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MEC馆藏丰富,展出超过5万件文物,涵盖史前时期、法老王朝、希腊-罗马、科普特、伊斯兰以及现代埃及等各个历史阶段。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皇家木乃伊厅”,安放着拉美西斯二世、哈特谢普苏特女王等传奇统治者的木乃伊,采用21世纪互动展示技术,营造出庄严神秘的氛围。
博物馆强调文明的连续性与多样性,通过实物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结合,展现埃及社会、宗教、艺术与日常生活的演变。此外,馆内还设有纺织品展厅、临时展览区和多媒体互动空间,为游客提供沉浸式的文化体验。
是埃及文明国家博物馆(NMEC)的核心展区之一,专为展示古埃及法老和王后的木乃伊而设计。展馆位于主展厅下方,内部布局仿照卢克索帝王谷的陵墓氛围,营造出庄严神秘的参观体验。
该展厅共展出22具皇家木乃伊,涵盖第17至第20王朝的18位国王和2位王后。其中包括著名的哈特谢普苏特女王、图特摩斯三世、拉美西斯二世、塞提一世等传奇统治者。每具木乃伊配有详细的身份介绍牌和多媒体投影,讲述其生平、统治时期的重要事件及其陵墓的发现过程。展厅内部被划分为多个小展室,每个展室陈列数具木乃伊,并配有相关的棺椁和随葬品,展示古埃及人高超的防腐技术和对死后世界的信仰。此外,展厅还设有介绍古埃及人制作木乃伊过程的多媒体展示,帮助观众深入了解这一古老的技艺。
皇家木乃伊馆内禁止拍照,虽能亲眼见证法老真容,却无法留影纪念,令人感叹只能将震撼藏于心中,略感遗憾。
是古埃及第十八王朝法老埃赫那顿(Akhenaten)的代表性艺术作品,埃赫那顿的雕像打破了传统法老的理想化形象,呈现出细长的面部、突出的下巴、丰满的嘴唇和女性化的身体特征,如宽臀和隆起的腹部。
这辆战车出土于1903年由霍华德·卡特(Howard Carter)在帝王谷(KV43)发掘的法老陵墓中,距今已有3400多年的历史。值得注意的是,这辆战车的轮子并未保存下来,但车体的保存状况极佳,展现了新王国时期工艺的高超水平。
这尊尼洛斯雕像为大理石材质,创作于公元2世纪的罗马时期。?雕像描绘尼洛斯神坐在宝座上,尽管头部缺失,但其身体姿态仍展现出威严与宁静。尼洛斯神是尼罗河的拟人化象征,代表着水源、肥沃和生命力。
被认为是最早以斯芬克斯形式表现古埃及王后的艺术品之一,她是胡夫王(King Khufu)的女儿。??雕像出土于阿布·罗阿什(Abu Rawash)杰德夫拉金字塔遗址,这种将王后以斯芬克斯形象呈现的做法,象征着她在宗教和政治上的重要地位。
雕像描绘了第十九王朝法老麦伦普塔赫(Merenptah)与底比斯女神穆特(Mut)并肩而立的场景。该雕像于2022年在古代孟斐斯遗址南部的米特·拉希纳(Mit Rahina)地区出土。麦伦普塔赫身穿传统法老服饰,头戴王冠,展现出王者的威严,穆特女神则以底比斯的守护神形象出现。
雕像创作于?希腊-罗马时期,公元前1世纪。彭孟赫是托勒密七世克娄巴特拉(Cleopatra VII)时期的重要官员,担任丹德拉的总督、王室副手,他的雕像体现了古埃及传统与希腊化艺术风格的融合。
属于托勒密时期的神职人员内杰曼赫(Nedjemankh)。这具棺材不仅因其精美的工艺而著称,更因其曲折的流失与归还经历而备受关注。2011年埃及动荡期间被盗,随后被非法出口至美国,2019年,在埃及政府与美国执法部门的合作下,棺材被成功归还埃及。
可追溯至公元前2世纪,发现于亚历山大港,它是埃及已知最古老的马赛克之一。
他是赫迪夫·伊斯梅尔的儿子,穆罕默德·阿里帕夏的孙子,他于1936年统治埃及直至1952年革命爆发。1965年去世,享年45岁,他以奢靡放荡的生活方式而闻名。
纺织品展厅展现了埃及数千年来丰富多样的纺织艺术与工艺传统。展厅面积达千平方米,展出650余件展品,涵盖古埃及、希腊-罗马、科普特、伊斯兰直到现代时期的纺织遗产。观众可以欣赏到古代亚麻布、彩色挂毯、刺绣织品与传统服饰,领略不同宗教与文化背景下的纺织风格与图案演变。展厅通过时间轴式陈列方式,呈现纺织工艺与埃及社会、宗教、审美之间的紧密联系,是理解埃及文化日常与精神生活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