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今又是《江南名士胡笔江》

(2025-03-29 09:31:01) 下一个
(一)
笔江长,万里江河寄殇。祖康煌,千秋义气豪放。
多少风流垂杨,国事跌宕,一脉衷情奉华夏,漓漓清波洄荡。
古月人,十八子,前世不弃,后世不忘。
 
(二)
母亲是不同意我写家世的,但她知道,父亲活着的时候最喜欢唱“红灯记”给我听。家族里也是奇怪,就是我,打小爱听家里长辈说故事,至于故事的出处,向来不在意。
 
总有好奇的时候,网上查了一些资料。就胡笔江这位先人,两个月前笔记就做好了,始终没写,因为听了母亲的话。可是每当我翻开“笔记”,总有一股子意气从内里顶着我,难挨的很。回头看看迁迁往事,竟是难以自己。血脉里还有,我抹不去。
 
网上的很多资料和我父亲、祖父母口里的不完全一样。我不知道台湾和美国后人是怎么印证现有的一切的。想想,族谱不在我手上,要查得去江都和扬州、蚌埠和南京,当然还有上海。罢了,那么大的一个弯不是我目前能够绕过来的。看看是否以后有机会了。
 
(三)
父亲不在了,又碍着母亲的叮咛,我还耐不住,指骂由人了。反正打小就是母亲的活宝,不在乎她柳眉倒竖。隔着好大的一个太平洋,我装着不听见,她也拿我没办法。
 
胡笔江有一张和毛泽东、周恩来的合影照,理电脑时丢了。现在还找不见。遗憾。
 
其他的资料我尽量汇齐了,简练在这里。算是资料吧。
 
很多资料强调了胡笔江在扬州的种种,其实他是江苏省江都人,和我父亲的主脉一路。原本就是江苏的商贾大户。并非他本人说的“一介平民”,那是先人的客套。
 
两家人家是故友、姻亲加生意伙伴。主要走得是京城运河,家底是钱庄、米行、桐油行及盐运等。胡笔江名字中的笔字,不是辈分排字,下面一代人的排字是“仲”。我的祖母叫胡仲英,自家祖父那里我就不去说了。总之,身价名望不在胡家之下就是了。至于江家,也就不去累笔了,又是另外一篇大故事。
 
(四)
早先旧上海的十里洋场上的头面人物是最早发起于与洋务买办有关的民营资本家。而民营资本家里的大多数,是在太平天国以后逐渐做大了的地方商贾。洋务运动开始后,大量的类似资本进入“五口通商”。江浙一带的巨贾十之八九地进入了上海,其次是宁波和南京,延至京沪铁路徐蚌一线。
 
上海滩最早的有实力的商人氏族并非蒋宋孔陈,这四家是靠政治势力快速发达的家族,我尽量说得婉转些。上海的“外姓”大家族大致姓氏有以下数个:唐、宋(宋家算一个)、茅、李、胡、杨、苗(苗家衰的比较早)、荣、吴,等等。虽然不尽全,大致是这样了。我见过荣毅仁的姐姐和姐夫,交大动力学专家杨教授(名字略去)。起初他不知道我是谁,从苗姓文书那了解到我这个小翻译的“家底,直接把我清上了饭桌。几番交往,他对上海滩真正商人名家的看法基本与我一致。这是话外话。可以小注的是,杨苗两家是世交(苗家潦倒后,杨家始终不弃,罩着苗家后人),杨荣两家既是世交也是姻亲,本家和荣家是商业伙伴及联姻(德字辈),有上辈家人曾被邀请掌管过荣家申兴旗下纱厂(一到九厂)。
 
(五)
众所周知,旧上海有两个无人不知的狠角色,黄金荣和杜月笙。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两位有一个共同买张、佩服、当着面不敢放浪的人,这个人的名字就是胡笔江。上海当时的总商会会长。
 
胡笔江,名筠,字笔江,一八八一年四月二十七日出生于江苏江都县胡家墩,排行第四。
 
一九三八年八月二十四日,筹完去美国买军用战斗机款项后,胡笔江等人从香港坐专机回上海时被四架日本战斗机拦截围攻,遇难去世。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蒋宋孔陈等国共两党首要均亲自起书电文追悼。董必武亲自吊唁。九月四日追悼会隆重举行,上海、汉口、香港等地下半旗志哀。香港追悼会上,主祭是宋子文。一九三九年年,胡笔江的遗体在香港落葬。二十年年后的同一天,我在上海达华医院出生。不知道是不是历史派我来记住这一天。
 
