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前言
记忆也或轻或重,有的会像云烟一般随风飘散,有的则会重重地凝结并且深深沉淀在心底,无论雨雪风霜绝不磨灭。我将它们写下来,是为了后人能够真实地了解我们这一代工人曾做了些什么,不至也随着我们飘逸而去。相同的往事,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但我以为,对真善美的不懈追索乃是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第一原动力。人民和实践则是两把尺子,越从大多数民众的长远利益着眼不杂以个人恩怨,越切近真实,就越公正。历史是我们走过的一条路,它必须建立在真实的基石之上,因为只有真实才会让人心存景仰,点点滴滴就像需要真诚并公正对待的每个人一样,不因卑微而被忽略,不因低下而被湮没。
已是暮年,梦中常常是年轻时和伙伴们正在干着艰苦繁重的工作,感觉值得为之付出而努力坚持着。惊醒时才想到他们中的一些人都已早早地离开了我。我在一家化肥厂当工人近十五年,曾有现在的年轻人可能难于想像的经历,好几位常常日夜在一起工作的伙伴,或劳累致病而早早逝去或在危险的工作中因事故而牺牲。他们有的正当二十一、二岁的青春年华,尚在热恋中;有的正准备结婚;有的儿女尚小。回想一次次的生死离别,总让我涌起阵阵悲怆。也令我沉思:他们生前不辞辛劳或者冒着生命危险,并不是为了得到荣誉或者升迁,也和他们家人的生活是否会好一点没有直接的关系。他们是为了什么?这样干是不是值得?我一直在思索、在寻觅,希望能找到合适的语言来叙述。恰如数十年来我也没有能够理直气壮地回答妻子的责问:当初这么玩命地干是为了什么?我能活在今天也许得到了幸运之神的眷顾,但我始终不能忘怀逝去的朋友们,总想写一点什么来纪念他们,该如何谈起却又几度茫然,似有一种难以名状的孤独,由我久久徘徊。
那个时代的中国劳动者,有许多是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甚至处于生命仅可以维持的状态,依然能不畏艰险、坚韧不拔、热情饱满、始终如一,用他们的汗水、鲜血乃至生命创造了许多人类社会的奇迹。是什么精神力量在支撑他们?应该是一种需要仰视才能看得到的精神文明。数亿人在饥饿、贫穷与一些发达了的人们的鄙视中,依靠这种力量度过了十分艰苦的岁月。每当想起就似有一曲激荡的旋律在伴随,恰如《二泉映月》表述的那般深沉、悠长又迴转,时而舒展,时而激昂,但久久不息。这是顽强生命的力量在隐忍、在颤振、在奋进,这种力量的源泉或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希望。
人生面临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也往往也是一时难于找到确切答案的问题,就是活着是为了什么?有一篇刊载于西方的网文《自闭症儿童的心灵之门》,其中说道:人在经历了精力超过需求的青春期躁动后,进入成人阶段。成人的标志是心灵中对社会和家庭尤其是对后代的责任意识。这种意识不是培养出来灌输进去的,而是与生俱来天命所赐的,在人成长到一定的年龄就自然地在心灵中显现出来。这时,人的心灵中就主动地要去支撑另外的灵魂,去支撑一个家庭甚至整个社会或民族。从这个角度说,近几十年流行的只关注个人享乐的生活哲学是武断的,有悖于人心灵的本性,也不容于人类社会的模式。还有一位参访了麦加朝圣的旅行者则以为:在所有的动物之中,人是唯一喜欢想象,需要愿景,追求意义的动物,而宗教能够在最大限度上同时满足这三个需求,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的确如此,人若失去了生存目标,往往会无聊、会迷茫、会惶恐。
我觉得上述的二段话都有道理,加在一起大致可以形成对中国人并非没有信仰的支持。信仰应该是一种为美好愿望而努力的精神动力,并且阐述其生命行为的意义。中国人的信仰应该更广义、更浩大,注重共存,也更期待公正。由于环境的恶劣,远古的中国人就重视群体的共同利益和个人在群体中的作用。例如,很早就将为人的立足点超越了个人与家庭而进入群体,倡导在一个可及的亲缘范围内和谐共处,建立一种德治、有序、相互帮助、共同发展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期待进入更广泛更高级的境界,如同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走出农耕社会后,我们生产的多少产品是给自己享用?提供的多少服务是为自己?如果大家都把自己的工作做好,都提供精良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除了本身会有成就感和满足感外,所有人的生活都会越来越幸福。这是一个极其简单明了的道理,这种想法也大致代表了在我当工人那个年代许多人的人生态度。然而,或由于不安全感以及一些人的贪婪与虚妄,这个简单的美好愿望似乎可以十分轻易地被击碎,其中机理耐人寻味。
人的生命中有两项最重要的内容,就是付出与获得。在一个封闭的区域内,要维持正常的运行,全部的付出与收获会找到相应的平衡点。不太恰当的比喻就像有一个葡萄园由一批人耕种,但很随意。有人善于耕耘、有人善于浇水施肥、有人善于除草捉虫,还有人很机灵是摘取葡萄的高手。到了收获的季节,善于摘葡萄的人得到了更多的葡萄,由此形成了付出与收获的不平衡。但是若大家都去练习採摘葡萄不再勤于耕耘浇水施肥,如此以往,葡萄园必然会荒芜。世道兴衰应该就是这种整体付出与收获间平衡与不平衡的必然反映。
在我当工人的时代,由于人们的获得相差不大,观察的背景也比较简单,能够清晰地看到伙伴们的付出。追忆逝去的朋友们,我只能大致记述他们的行为,肯定还有一些珍贵的东西值得思索和整理。或许能引发人们的探索:什么样的人生目标才值得追求?
其实每一代人都在选择:如何继承前人的精神财富?需要什么样的精神生活?也都伴随着无形的希望与承担:如何让所有的人都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