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永不飘散的记忆》- 8.高山仰止 - 8B.隐凶莫测

(2025-01-21 06:12:25) 下一个

8B.隐凶莫测

李曙光是和胡祖明一起分配来的初中毕业生,他长得最高,分在我们机修车间。厂里没有钣金工,让他和另一个姓许的同学学钣金。

李曙光很帅,高个子,高鼻梁,丹凤眼。也比较文静,在不乐意或不赞同时他就沉默,赞成和高兴时会露出微笑。但他很有主意,能负责任,我赞赏他的细致认真和坚韧不拔。

李曙光和另一个姓许的学徒来车间时,正好车间雇了一个敲白铁的知青在干活,二人就先跟着他学白铁。好像不到一个月就闹翻了,二位学徒说,这个师傅老是嫌他们伺候得不周到,动辄就要训斥他们,还不乏侮辱性的语言。而那位师傅则以为已经很宽容了,他说骂算什么呢,不听师傅的话,按老规矩是可以打的。我们几个资历老一点的工人也都以为不能再按老规矩办,支持两个学徒离开他。车间于是安排他们各自跟着一位焊工学电焊,要求他们有机会还是要学钣金和管工,要当多面手。我刚开始当管工,以前又当过焊工,李曙光喜欢跟着我,以后相当长一段时间,我们总在一起工作。

李曙光是一个非常细致的人,生活中也是如此。有一次他买了一辆新的永久牌自行车,那时是一件让人羡慕的事。任何人对新车都会很爱护,但像他这样的恐怕不多,一天下了雨,为了防止钢圈内壁生锈,他回家后就将内外胎都扒下来,擦净晾干后再装上去。

一起工作时,能感知他很善于思索。钣金工的放样对不少人来说是个难点,要描述出不同形状的实体在空间交汇时表面形成的接触线并把它展开出来;或者画出空间曲线例如螺旋线在某一平面上的投影。我是班长,有责任提高大家的业务水平,有机会就搜罗一些实例供大家讨论,他领会得很快。为提高冥想的能力,我还搜罗了一些智力题供大家练脑子。至今大多忘了,还记得一个稍复杂的,是说有12个乒乓球外观都一样,其中1个的重量和其他不同,能不能用天平秤称3次把它找出来?十几个人中有三个人能在12小时内解出来,李曙光是其中之一。以后才听说要解决像几何体投影等问题需要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即使在大学本科教学中也是一门有难度的功课。后来开始出现一些像钣金展开手册之类的书,大多可以依样画葫芦,情况就好得多了。

有人做事粗放大度,有人做事细腻精致,或许是性格致然,难说有高低贵贱之分,但在一些需要精细对付的工作中,后者就显得珍贵。李曙光当焊工,很有耐心和韧性。考虑到他经验还少,我总是宁可自己难一点也要将可以预制的部分做得更多,尽量减少现场的固定焊接,这样做工作的场地比较宽敞,工件的位置也可以随意改变。但李曙光每一次都说不要为他考虑,我觉得怎么方便就怎么做。有一次已经晚上十点多了,一根大管子贴着地,下面是大石头,仅能刨深约十多厘米,我打算让土建队来砸掉大石头,再挖一大坑,我们明天一早再干。但他坚持还要试一下,拿了面镜子,把焊条弯成弧形,头贴着地,很艰难地干着,到过了半夜,终于焊好了。这样就省去了土建队在后半夜挖坑,明天一早我们就可以另干新的工作。总之他是个宁愿把困难留给自己,多为他人多为全局考虑的人。

对技术革新李曙光很热心。有一次,我想做一个能连续工作的乙炔发生器,包括在加电石和水的时候也是如此,还能自由地调节乙炔发生的压力。和李曙光商量,得到了他坚定的支持,我们利用紧张工作的间隙,把这个发生器做成功了。由于打制封头要花许多时间,我们找了两个旧封头,但是太厚,发生器重得像头死牛一般。虽然重,但提高工作效率不少,李曙光就一直带着它。我们一直想等有空闲时再打制两个薄的封头把它换下来,直到李曙光去世还没有搞成。李曙光去世后,因为太重或各人都有自己的装备,再没有人使用它,后来渐渐成了废铁。

缺乏统计数据的支持,但我以为,往往最优秀和最无畏的人就最容易牺牲。和胡祖明的牺牲相似,虽然出于看似偶然的原因,却又循着必然的轨迹,他们处事的态度和品质决定了他们当时就会这么做。由此想到,因为凡有危难,损折的往往都是最热忱、最勇敢、最忠诚、最无私、最敢于担当和坚忍不拔的那一批人。如果我们依然没有将他们存放在心中,是否又是更大的损失?

1978年6月,李曙光他们几个人去帮助本县县城的一家化工厂工作,一天中午传来消息说李曙光出事了,我马上乘公交车去县城的医院。李曙光已不在抢救室,他的心脏已经停止了跳动,在一间空房里静静地躺着,头上缠满了纱布,已看不到他的面容,我紧紧地握着他的手,良久良久,始终是冰冷冰冷的,悲痛的心情久久难于平静。

据说那家化工厂要做一个不锈钢容器,但又搞不清楚应该使用的材料,用了一种马氏体不锈钢来打制封头,结果李曙光在焊接好这个容器进行试压时发现了裂缝,我想李曙光应该知道这种不锈钢材料的可焊性很差,或许是体谅他们采购材料和制作的不易,还是努力要将这件容器修补好。试压时捡了一根扔在地上看似用过的橡皮管来灌水,恰恰这根橡皮管曾灌过苯,没有废弃也没有清洗就扔在那里。李曙光他们很可能并不知道这个厂在生产或者使用过这种危险的化工产品。也许是为了方便,甚至是为了节省才使用了这根皮管。容器里的水排空时,充满了蒸发出来的苯和空气的混合物,当李曙光对着裂缝焊接的一瞬间,焊点的温度使罐内的气体爆炸,飞起的碎片击中了李曙光的头部,当场就牺牲了。

李曙光牺牲时才21岁,他的生命就如昙花,开放得绚丽而又短暂,让人不舍离去,久久地留恋怀念。如果他觉得这种材料能焊接好的可能性不大,让他们重新采购制作,如果他不使用这个废弃的橡皮管,去仓库领一根新的,然而已不再有如果。他就是这样太能体谅别人的困难,太克己为人,太不习惯于请求别人的帮助,并且已养成了严谨与节约的作风。一种在有序环境中的优良品质,在无序的环境中反而会招致灭顶之灾。

工业化的进程总会包含与散漫无序的习俗之间的冲突,蹒跚前进的每一步都要付出血的代价。有人以为发达国家的标志有三个:注重短板;注重细节;注重未来。为什么短板与细节都能得到注重,值得深思。我以为应该不是由于已经十分稀少,使其信息量被放大而引起了关注。而是出于对职业道德的尊重和对完美的追求;或者是由于并不健忘,始终铭记着发生过的惨痛的教训。

离开我们时李曙光将要结婚,几天前他还和我谈起准备的情况,他说本来都准备好了,一面大镜子最难办,他父亲专程搭卡车去上海运来,一路小心扶着,将到家时已累得有点恍惚,想坐下歇歇,不小心就弄破了。然而,如今他的家人竟要面临如此意外的痛苦,让人分外伤感。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