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梦人

创新,是我生命的底色;发明,是我灵魂的诗篇。
正文

我在 College Station(Texas大学城)学开车

(2025-01-31 15:46:34) 下一个

我在 College Station(Texas大学城)学开车

Tu Xiang Zheng (涂向真)

1984年底,我从“自行车上的中国”来到“汽车上的美国”,经历过一个颇有趣味、至今难忘的人生转变。我刚到美国,囊中羞涩,买不起汽车,只能“因陋就简”,托人帮买了一辆旧自行车。在Texas州大学城 (College Station) 这个小镇里,骑自行车上班、购物,甚至周末逛“Garage Sell”,不仅灵活便利,而且颇感惬意。

象许多八十年代的中国人一样,自行车是我主要的出行工具。自行车大军曾是北京的一道亮丽风景线,而在这支浩浩荡荡的大军里,就经常出现我的身影。虽说“好汉不提当年勇”,但禁不住还得提起:曾经,我骑着自行车从天安门出发,穿越十里长街,东临通县求名医,西抵石景山访故友;又曾骑着自行车,出城数十里,观看西山晴雪和卢沟晓月。我提这些旧事,不是想“沽名钓誉”当“好汉”,而是记忆太深,就象是刻在自已的脑海里,随时都会象放电影一样,一幕幕地放映出来。

自行车陪伴着我在北京度过了漫长的岁月。骑着车到研究所做实验,骑着车到幼儿园送孩子,骑着车到副食店买油盐醋,骑着车到医务所排队挂号,几乎所有的日常生活都与自行车有关。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和酸甜苦辣,也无不打上车轮的印迹。每当我回首往事的时候,这些印迹就起着提示引导和点拨的作用,顺着这些印迹走过去,就象是穿越时间隧道,回到我过去的峥嵘岁月。

常言道,“入国问禁,入乡随俗”,美国是个“汽车王国”,如果总是津津乐道于我的自行车,似乎有点“不合潮流”。我与中国留学生聊天时,其中一个话题就是如何买价廉物美的二手汽车,尽管他们还很穷,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对汽车的向往和追求。实际上,这是美国现实使然,没有汽车简直是寸步难行,苦不堪言。大学城虽然是个小镇,但城区广阔,居住分散。这里没有地铁和公共汽车,人们出行,短途和中途开汽车,长途和出国坐飞机。年青的中国留学生,有哪个能象我们访问学者那样,还要坚持发扬“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呢?

时间久了,潜移默化,我的心动了,也想买一部二手汽车。我出国是自费公派,意思是我出国由国家派送,但出国的费用却要自已筹集。我家里穷,只能维持生活,哪里有钱出国?实际上,是Texas A&M大学雇用我,按月付给我一点“工资”。即使这样,我的钱还是要比公费出国的学者多,他们每个月只有400美元,我每个月却有1000美元。我的钱多一点,日子就比其它的访问学者过得宽松些。平常省吃俭用,二年下来,银行里有了一笔“可观”的存款。

有一位留学生,博士毕业了,找到了工作。他要卖掉他的旧汽车,问我要不要。我有些犹疑,找了几位朋友商量,他们都鼓励我买,说“知根知底的旧车放心买”。再说,卖车的人是我的朋友,车的历史很清楚,没有发生过大的事故,买了不会受骗上当。

那是1973年通用汽车公司制造的”Oldsmobile”,已经开了13年了,很破,很旧,但价钱也很便宜,只要400美元。我看要的钱太少,有些不好意思,怕别人说我爱占小便宜,就主动提出给800美元,可卖车的朋友就是不要。车虽然破旧,但终归是部车,有了这部车,不管怎么说,我也算得上“汽车族”了。

买车后,我就忙了,参加了一期驾驶员培训班,拿到了临时驾照。实际上,这仅仅是练车的开始,要想通过路考、拿到正式驾照,还有一段勤学苦练的路要走。首先让我头痛的是请陪练教师,在我的朋友堆里,都是学者和留学生,学者里没有会开车,在留学生里倒还有几位开车好手。要请这些好手“出山”,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他们都在拼学分,拼论文,每天忙得“不亦乐乎”,哪里还有空闲时间。我不能“厚着脸皮”求他们“舍命陪君子”呀!不过也有二位“贤人”,看我心诚,动了“恻隐之心”,竟然答应抽空陪我练车。对这二位“贤人”的慷慨相助,我至今还是心怀感激、念念不忘。