胡笔江成了大家公认的历史爱国名人。我写这段文字,也因为这段历史缘故,否则还不敢写。不想惹麻烦。 
 
一九三二年,胡笔江在上海广播电台对全国人民说:“我出身一贫民之子,设使我为这次战争而牺牲,则国家损失,不过一贫民之子而已。”竟成应照。历史真会开玩笑。
 
(六)
网上有文说,胡笔江少年勤奋,十多岁开始去钱庄打工,好像胡家子弟很勤奋,打小就会学生意赚钱了。瞎说。胡家可是名门望族。以前的士族家庭,孩子到了十三、五岁都要下去到自家生意盘子里去历练的。大家族到了一定程度,给你多少财产和多大的经营铺面,就看你是否有本事,是否有头脑。绝不可能是为了生计和赚钱。至于写得一手好柳体,被李鸿章、曾家九少爷(荃字营老大,太子少保),包括梁士饴相中,都是白话,没有经营场面里经过多少次幸苦的历练,别人如何相中。我祖母嘴里的胡笔江就是一个风度翩翩、谈吐高雅、文好胸阔的氏族俊秀。世界上哪里有白给的功名利禄?
 
另一个这方面的例子是,我的姑婆下嫁给一位蒋姓子弟,那位先生做了我们家几十年的总管,经营有道,为人豪爽。家里每一位人、氏族中每一位人、商务圈子里每一位要客的生日,哪家孩子出生和婚嫁从不落下,深得喜爱,熬了几十年,全凭出色的历练和能力最后成了江苏省纺织业的龙头老大。南通纺织厂就是最早作为陪嫁嫁妆送给他的生意盘子,被他打理得繁花似锦。
 
就此说明,成功人家在过去教子远比普通人家要严。而且氏族家庭很多的规矩里有这么一条“天规”: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不然,一经查实,轻者祠堂受责,重者除名。不像现在的纨绔,只想到自己,哪里有什么大家风范。也是可叹可悲!再多,传得了三代吗?
 
在中国哪怕是美国,如洛克菲勒,好的家族一传就传八代十代不倒的比比皆是,全凭“规矩”。
 
(七)
胡笔江对民族资本的运作,尤其是对中国银行的建立和建设的功绩是非凡的,可以说他之前的人是无可伦比的,他可以说是银行经营到了中国人自己手里开始发展的领军人物,集大成者。功绩太多,无法细说,单列几项:
1. 1920年,在家乡出资十多万光洋办学、建堤、扶穷救伤。深得家乡人爱戴;
2. 1921年6月5日,出任中南银行总经理(其实是自家起头的盘子)。南阳金融侨领黄奕住人董事长。因黄不懂金融和资本操作,胡笔江实为全权经管;并首度发行自家的钞票;
3. 1923年作为召集人,号集上海金融界各路大鳄,成立名震中华的金融巨头:北四行。唯一独立首先开始了外汇管理、经营和结算,推动了上海经济和全国民族工业的兴起和腾飞;
4. 1923年起,除了经管中南银行,后又出任交通银行总经理、董事长等职,并在全国各地建立分行。居功至伟;
5. 1933年,建议、规划、筹建了远东第一高楼,远东富有的第一象征、十里洋场的骄傲,世人皆知的二十四层的“国际饭店”;(注:本家从此之后的婚嫁仪式全部在国际饭店举办)。
6. 为抗日筹捐了巨款。家祖也做了不少,三八年用飞机空投救援物资赈济水涝中的几十万的同胞是其中一项,事后,享“万民伞”。38-42年间,日本人借由军事胜利垄断了物质和产品市场,全部纱和布统购统销,且全部贴上日本商标,意图打垮中国的所有民营纺织业。危刻时机,家里有人拨巨款救助上海纱、布两行里的众多民间企业并在事后拒绝了一切回报,也是一桩毫不“利己”的“功德”。
 
(八)
似乎是要被时间淡忘的一段历史,用文字记录把它重新擦干净了。放在历史该有的位置上。吾辈不忘。家里“红灯记”该唱的时候还得继续唱,为了不忘自己的血脉,自己的方向!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