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投资世界中,「做空」一直是对冲基金和高级交易员手中的工具。然而,越来越多长期投资者(比如巴菲特)却坚定地主张:永远不要做空任何股票。
这只是老派的谨慎保守?还是一种基于深刻理解的投资智慧?
为什么不要做空股票?
1. 风险不对称:亏损无限,收益有限
做空的本质是押注股价下跌,理论上的最大收益是 100%(股价归零),但亏损却是无限的。
举个例子:2021 年初,如果你在 $20 做空了 GameStop,面对 Reddit 群体引发的暴涨行情(股价最高超过 $400),可能一夜爆仓,血本无归。
2. 长期趋势向上:和时间作对是危险的
美国股市长期来看呈现上升趋势,背后是科技进步、生产力增长、人口红利与通胀驱动。
市场是为多头设计的. --沃伦巴菲特
我們或许能抓到一些泡沫和下跌,但时间永远站在多头这边。做空,结构上就处于劣势。
3. 成本高、时间难、容易被逼空
做空并不便宜,通常需要:
最糟的是:被逼空(short squeeze)-- 当股价快速上涨,我們被迫回补,买盘推高股价,亏损进一步扩大。
4. 情绪压力巨大,心理负担沉重
做空的逻辑是相信别人会失败,长期处于负面情绪中,心理压力比持有优质企业更高。股价反弹时,需要极强的纪律性和心理素质来坚持仓位。
但做空也有其合理性吗?
当然,站在专业机构角度,做空在以下场景中依然有价值:
1. 对冲已有头寸
如果长期持有某行业股票,做空该板块 ETF 可能是种风险对冲手段,并不是纯粹押跌,而是降低组合波动性。
2. 揭示欺诈与结构性问题
一些著名做空者(如 Jim Chanos)揭露了 Enron、Wirecard 等公司财务造假,对公众有实际意义。
但这需要深度研究、数据支撑和法律意识,不适合普通投资者。
3. 市场中性策略(对冲基金常用)
某些策略通过多头 + 空头配对,赚取相对价差,但这类策略对系统、资金和执行能力有极高要求。
巴菲特的投资戒律:永不做空
巴菲特曾说过:
我永远不会做空股票,风险太大。下跌短期是可能的,但长期市场总会上涨。
虽然做空在某些场景下具有意义,但对于 95% 的投资者来说,它更像是一种高风险、低胜率的投机行为。
如果已经拥有可观的资产(比如 $1M、$10M 以上),追求的是复利与稳健增长,那么永不做空不是保守,而是智慧。
你可以通过做空致富,但更可能因为做空一无所有。
如果我們热爱企业研究、相信伟大公司的长期价值,并希望通过复利实现财务自由, 我們需要做的不是做空,而是找到优秀企业,长期持有,不断加码。
复利,是投资者的终极武器。不是做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