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宗教改革运动,从东罗马帝国衰亡到十六世纪宗教改革
1、改革教会的尝试
在中世纪1378-1417年,意大利和法国两个教皇大分裂时期,有志之士如威克里夫与约翰胡司已提出改革,没有成功。
2、人文主义
文艺复兴运动一方面是文化、艺术的运动,另一方面从教会的角度来看,是一种人文教育的改革运动。“人文主义者”要找出古代文件作品的真貌,他们认为基督教经过一千多年的流传,教会已经失去起初的纯真,改革教会的方法是要回到古代文献里面,恢复原始基督教的纯朴。当时的学者都很重视回到古代希腊文的典籍里面,找到最真实的原始文件,包括圣经原来的抄本。英国的摩尔曾经担任过英国的宰相,他提倡一种理想国的社会改革,他很著名的书叫《乌托邦》,至今仍然流传。
3、共同生活弟兄会
Gerard Groote于1380年在荷兰的丹文特Deventer组织了共同生活弟兄会Brother of Common Life,带领会众过群体的敬虔生活,也办了学校教育。他们没有跟天主教教庭发生冲突,但是提倡个人直接与神建立生命的关系,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贡献。共同生活弟兄会里面最有名的是汤玛肯培士,他写了一本书叫《效法基督》,是强调灵修的非常重要的一本书,今天在基督教书店里可以买到。
4、马丁路德与宗教改革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与外在的环境,文艺复兴,民族国家的兴起,对古代经典的研究,这些对马丁路德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教会里面,像共同生活弟兄会、威克里夫、胡斯,他们所强调的思想观念,对马丁路德的影响都非常大。这是圣灵所作的很奇妙的工作,神把各样的因素都预备齐全以后,一个新的改革气象就会发生。
那时对教皇教庭不满,普遍存在于社会每一个阶层中。领导宗教改革的是马丁路德,他原先是奥古斯丁修道会的修士,在德国东北部威登堡教会做牧者,也在威登堡大学做教授。那时的教皇是利欧十世,他为了改建罗马的圣彼得大教堂,就发售赎罪卷,派一个特使到德国售卖赎罪卷,愚弄百姓。马丁路德看到这种情况,就挺身而出,1517年10月31日在威登堡他所牧会的教堂门口,贴出了《95条论证》,认为真正的重生得救是本乎恩,因着信,目的是改革离开圣经根基的教庭。他认为只有因信称义,信徒与神和好的途径,是单单靠着耶稣基督。经过好几次与教庭代表辩论以后,发现教庭根本没有意思要改变,不愿接受任何的指正。
开始95条钉在教堂门外,后来很多人传抄,15世纪开始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他的书就可以大量流传到欧洲各地,印刷术的发明,无形中对宗教改革有很大的贡献。当时的皇帝查理五世于1521年4月17日在沃木斯召开会议,要求路德收回他的教训,路德拒绝妥协,说:“这是我的立场,我别无选择,愿上帝帮助我。”从此与罗马教庭彻底决裂,他被教庭判为异端。他有一位贵族朋友“智者”腓勒德力,把他保护起来,关到一个叫瓦特堡的地方将近一年。这一年里,他翻译了德文圣经,主要是新约圣经,那里现在是图书馆,可以参观。1534年他翻译出全本德文圣经。
1529年开了一个帝国会议,有六个诸侯与14个城市的代表,上书“抗议”皇帝镇压路德宗,抗议人士1531年在奥斯堡会议时,提出《奥斯堡信条》,信条里面讲明路德宗的信仰是什么,从此以后,赞成路德改革信仰者被称为“抗议宗Protestants”, 在中国称为基督教或新教,继续拥护罗马教皇者被称为“罗马公教派”Roman Catholics, 在中国称为天主教。基督教分为三大派别,东正教,天主教,更正教(新教)。路德宗渐渐传到讲德语的地区,包括北欧丹麦、瑞典、挪威等。路德宗是最先形成的一个新教宗派。
