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天上人间又中秋

(2025-10-05 03:07:01) 下一个

中秋,是一年中最温柔的夜晚之一。皓月当空,银光如水,洒在屋檐、院落,也落在游子心头。

 

 

中秋节的源起,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人对月亮的崇拜。早在先秦,便有祭月之礼,秋季八月十五,天高气爽,正值五谷丰登,古人以明月象征天地的循环、岁月的无常,也寄托丰收与家族安宁的祈愿。唐宋以后,节日逐渐定型,赏月、饮酒、吃月饼,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仪式。宋人苏轼感叹“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赋予月亮不仅是自然景象,更是人生哲理的象征。

 

诗歌自古以来便是中秋夜最自然的表达。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让我们看到月光唤起的对故乡的无限思念;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提醒人们,无论身处何地,同一轮明月连着千里心意。中秋的月,不仅照亮夜色,也牵引着人心,让思绪跨越时空,抵达亲人所在的远方。

虽然我们身在它乡,每到中秋,仍会与三五好友聚在一起,吃月饼、喝酒赏月,聊旧时光。每年,女儿和女婿也会寄来月饼,轻轻打开,香气便带来家的温暖,让我们仿佛与亲人同坐一桌,共度这轮明月。

我也作一首:

 

《中秋夜思》

 

天上人间又中秋,

八荒四海共乡愁。

床前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月思故乡。

 

把酒问天几多情,

举杯邀月诉前游。

月有圆缺人怀旧,

半生漂泊任浪舟。

 

半个世纪的漂泊,让我理解了李白的乡愁,也理解了苏轼的人生无常。明月依旧,世事如水,而人心总在圆缺之间。中秋,不只是一个节日,它是与过去、与亲人、与自己和解的时刻。借明月寄思绪,无论天涯海角,我们心中都有一轮共赏的月

天上人间,又是一年中秋。

祝大家中秋节快乐。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