盼的东风刮起来了,风势浩荡,白浪滔天。于是乎,“东风夜放花千树,春城无处不飞花”,我终于在宾大圆了我的微光机电系统的梦。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