5、瑞士的宗教改革
瑞士东边讲德语,中间和西边讲法语的地区,北边讲意大利语。慈运理在东边牧会,因为获得了行政当局的支持,在瑞士发动了宗教改革,不久传到了瑞士其他地区及德国的西南部。
加尔文是在法国主修神学与法律的人文学者,在1533年上帝感召他加入了宗教改革,被迫于1535年逃到瑞士,在1536年出版了《基督教要义》,主要目的是上书法国国王法兰西一世,说明改革宗的信仰,让法国国王停止对改革派人士的血腥迫害。
这本系统神学书写成后,加尔文名声大噪,是宗教改革的代表作。他旅途中经过日内瓦以后,被该城的改教家法瑞尔Farel劝留,一同留在日内瓦从事改教运动,本来他要去其他地方进修的。
1538年被驱逐出境,但三年后又被请回日内瓦,主领全面的改革运动。自1541年起,加尔文依照圣经,将日内瓦建造成一个宗教改革的模范城市,也就是他所在的日内瓦城,按照圣经的原则来定法律、经济、政治各方面的制度,让日内瓦成为以宗教来立法的模范城市。加尔文后来很专心的解经讲道,而且出版了新约各卷的注释,对于新约一节一节来注释,也引用旧约。加尔文创办的日内瓦学院,成为训练欧洲各国改革派领袖的大本营。在16世纪的后半期加尔文主义已成为欧洲宗教改革的主力,特别在瑞士,德国西部,荷兰,苏格兰等地。英格兰,德国东部,匈牙利,波兰也受到他的影响。
6、荷兰与法国的宗教改革
荷兰的宗教改革最先受到路德的影响,后来加尔文主义成为改革的主要力量,在荷兰人抵抗西班牙的暴政统治,挣脱罗马天主教的羁绊时,加尔文改革宗的信仰成为荷兰民族独立的盼望。荷兰很小,但靠海,航海技术非常好,当时在欧洲成为一个很特别的国家,在法国,德国,英国,遇到宗教迫害的人,就先逃到荷兰,再移民到其他地方,跟瑞士很相似。荷兰独立以后,成为改革宗的重镇。
法国的天主教迫害宗教改革的人,经过1-2百年才慢慢平息。
7、英格兰与苏格兰的宗教改革
苏格兰主要受到加尔文主义的影响,苏格兰改教运动的领导者诺克斯起来对抗英国女王玛丽对改信基督教的人的血腥镇压,最后取得了胜利。
英伦三岛最北边是苏格兰,南边是英格兰,西南是威尔士,过海以后是爱尔兰,北边的苏格兰是接受加尔文思想的,他们将加尔文在日内瓦采取的长老治会的教会组织架构,发扬光大,在苏格兰全国施行,长老治会的意思就是由会众当中选出长老,由他们代表会众来决定教会的政策,民主国家的民主制度也是受到长老治会的影响。苏格兰在1648年接受了《西敏信条》,是在英国苏格兰非常重要的信仰表达,最后长老会的信仰在苏格兰建立,此后长老宗教会就传播至北美及世界各地。英格兰的改教运动开始不是因为信仰的缘故,是起源于英王亨利八世,他因为想离婚,但天主教不许离婚,就在1534年宣布与罗马天主教切断关系,自立为英格兰教会元首,英格兰的国王同时又是教会的元首,这个传统一直到现在还在承袭。
亨利八世的女儿叫玛丽,她当政时,想让英格兰重新回到天主教的怀抱里,但是失败了,她杀害了很多新教教徒,所以她得到一个称号为血腥玛丽(Bloody Mary)。
她去世后,由妹妹伊丽莎白继位,虽然是新教,但跟天主教相似,改革并不彻底,在仪式、组织、教会管理方面和天主教非常相似。英伦三岛海外移民宣教士在各地建立教会,属于这一系统的,就统称为“安立甘教派”Anglican Communion,在中国就称为圣公会。1601年詹姆士一世继承伊丽莎白王位,决定重新翻译圣经,因为威克里夫所翻译的圣经已经很长时间了,1611年就翻译了钦定本圣经(King James Version),这个版本到现在仍然是最通用的英文圣经,就像中文的和合本圣经一样。
我们看到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以后,脱离天主教教庭的基督教就形成了路德宗,长老宗和圣公宗三大主流,有三种体制:主教制,长老制和会众制。
注:此文写于2018年,主要参考自苏文峰牧师的《世界教会历史》系列讲座培训课程视频。