其中一位“贤人”是Wu先生,他是地质系的博士研究生,来自北京。Wu先生身材瘦小,瓜子脸,高鼻梁,眉目清秀,红润的脸庞总是挂着温和的笑容。一眼就可以看出,Wu先生是一位雍容自若,豁达潇洒,不露锋芒,不事张扬的“谦谦君子”。奇怪的是,Wu先生出自中医世家,祖辈是清朝皇宫里的御医,理应继承祖业,顺理成章地成为现代名医。可他却违背常理、改换门庭,攻读与中医毫不沾边的地质学。

另一位“贤人”是Zhu先生,他是电机系的本科生,来自北京。Zhu先生的父母是我的好朋友,给我提供过很多帮助。小Zhu相貌俊秀、披肩长发、明眸皓齿、满脸稚气。来美国前在广州上大学,他可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好学生”。他与别人合作,从广州往北京贩卖服装,他负责在广州采购和向北京发货,生意做得很红火。他在电机系上课,算不上“用功生”,但每次考试都很优秀,多次获得减免学费的奖励。这大概得到他父亲的真传,他父亲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北京大学,后来从事电子产品的研究和开发,硕果累累,成绩卓著。

自从我来到大学城,一直都是“井底之蛙”,成天围着校园及其周边区域活动,很少突破这口“井”所限定的范围。这次练车,给了我一个跳出“井底”的机会,可以尽情欣赏围绕大学城的大平原和大草原的田园风光。

车在广阔的田野中奔跑,纵目望去,一片片棉花地泛起银波,一块块大豆田果实累累,一垄垄玉米铺沟浸垄,到处是一片长势喜人的美丽景象。一座座精巧别致、各具特色的农舍散落在田野中,色彩斑斓的屋顶在阳光的映照下,光怪陆离、分外醒目。有时,我们陶醉于田园美景,会停下车来漫步。田边地角,野花丛丛,多姿多彩,飘散出阵阵清香。我们禁不住深呼吸,要把这沁人心脾的气息吸个饱。

有时,车又在无际的草原上驰骋,碧绿的牧草随风起伏,整个草原如同碧波汹涌的绿色海洋。草丛中,处处都是成群的牛群。各种毛色的牛群衬托着阳光,就象绣在绿色缎面上的彩色图案,璀璨耀眼、绚丽多姿。Texas州产牛一千七百多万头,居美国第一位。有一位物理系的博士研究生告诉我,他的导师就有一座养牛场,由他师母管理。每年春天买来一群牛崽,圈在牛场里放养,牛场里长满了肥美的牧草,还有从外面引来的泉水。牛儿在这里吃喝无忧,自由自在。可是,牛儿哪里知道,当它们吃得肥头大耳时,就要被赶进屠宰厂,成为美国人餐桌上的美食。

我开车技术日渐熟练,虽然还没有拿到驾照,已经可以独自驾驶了。我的两位访问学者朋友,高先生和王先生,一直想买照相机镜头,听说Walmart很便宜,可Walmart在市郊,要经过高速公路,骑自行车到不了,只能干着急。听说我能开车,高兴极了,就要我周末开车送他们去一趟。我二话没说,满口答应。我们一早出发,高先生帮我查地图,王先生帮我看路牌,我集中注意力,紧紧把住方向盘,眼睛盯着车前路况。其实,在美国开车并非难事,马路宽敞,车辆稀少,行人更是罕见。即使这样,我还是小心翼翼,不敢有丝毫的掉以轻心。

我们高兴而去,满载而归。两位先生都如愿以偿,我也大有收获。这件事让我欣喜若狂,因为我第一次体验到了开车的乐趣。有车可以急人之困,有车可以助人为乐。急人之困和助人为乐是我的最大愿望和理想,我一生都在为此苦苦求索。想不到,我的这部旧车,也能帮我有所作为。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