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 斋月
作者:卡孜米.阿里
译者:黎历
你渴望饥饿至极,瘦成枯枝,
在这饥饿的月份里,徘徊在
第十九、二十一、二十三个夜晚之间。
圣咏开始回响,可这又有何意义?
若地下水稀缺,人们便可张网
向空中捕捉迷雾的甘霖。
饥饿让你归于无知,
干渴揭示饥饿的脉络,
浓稠的夜静得出奇,旋转的蛛丝停滞,
天使的低语也在此刻止息—-
这隐秘之夜或许已经过去,
你必须竖起耳朵聆听——
你永远不会知晓,哪个夜晚的嘴唇正神圣地诵念,
哪个夜晚的诵念,仅仅是风声在耳边回旋。
选自美国诗歌基金会,2025年3月29日《每日一诗》栏目。
这首 《Ramadan》(《斋月》)由 Kazim Ali 所作,以简练而富有象征性的语言,描绘了穆斯林在斋月期间的精神体验。诗歌不仅探讨了 饥饿与渴望 的生理感受,更深入挖掘了 信仰、苦行与觉悟 之间的关系。
主题与意象
1. 饥饿与灵性觉醒
诗的开篇直接将饥饿比作树枝的枯瘦,使人不得不在“第十九、二十一、二十三夜”之间徘徊。这些数字指的是伊斯兰信仰中的 “盖德尔之夜”(Laylat al-Qadr,命运之夜),据说在这几个夜晚,《古兰经》首次降示于先知穆罕默德。饥饿不仅是身体上的体验,更是一种通向灵性的方式。
2. 自然与信仰的交织
诗中运用了 “地下水”“捕捉雾气” 的意象,暗示信仰的渴求。若现实世界的水源匮乏,人类仍能向天空寻找甘霖,象征着人们在苦行中向神祈求精神上的滋养。
3. 沉默与神秘
“蜘蛛暂停了旋转,天使的低语也止息”——这种极端的静谧感,强化了斋月夜晚的神秘性。在伊斯兰传统中,天使在“命运之夜”降临人间,带来神圣的启示,而诗中却写到“天使的低语止息”,反而增强了夜晚的神秘感,仿佛信徒必须更加专注,才能听见真正的神谕。
4. 信仰的不确定性
诗的结尾提出了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你永远不会知道,哪个夜晚的嘴唇在神圣地诵念,哪个夜晚的诵念只是风声。” 这不仅反映了信仰中的神秘主义色彩,也表现了一种 对宗教体验的不确定性。信徒或许在寻找神的声音,但有时听到的只是风声——灵性的领悟并非显而易见,而需要用心去聆听。
形式与风格
• 诗歌采用自由诗形式,没有严格的韵律或固定节奏,使其更具冥想色彩。
• 语言简洁但意象丰富,富有象征意味。
• 诗的结构从具体的饥饿感,到对灵性意义的追问,最后以不确定的悬念结尾,使读者在阅读后仍然回味无穷。
总体评价
这首诗不仅描绘了 斋月的禁食体验,更探讨了 苦行与灵性、沉默与启示、信仰与不确定性 之间的张力。Kazim Ali 以富有象征性的意象,展现了信仰的神秘性和探索的过程,令人深思。诗歌风格简练,却蕴含深意,使其成为一首值得反复品味的现代灵性诗作。
附上原诗
Ramadan
BY KAZIM ALI
You wanted to be so hungry, you would break into branches,
and have to choose between the starving month’s
nineteenth, twenty-first, and twenty-third evenings.
The liturgy begins to echo itself and why does it matter?
If the ground-water is too scarce one can stretch nets
into the air and harvest the fog.
Hunger opens you to illiteracy,
thirst makes clear the starving pattern,
the thick night is so quiet, the spinning spider pauses,
the angel stops whispering for a moment—
The secret night could already be over,
you will have to listen very carefully—
You are never going to know which night’s mouth is sacredly reciting
and which night’s recitation is secretly mere wind
Selected from Poem of the Day, American Poetry Foundation, March 29,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