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提到巴菲特,只记得“长期持有”“价值投资”,以为他从不卖出。
但真正研究过的人都知道,巴菲特的核心不是死拿,而是判断力与灵活性。
他多次在市场环境变化时果断调整:2020 年疫情期间,他清仓所有航空股(包括西南航空、达美、美国航空等),坦言自己判断错误;他也曾卖出迪士尼、麦当劳等好公司,因为机会成本更高;即使是核心持仓可口可乐,他也会在不同阶段动态加减仓。
真正的价值投资,不是信仰,而是理性、纪律与灵活的结合。
我自己也一样。在这轮调整前,我很早就开始减杠杆。
我提前卖掉了 TQQQ,减持了一部分 TSLL。我清仓了原本准备长期持有的 Robinhood(HOOD)和 ARKK,关闭MicroStrategy PUT,卖出部分 TSLL,整体回笼资金达八位数。这次我在 HOOD 上盈利约 40%,在 ARKK 上盈利约 50%。如果不卖,恐怕现在就只剩 20%,甚至已经下水。
现在我可以坦然地拿着大把现金,笑看回调。
尽管英伟达(NVDA)回调厉害,但我的进价在 110 美元左右,仍有 60% 浮盈,所以继续长持。我也在亚马逊(AMZN)上有不错的利润。当你有足够的利润垫,比如我在 NVDA 和 AMZN 上的仓位,就能放心地长期持有,享受复利的力量。但在此之前,我绝不会坐视盈利缩水甚至转负而无动于衷。这些动作让我在回调中依然保持从容。
当然,也有遗憾。我在 Coinbase(COIN)上 400 美元时本该卖出,却犹豫了,想着长持,结果所有盈利化为乌有。这就是市场的学费。
这种从容来自教训。
今年初,我在 Circle 上一度重仓超 200 万美元,在 200 多美元果断卖出,锁定了约 50 万利润。当它回调到 110、120 美元时,我又重仓买回。
那一刻我体会到:
从容,不是运气,而是纪律。
能笑着长持,是因为先懂得在高点落袋;能淡定面对回调,是因为早就留好了安全垫。
我一直强调:永远要留 20–30% 的现金在手上。
那不仅是抄底的子弹,更是笑看回调的勇气。
我能够为几只真正值得的好股票水下三千尺而不卖,
但我绝不可能拿着一大堆股票全线水下三千尺。
仓位管理,不是胆小,而是生存的智慧。
我最不喜欢的是那些马后炮式的传奇故事,
“十年前我买了某某股票,如今十倍收益。”
那只是幸存者偏差。没人能预知未来,即使做足功课,也躲不开黑天鹅。
投资不是回忆过去,而是设计一个可重复的成功过程。
当你买入一只股票,无论做了多少功课,都可能失败。那就要敢于止损,勇于翻篇。
同时,也别陷入“研究瘫痪”:有时最安全的股票反而涨不动,反而是你没预期的标的带来超额收益。
真正的核心是:
敢买,也敢砍;
建立一个能反复验证的流程;
通过分批买入、摊低成本的方式让正确的判断越赚越多;
当行情不对,就要获利了结,腾出现金等待下一次机会。
我会在价格更低时买回 HOOD 和 ARKK,它们依然是我看好的标的,有潜力成为值得长期持有的股票。同时,我还会卖出更多的 PUT,希望在更低的价格买入 TSLA、FIGR 和 FIG, 并继续增加在 AMZN、META、GOOG 上的持仓。这不是情绪,而是基于价值和时机的再平衡。
这才是工程化的投资思维,不是赌运气,而是构建一个可持续的体系。
市场没有常胜将军,只有能活下来的赢家。
活着最重要。再好的股票,也可能水下三千尺;
但只要你有现金、有纪律、有流程,
就能笑看风浪,稳坐船头。
无论以何种方式,我都相信你会继续分享你的思考与生活的快乐。喜欢你,不仅因为你的投资眼光,更因为你的性格——不拘泥于琐碎,始终关注真正重要的事。
一个好老师,会用一生去教、去分享,他的快乐来自学生的成长,那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再次感谢,也希望你能继续用这个平台分享你的见解与文字。我们会一如既往地支持你。
在牛市,长持---复利以年计算+波段---复利以月计算,确实是一种不错的交易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